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劳动教育的实践分析

2021-10-02孙立萍

高考·中 2021年6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想政治高中

孙立萍

摘 要: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有力举措,更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必由之举。课程教学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能够为劳动教育的落实提供良好契机。基于此,广大教学工作者应当根据课程特点,有意识地进行劳动教育元素的渗透。以下就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作为载体,首先从强化教学实践性、提升教学针对性、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以及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四个方面分析劳动教育的意义,随后从巧妙运用教材,培养劳动认知;利用乡土资源,唤醒劳动情感;构建活动课程,加强劳动实践三个角度探究劳动教育的策略,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劳动教育

就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情况来看,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劳动教育未能受到充分的重视、教学效果不理想等,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学的成效。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到:“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对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应当牢牢遵循现代教育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教育,为学生全方位发展创造良好前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劳动教育的意义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于强化教学实践性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要想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就离不开劳动的支撑。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可以全面彰显“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它与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是极其吻合的,不仅可以为学生后续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还能够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了“教学做合一”这一理念,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劳动的同时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学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

(二)利于提升教学针对性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中明确提出,课程教学应当有意识地将理论与现实进行有效整合,以此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科学、更具逻辑的学习环境[1]。现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未能形成完善的劳动价值观念,那么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受到家庭教育、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很少有机会参与劳动,长时间缺乏劳动,影响了劳动意识的形成;其次,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这就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妄想“一夜暴富”。而劳动教育的落实,正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带领学生,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为其未来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利于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爱国、敬业以及诚信等”二十四字精准概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其中的“敬业”所代表的正是劳动精神的体现,这正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渠道。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劳动实践有机融合,可以让学生形成奋勇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通过课堂所学的内容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劳动自信和热情[2]。

(四)利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挥洒着自己的汗水、感受劳动的艰辛,明白人类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就是劳动。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能够有效转变学生以往忽视劳动的错误理念。长期坚持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掌握劳动的技能与方法,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念,改变以往的消极行为和习惯,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与发展。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劳动教育的策略

将劳动教育落实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最终是为了使学生养成劳动光荣、勤劳最美的理念,有效增强学生的劳动素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潜能。在具体教学时,只有紧扣这一目标,才能够确保劳动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那么教师应当从哪些角度入手呢?具体如下:

(一)巧妙运用教材,培养劳动认知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劳动教育,那么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认知。就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来说,它非常注重德育,在课本中涉及不少與劳动有关的内容。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这部分知识内容当中就涉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以及人民幸福都是在劳动、斗争等过程中展开的”;在“政治与法治”当中也提到了“广大党员要不图名利、辛勤劳动……树立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在“政治与法治”中则提到了“劳动在……起决定性作用”等。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利用起来,将其作为劳动教育的有力依据,从而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劳动教育。通过对课本中有关于劳动的内容展开挖掘、整理以及运用,可以让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的同时,正确把握劳动的内涵,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将其付诸实践。如此一来,则可以为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劳动观的树立形成一定的帮助,利于学生科学劳动认知的养成[3]。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帮助学生真正吸收和消化劳动方面的知识,养成正确的劳动认知,那么就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首先,教师应当牢牢把握整体,打破原有课题的束缚,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系统、完善的单元教学策略。例如:在教学“哲学与文化”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申出习总书记的观点,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冲破原有思维的束缚,由原本的辩证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如此的劳动认知就会更加深刻、全面。其次,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还应当将学生思维的培养予以充分重视,借助清晰的思维导图呈现知识,让学生对劳动知识有一个更加鲜明、直观地把握,从而不断深化对劳动的理解。

(二)利用乡土资源,唤醒劳动情感

对于学生劳动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劳动教育的目标之一。所謂劳动情感,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劳动时体现出的态度或者体验,对于学生劳动情感的激发与培养,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尊重、热爱以及崇尚劳动,并以劳动为荣。乡土资源,则指的是校园周边或者学生、教师生活的自然风貌,与其他教学资源相比,乡土资源有着更为显著的优势,不仅真实,还更富有说服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充实的劳动教育氛围,这样一来,就可以促进学生与劳动知识之间的距离,赋予学生别样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的劳动情感得以唤醒、升华。值得说明的是,教师在利用乡土资源实施劳动教育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在挑选乡土资源时,应当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做到统筹兼顾。其次,在利用乡土资源时,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劳动情感的挖掘,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在教学“哲学与文化”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甘肃拉面美名扬”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并将其合理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分别为“前世今生”“别样味道”“当代价值”以及“源远流长”,吸引学生踊跃参与进来,直抒己见、畅所欲言。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对当地的面食文化有一个更加全面地认识,还在无形之中激发、唤醒了学生的劳动情感。尤其是对于第四个模块,学生热情高涨,在对当地面食文化有一定把握的前提下展开面食制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真正参与到劳动过程当中,情感得到了激发,他们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并且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劳动的魅力,更加喜欢劳动、热爱劳动。可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不但能够为育人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还有利于学生劳动精神、情感的培养与强化,有效推动劳动教育的落实,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构建活动课程,加强劳动实践

在课程教学中,仅凭教材、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视野的拓展,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基于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教师也需要对教育进行适当延伸、拓展,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劳动的机会和平台,做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实现三个“突破”,换言之即教师应当打破场地的束缚,不仅能够在教室内部开展实践活动,还可以在教室外进行实践;其次,教师不应当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上,而是要将其与实际活动有机融合起来;最后,教师应当适当革新教学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如习题测验或实践活动后的点评。例如:在教学“政治与法治”中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提前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班上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对于本节课的概念性知识,如“社区”“居委会”等混淆不清。对于这种情况,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在周边的社区开展“教师授课”以及“我是社区小当家”相融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活动。如此,学生的困惑就会得到更加详细的解答,真正促进知识的吸收与消化。特别是在“我是社区小当家”这一实践活动当中,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得到充分彰显,不仅有效锻炼了其实践能力,还让学生获得了不一样的劳动感悟,真切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愉悦感,进而更加愿意参与学习、劳动,为劳动教育的深入做好充分准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利于强化教学实践性、提升教学针对性、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以及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其重要价值毋庸赘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找出思想政治课程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契合点,通过行之有效地策略促进二者的有效整合,以期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具体来说,可以从巧妙运用教材,培养劳动认知;利用乡土资源,唤醒劳动情感;构建活动课程,加强劳动实践三个方面入手,组织学生开展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学习、探究,在帮助学生收获丰富新知、技能的同时,不断促进自身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为接下来的学习和成长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张常青.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落实实践[J].新智慧,2020,000(011):46-47.

[2]蔡晓琳.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19,No.429(10):40-43.

[3]阎俊、黄英樱.智能化时代,我们如何理解人类劳动价值--新课标引领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单元教学设计[J].现代教学,2019(10):32-35.

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家校协同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DX[2020]GHB46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思想政治高中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