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2021-10-02李婧

高考·中 2021年6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实践能力高中地理

李婧

摘 要:众所周知,地理学科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但因为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导致基础教育当中的地理实践力培养难以落实。近些年来,伴随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逐渐深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与区域认知在地理课堂之上得到有效落实,然而地理实践力当中提及的社会调查、模拟实验以及野外考察这些活动依然很难开展,致使地理实践力变成高中生普遍缺少的一项能力。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基于实践能力培养开发地理学科校本课程的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实践能力

引言: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中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念在实践活动的一个综合体现,还能全面检验及培养高中生思维品质与行动能力。校本课程主要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及特色,把一定的家庭、社会及学校资源当作基础,把学生兴趣以及社会实际当作出发点,满足学校以及学生具有的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的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由教师负责主导的,内容设计和高中生的生活以及周围世界存在紧密关联,可以指导高中生学习对于实际生活非常有用的一些地理知识。为此,对基于实践能力培养开发地理学科校本课程的策略展开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中时期地理学科校本课程具体开发原则

实际上,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是对地理教育的重要补充。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以及建设期间,应当结合当地环境以及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帮助高中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强化其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促使其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以及掌握。为此,教师对校本课程加以开发期间,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学科性的原则[1]。对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校本课程进行开发需要围绕学科特点,否则校本课程难以满足要求。所以,实际开发期间,地理教师需对学科知识、学科特征与探究对象加以充分考虑。同时,因为校本课程多为区域地理,所以必须把区域环境当作出发点,着重对人地之间的关系展开探究,让区域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第二,开放性的原则。校本課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从课题选择一直到问题设计全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第三,校本原则[2]。进行学校教育期间,教师与高中生属于两大主体,应当强化以及提升校本意识,提升人本思想。校本原则是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所以,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期间,应当具备校本思想以及意识,对以校为本这个观念进行突出,并且突显地域特色。第四,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课程开发期间,教师需面向全体高中生,让所有学生积极投入其中,满足层次不同高中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

二、基于实践能力培养开发地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一)从时间方面来看,国内实践教育整体发展比较滞后

早在19世纪,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对实践教育展开探究,这些国家非常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由操作当中逐渐养成学以致用这一能力以及探究精神。我国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比较之后,一直到20世纪末期,实践教育渐渐变成我国重要研究课题。受到应试教育长时间的影响,学校以及教师主要关注高中生知识结构的生成,并未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多数教师只是传授高中生一些理论知识,把高中生考试成绩当作依据对其进行评价。而地理方面的核心素养需把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当作出发点,引导高中生站在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培养高中生借助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以及素养。同时,要求高中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对相应的地理技能进行掌握,勤于思考,并且积极探究,有效提高高中生生存能力,对地理知识进行掌握。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实践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一个坚实基础。

(二)从空间方面来看,区域课程资源具体分布极不均衡

在国内,沿海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基本上都有地理教学的专用教室以及地理园,课程资源十分丰富,给高中生提供很多实践机会,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因为各个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极不平衡,而且教育水平整体发展水平存在严重失衡,如今多数地区高中都缺少地理教学资源,这对于校本课程的设计以及开发提出一些较高要求。因为各地经济以及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校本课程与学校实际非常贴近,重视高中生具有的个体差异、兴趣以及个人能力,所以可以对国家课程具有的不足进行有效弥补。校本课程可以让各地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织实践活动,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高中生站在地理角度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其合作精神以及务实精神,促使高中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三、基于实践能力培养开发地理学科校本课程的策略

(一)教师需树立起核心素养这种教学理念

地理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以及建设期间,需把核心素养当作指导理念,树立起终身学习以及终身发展这个理念,提高自身具有的专业品质,充当地理方面核心素养的践行者以及引领者,给社会各界提供一些必要的并且独特的服务。同时,地理教师还需成为研究型以及学习型的教师,多参加一些专业培训,强化和高校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地理教师还需站在教育前沿位置,对于实际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对知识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理性判断。由于现阶段高中时期地理方面实践能力培养比较薄弱,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一定阻碍作用。为此,地理教师只有提高对实践能力的实际认知水平,这样才可有效培养高中生地理方面的核心素养[3]。

(二)紧扣高考地理核心知识,对乡土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受到应试教育较大影响,高中课程的安排非常紧凑,高中生具有较重的学习任务,多数学生都没有太多时间参与实践活动。为此,地理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设计以及开发期间,应当把提高高中生实践能力当作前提,紧扣高考地理核心知识,促使地理方面实践能力不断转化。地理教师需引导高中生借助自身周围的真实环境对教材知识进行内化,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之中有效提高实践能力,也就是确保校本课程当中的内容与高考地理核心知识存在紧密关联,同时对乡土资源加以充分利用。

