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调研报告

2021-10-02张莉房忠东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

张莉 房忠东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10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牵头研制“江苏省职业学校10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方案”。为找准我省职业学校教师实施课程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落实行动的起点,2021年3月—5月,由10个研制组按照顶层设计方案开展了全省教学调研,为下一阶段研制教学指导方案指明了方向。

摘要:为了解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通过问卷和访谈,发现教师对课程目标认知与实践定位存在落差,对新增课程内容不够关注,多数以考证成绩评定学业质量;师资结构趋于合理,但稳定性不强;参加教研活动积极性高,但自主学习不够等。为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需要加强评价研究,積极探索与课程标准相匹配的学业水平评价方案;开展参与式培训,引领教师在对话、实践、反思中提升认知;构建在线省级教研平台,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共创课程资源。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调研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C-0003-06

2020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了该课程的目标、内容与路径。信息技术课程的前身是“计算机应用基础”,除了在课程名称、课程内容上有所变化外,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以“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目标的转向不仅意味着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一系列较大变革的可能性,还涉及教师的价值改变、行为调整、条件配置、制度配套、策略选择等诸多问题的可能变革。新课程在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上如何改?是重新建构,还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修正提升?当前的课程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为教师创造有利于其专业发展的学习、资源和政策环境,让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过程中?这些都是当前江苏省教育行政与教科研部门最为关心的问题。对于未来的谋划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土壤上。为了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发现当前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精准有效的课程改革行动方案,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方案研制工作部署,我们对全省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了专项调研。

一、调研设计

(一)调研内容及方法

结合对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经验性了解,我们将调研内容确定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师资队伍、教研活动等6个方面,并根据各内容性质,设计了相应的调研方法。

(二)调研工具与样本选择

1.调研工具与对象。根据调研内容及相应调研方法,我们设计了两份问卷及一份访谈提纲。其中问卷一以一线教师为调研对象,用以分析师资情况、教师自主与他主教研情况及教师对于本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策略、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认知与实践,共设计了19道选择题和1道开放性问题。问卷二以各学校课程负责人或教研组长为调研对象,用以分析各学校在课程开设、教材选用、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情况,共设计3道填空题,5道选择题。除问卷外,我们还设计了9个访谈问题,访谈对象为学校课程负责人或教研组长,用以对教学现状、课程开设、师资队伍、现有经验等做进一步分析。

2.样本选择。组织全省13个设区市职业学校在本学期教授信息技术(原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所有教师填写问卷一,共收到有效答卷1029份,参与学校181所,各设区市参与人数比例如图1。

组织13个设区市所辖范围内所有职业学校负责本课程教研工作的组长或负责人(每校1人)填写问卷二,共回收问卷197份,根据提交问卷的IP地址删除重复问卷8份,删除问卷中总课时数低于20或超过400的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共计181份。

访谈采用抽样调查,分别在苏南、苏中、苏北三个片区进行抽样,选择南京、苏州、无锡、南通、淮安、泰州、盐城7个设区市进行了教师访谈工作。各设区市分别选择7—10所职业学校负责本课程的教研组长作为访谈对象,覆盖城市和农村职业学校,共访谈教师55名。

(三)调研实施与数据分析

调研于2021年1月实施,问卷一、二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统一组织相关学校相关教师填写。被访谈人员由各设区市根据访谈对象要求组织相关教师参加,要求被访谈者在访谈前先自行阅读与理解新课标,并准备好针对访谈提纲的文字材料。访谈采用在线会议形式,每组访谈会议时长为2小时左右。对于问卷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23进行统计与分析。对于访谈记录,主要采用文本记录后根据文字内容进行质性分析的方法。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课程目标上,教师认知与实践定位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2009年版课程教学大纲、2020年版课程标准以及课程国规教材、2018年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考试大纲分析,将课程目标定位分为“关注信息技术知识与原理理解”“关注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关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关注学科核心素养”4个层次,并在问卷中设计了“您认为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哪方面能力/素养”。结果显示,有70.8%的教师选择了“学科核心素养”,24.6%的教师选择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绝大部分教师认同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定位。

为进一步调查教师对课程目标的实践程度,访谈设计了“学校在本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模式是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体如何?”“你认为学校在本课程教学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等问题。根据4个层次的课程目标分类,对55名访谈对象的话语进行分析,对于同时提及不同层次目标的描述,取高级别作为其学校的总体目标定位。分析显示,在教学实践中,84.4%的教师将目标定位于“信息技术工具操作”,15.6%的教师定位于“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