APP下载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1-10-04柯吉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3期
关键词:中风缺血性神经功能

柯吉芙

(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7)

0 引言

缺血性中风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破裂或被阻塞造成的血液不能顺利在脑组织循环所致[1]。该病的特点在于起病迅速,病情变化快,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肢体麻木、头晕、失语、眼球震颤、吞咽困难等,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很可能诱发其他严重的脑血管意外,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由此可知,研究出有效治疗该病的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研究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采取综合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特选取200 例患者展开分组治疗探讨,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收治的200 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经检查,所有患者皆符合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诊断标准[3],其运动、语言、感知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 例,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7 例,女性43 例,年龄58~76 岁,平均(64.77±6.53)岁;在观察组中,男性59 例,女性41 例,年龄57~80 岁,平均(65.02±6.68)岁。两组患者对比基本病例资料,差异较小(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和临床研讨价值。本次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参与研究的患者。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精神疾病史患者;免疫系统障碍疾病患者;严重并发症患者;相关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纯西药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 171021;规格:100 mg×30片)进行治疗,100 mg/d,1 次/d。

观察组采取联合康复治疗,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以下治疗措施:(1)关节活动锻炼:指导其进行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活动训练,活动幅度由小到大,要充分牵拉,缓慢进行,10 min/次,2 次/d;(2)日常活动训练:主要训练项目包括站立、坐起、穿衣、进食、洗漱和如厕等;(3)吞咽功能训练:主要指导其进行吹气动作、咀嚼、舌肌伸缩运动、舌背抬高等训练,10 min/次,2 次/d;(4)语言功能训练:要指导其进行声带、软腭、面肌、舌肌运动锻炼,逐渐从单、双音节逐渐向句子过渡,恢复语言肌肉功能,10 min/次,2 次/d;(5)电针治疗:选择患者的百会、内关、外关、曲池、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1 次/d,30 min/次。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 个月,治疗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判定治疗方式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按照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将其划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为疗效判定标准[4],评分项目主要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左右上肢运动、左右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症共11 项,分值在0~42 分。0~1分: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2~4 分:轻度损伤;5~15 分:中度损伤;16~20 分:中度接近重度损伤;21~42 分:重度损伤。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NIHSS 评分降低90%以上;显效:治疗后,NIHSS 评分降低46%~90%;有效:治疗后,NIHSS 评分降低18%~45%;无效:治疗后,NIHSS 评分降低小于18%。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2.0 软件中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采用χ2检验,以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远高于对照组的79%,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明相较于单纯的药物治疗,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治疗效率更高,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缺血性中风属于急性的脑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目前已经成为是导致中老年人瘫痪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危险因素[5]。患者一旦发病,除了常见的头晕、偏瘫、失语等症状,还可能对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控制临床症状,保护神经功能,在后期可能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6-7]。

目前,药物治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由于该治疗具有可操作性强、治疗方式相对简单、安全性较高、经济性价比高等优点,备受广大患者青睐。但药物治疗又分为西药和中药两种,阿司匹林肠溶片就是常用的西药治疗药物,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对于防止血栓形成具有显著效果,用于脑缺血发作相关疾病正好对症,可以在短期内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该药大量使用可能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影响预后,并且一旦停药病情很可能反复,远期疗效较差[8]。而在此基础上联合关节活动锻炼、日常活动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措施,不仅可以避免患肢关节挛缩,有助于逐渐增大活动幅度,还可促进吞咽和语言功能的改善和恢复。再结合电针治疗对百会、内关、外关、曲池、阳陵泉等穴位的直接刺激,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的作用,对神经功能的损伤能够起到更加良好的恢复效果。

综上,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采取综合疗法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有助于稳定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综合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中风缺血性神经功能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