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视角下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

2021-10-02胡殿均丁蕾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资源开发微课课程

胡殿均 丁蕾

摘要:本文从課程的视角强调了微课的资源属性。从教学实际入手,梳理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关于微课的诸多误区。提出了课程视角下微课开发应用的五项原则,并以中职信息技术学科微课开发与应用为例,开展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微课;资源开发;课程;中职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C-0032-04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一现象将会长期存在[1]。同时,通过知网以微课为关键词查询,相关论文数量逐年减少,其中近两年的研究多以应用为主。微课在教育领域出现了“研究热度在降温,应用范围更广泛”的现象,即学者关于微课的争论越来越少,而微课的应用越来越广。国内学术界对于微课的界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微课是教学资源;第二种认为微课是课程;第三种认为微课是“课”。随着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深入开展,这些争论逐步被忽略。事实上,不同角度的理解也会引导不同的应用效果。通过调查徐州地区一线教师微课应用现状,发现教师普遍认为学习者利用微课进行学习,它就是一种学习资源,属于资源范畴。

课程是教学的蓝图,是学生学习的跑道,课程对教育教学来说至关重要。目前,“理实一体、做学合一”正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方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逐步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青睐。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课程资源开发是整个体系的重要环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依托项目或者任务开展学习,丰富的课程资源能够保障学生顺利完成目标。所以,课程开发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而微课作为一种学习资源,理应成为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微课应用的一些误区及分析

目前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应用,微课资源成为教学大赛中最常见的资源形式之一。通过对徐州近年来参赛选手的调研与访谈,发现中职教师对微课应用依然存在一些误区。

(一)碎片化的知识呈现不利于系统学习

短小精湛是微课的主要特点,学习者通过较短的时间即可通过微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微课促进了课程体系的碎片化[2]。有学者担心碎片化学习不利于学习者系统地形成知识体系。其实,这一观点片面地强调了知识的获取,忽视了学习过程是有机的统一体。学习者通过微课的学习获取关键信息后需要在脑海和实践中进一步消化融合,最终实现学习目标,这大大增加了学习者深入思考的机会。微课碎片化地呈现知识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孤立地看待微课学习,将会形成过多的信息孤岛,弱化学习效果。如果能够将微课融入课程,形成体系,那么碎片化只是局部知识的呈现特征,从整体上依然具备系统化的特点。

(二)微课需要体现课的完整性

虽然微课呈现的知识点本身有碎片化倾向,但是部分微课设计者在开发微课时往往追求微课本身的完整性。这也是微课是“课”观点的具体体现。这类微课几乎涵盖了课的全部环节,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到教学反思应有尽有。这种做法让学习者体验了学习环节的完整性,但也带来了“微课不微”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习者的时间,也消减了微课的吸引力。近年来,慕课继微课之后也得到快速发展,并大有替代课堂教学的“势头”[3]。通常慕课设计的教学时间远低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很多学者将其与微课混淆在一起,不予区分,以至于部分教师认为开发微课就是开发慕课。事实上,慕课通常需要团队共同开发,要求优质、完整,能够承载一定量的系统化教学内容。而微课形式较为灵活,可以仅仅承载单一的教学内容,也不需要像慕课那样由专门的技术团队开发。由此可见,小巧、灵活的微课比慕课更便于开发与更新,更适合在日常教学中普及。

(三)具有观赏性的微课才是好微课

微课能够像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作简单,易于上手。然而现实中也有很多学校与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资金对微课进行视觉包装,打造了一批看起来高大上的微课资源。对这一做法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具有观赏性的微课容易使学生接受,乐于观看。没有进行豪华包装的视频仅仅体现了相关知识点,缺乏视觉吸引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将微课制作到极致也体现了一些开发者的审美情怀。所以在精力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美化微课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是,微课好不好不能仅仅以观赏性作为衡量的指标,实用性与合理性才是衡量微课质量的主要标准。假如一个微课极具观赏性,却内容空虚难以让学习者得到有效的收获,那么它不能被认定为好的微课。相反的,教师用有限的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微课,如果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达成目标,也不能被认为是不好的微课。

(四)微课适用于翻转教学,不适合课堂应用

虽然已经有教师分享了课堂应用微课的经验,但是,微课适合用于课外学习的呼声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一些学者认为微课是通过网络供学习者翻转学习的资源,如果课堂上使用微课教学,不如让教师亲自演示或者现场讲解。其实,这一观点片面理解了微课的形式与意义。如果微课只是教师的讲解视频,那么确实缺乏真实感和亲和力。但如果微课设计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完成或者不易于完成的内容,那么它也是教师现场讲解无法替代的。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教师都是一对多教学,而微课既可以一对多,也可以一对一,所以微课的灵活性与普及性也是教师现场讲解无法替代的。

三、课程视角下微课开发应用的原则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微课虽微,却意义重大。如果只是透过一节具体的课看微课,那么微课就是孤立的。它只是碎片化的知识,只是换了形式与面目的课堂,只是美化的微视频,或者只是教师的替代品。如果能从课程的视角,尤其是大课程的视角看微课,那么它就是课程资源的有机统一体,是形式灵活的课程内容,是朴实无华的教学聚焦点,也是因材施教的一对一教师。有了课程依托,微课将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一般来说,课程视角下的微课开发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猜你喜欢

资源开发微课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河南新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