一般来说,乡土地理是指县乡区域当中的综合地理,主要内容含有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自然方面主要包含地理位置、水文、植被、土壤、气候以及地形等内容,人文方面主要包含农业和工业生产、人口、城市以及交通运输情况等。借助乡土地理有关案例,能够强化高中生环保意识,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借助乡土资源展开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高中生地理方面的实践能力。众所周知,地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若想促使高中生全面发展,地理教师不能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还需充分联系高中生实际生活,对周围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借此吸引高中生注意力。通过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对乡土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可以促使高中生对家乡的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实际发展状况加以深入了解,促使高中生逐渐树立起持续发展这种观念,引导高中生树立起崇高理想。

(三)对校本课程开展模式进行丰富

1、研究式

地理教师需把新课标具体培养要求当作依据,对活动主题进行确定,围绕主题设计一些可行性的活动方案,借此指导高中生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此类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高中生探究精神以及探究能力。地理教师可在课堂教学当中融入一些地理实验,通过指导高中生利用周围容易获取的一些工具以及材料,人为的呈现出地理现象和其具体演变过程,帮助高中生对地理知识进行验证以及获取。同时,教师还可引导高中生自行收集相应资料以及制作模型,比如可以体现出等高线的空间模型。这样一来,可以提升高中生的地理方面的实践能力。

2、社会式

高中生需和社会存在紧密关联。为此,地理教师需在对本地资源以及乡土资源进行挖掘的基础上,组织高中生进行地理方面的实践活动,促使其与事物进行接触,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实践能力。一般来说,校外地理方面的实践活动主要含有地理考察与调查两种活动类型。其中,考察活动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对地质地貌进行考察。纵观全球地貌,海洋与陆地是最宏观的一种地表类型,陆地可以分成广阔平原与起伏山脉,高中生需对此种地貌类型加以准确判断。然而,山地地貌需要地理教师带领高中生展开实地考察。经过对学校附近的地形地貌进行实地考察,高中生可以逐渐学会地图的使用方法,同时学会对考察区域的地形特点以及地貌成因进行分析。第二,土地利用有关考察活动。由于土地是人们生存的重要基础,对城市土地以及乡村土地的具体利用实施考察,高中生可对土地具体利用类型以及不同阶段土体具体利用情况加以了解,分析其中的具体原因,针对当地城市与农村土地的具体利用提出自身建议。第三,考察当地农业及工业生产,促使高中生对当地工业及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加以了解,并且结合当地经济状况以及风速习惯,对影响农业发展的人文与自然因素加以分析,促使高中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强化高中生的社会性。

3、融合式

第一,强化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融合。在高中教学体系之中,地理教学属于重要内容,强化地理和其他学科间的联系,能够促使教学质量有效提升,促使高中生实现全面发展。所以,实际教学期间,地理教师需增强地理和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对学科知识进行横向迁移。比如,在地理教学当中对勾股定理进行运用,按照太阳直射点这个原理,对两座大楼间的距离进行计算,满足不同的光照时间。站在地理学科这个角度对诗句当中事物与景观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第二,把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校本课程的实际开发进行结合。现阶段,全球已经进入了智能时代,然而在高中时期的地理教学当中,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依然不够。地理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实施教学,除了能够促使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促使高中生跟上时代变化及发展步伐,提高其信息获取的能力之外,同时还有助于对以往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突出高中生具有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地理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设计之时,需把实际教学当作依据,把学生需求当作导向,对多媒体加以灵活运用,借此对地理知识进行活化。但教师需对信息技术加以适度运用,不能太过依赖于信息技术,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加以设计,这样才可促使教学整体实效性不断提高。

结束语

在国内课程改革当中,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属于一项重要内容以及途径,不仅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还有助于发展高中生核心素养。然而,因为教师课外研发的时间及能力十分有限,导致校本课程实际开发进展十分缓慢。就现阶段我国对于地理方面实践力与校本课程间契合点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较为浅显,需要对此展开深入挖掘。为此,教学期间,地理教师需树立起核心素养这种教学理念,紧扣高考地理核心知识,对乡土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同时对校本课程开展模式进行丰富,进而培养高中生地理方面的核心素养,提升其实践能力,促使其学习效率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洪中、董金玲.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探究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J].宁夏教育科研,2020(02):33-35.

[2]黄沛沾.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4):15-18.

[3]黄东涛、梁颖彦.核心素养视域下运用自然地理整体性原理进行高中地理校本課程开发研究[J].热带地貌,2019,40(02):76-81.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实践能力高中地理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