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调研报告

2021-10-02陈菊杨晓燕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

陈菊 杨晓燕

摘要:为有效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研制满足江苏实际需求的教学指导方案,以问题为导向,对全省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开展调查研究。主要从课标内容理解和教学实施情况两大方面,找准新课标要求下语文教学的痛点和堵点,并从教学实施与管理、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主题教研活动推进、保障机制等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调研;语文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C-0009-05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已一年有余,课堂一直积极响应落实,但由于面临着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举步维艰。新课标实施需要一种引导性智慧,即确立实事求是的改革方法论,聚焦课堂现场的中微观研究,建构系统配套的支持性体系[1]。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方案研制工作部署,2021年3月至5月期间,语文学科研制组面向全省广大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调研,了解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搜集教师在课标理解和实施层面产生的困惑,把握文化课教学的保障机制和教师能力提升需求,为语文新课标落地提供对策和建议。

一、调研方法

(一)问题设计

研制组按照制定方案、搭建问题框架、确立调研对象和方法、开展调研工作、分析调研数据、撰写调研报告的思路展开工作,其中搭建问题框架是调研工作的核心部分。针对调研目的,科学划分研究模块,按照“课程标准—目标设计—教学实施—评价体系—保障条件”的支持性体系划分5个问题维度,以此细化分解为17个问题指向,并从新课标中提取43个高频词汇作为问题关键词,整合成12个访谈问题和35个在线选择题。问题框架具体如表1。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对象为全省13个设区市218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含行政双肩挑的语文老师)。访谈样本量65人,每设区市遴选5名语文教师参加访谈视频会议。教师来自5所学校,职称覆盖初、中、高三级,其中省教学大赛参赛者和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各1名。问卷调查样本总量为2460,样本兼顾职称结构、城乡差别,教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如图1、图2。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问卷法是根据调研目标,设计调查问卷,广泛联系全省中职学校开展问卷调研,通过问卷星进行数据分析。访谈法由研制组成员制订采访提纲,通过腾讯会议App,将65位语文教师分6组开展在线访谈,整理录音记录,分类转化、判断推论,生成调研结果。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新课标广受关注,教研培训未覆盖

1.新课标培训尚未实现全覆盖。教师参训方面,有909位教师参加过高等教育出版社或语文出版社组织的课标培训(包括观看学习录制的培训视频),1089位教师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关于新课标的培训或教研,参训比例达到81%。376位教师未参加过新课标培训,仅听说过新课标;86位教师(约10%)表示不知新课标颁布一事。新课标校本教研方面,所在学校积极组织教师集体教研学习交流1次以上的达到94%,6%的教师表示学校从未组织过教师集体教研学习交流。

2.对新课标理解趋于一致。大多数教师认为,与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有以下重要突破和补充更新:明确了语文课程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在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同时,新课标进一步提出语文课程的性质,即综合性、实践性,尤其强调了“真实情境”中的自主言语实践的重要性;新课标提出了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即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2],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新课标设置了基础、职业、拓展三个模块,课程内容以专题形式出现,共有15个专题。其中75.81%的教师认为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重大突破。

3.实施新课标遇到的困难较集中。“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成为首要难点,课程实施和课程内容分列第二和第三。51.79%的教师尝试依据新课标进行教学资源的自主设计与实践,但成效一般;部分教師认为自主研发教学资源方面的能力不足。

(二)学习目标设计难在专题,堵在单元

调研数据显示,2.11%、14.51%、49.7%的教师在提炼单元学习目标方面的教学行为分别是“从来没有”“很少尝试”和“思考过落实少”,提炼语文单元整体目标时,52.8%的教师认为“不清楚单元整体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作用”,50.24%的教师表示“难度在于教材选文缺乏共通性”,39.15%的教师认为“教材及教参未明晰单元教学内容”,24.35%的教师将难点归为自身横向统合能力不足等主观因素。设计单元整体教学,78.86%的教师关注单元内容是否能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资源,关注学习情境和任务的设计;77.56%和65.02%的教师关注单元文体特点和选文主题,偏向传统教学设计;24.8%的教师表示习惯于用网络搜索现成案例,应付日常教学任务。

(三)专题教学实施困难,教师认知存在偏差

对新课标提出的15个专题学习内容,80.28%的教师表示“比较清楚”;在“是否认同专题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学习实践的情境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这个问题上,95.28%的教师持肯定态度,认为以专题为单位组织教学内容,更利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问及语文专题教学实践,15.37%的教师表示“还未尝试”;已有专题教学经验的教师群体中,86.1%的教师认为“有较大难度”。值得注意的是,访谈中教师将专题教学误解为“专题研究”,解构了问卷调查中的两个调查结果——“比较清楚”专题学习内容,肯定专题学习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把中职的专题教学与普通高中的研究性学习相提并论,对类型教学的认知模糊不清。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
小学低段随文识字教学之我见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
尊重,让语文教学更有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