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人大履职的“海岛密码”

2021-10-01阴冠平

浙江人大 2021年9期
关键词:舟山市海岛试验区

阴冠平

潮涌东海,碧波万顷;千岛大地,明珠璀璨。

舟山,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1390个大小岛屿,约280公里的深海岸线,为群岛新区建设带来蓬勃活力的同时,也给人大工作带来新挑战。

长期以来,海岛地域分散、代表作用发挥难、监督力量统筹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舟山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如何在海岛地域性特色背景下,创新制度机制和手段方式,打开人大履职的“海岛密码”?

让制度发挥优势,让立法彰显成效,让重大事项决定更显张力,让监督履职和代表工作向纵深推进……立足新发展阶段,舟山市人大常委会以新的担当和创新精神,提質破局,打造海岛人大工作“舟山样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和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交出高分答卷。

创制性立法,构筑起海洋保护屏障

因海而生,为海而谋。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舟山市人大通过特色立法、创制性立法,有效破解海岛“个性”问题。

作为全球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的核心港区,舟山是长江、甬江、钱塘江三江入海的交汇区,2020年进出港船舶80万艘次,一年的船舶污染物约20万吨,东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海洋污染物处置的最大难题在于产生在海上,利用处置在岸上,虽然海、陆处置各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海陆交接环节则是‘空白地带。”舟山市生态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为填补这一上位法的“空白”,《舟山市港口船舶污染物管理条例》应运而生,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是国内首部规范港口船舶污染物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对船舶污染物处置的海陆无缝对接做了创设性的制度规范,通过污染物转移处置的联单制度,填补了海、陆接收环节的监管盲区,形成港口船舶污染物全过程全链条闭环管理。”舟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要想打造国际一流的江海联运综合枢纽港,这部地方性法规必不可少,还可能会影响到国家各个口岸,起到一个示范引领作用。”舟山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安全环境执行总监激动地说道。

说起舟山与“海”有关的创制性立法,还有一部法规不得不提,《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

舟山有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它是舟山人赖以生存的“生计海”,也是我国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场所。然而,随着海洋污染加重、捕捞强度过大,近海渔业资源持续枯竭,能经常钓到的鱼类仅剩二三十种,“东海无鱼”成了舟山之痛。

“再不保护,就没什么可保护的了。”2015年初,在舟山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有委员提出:“舟山海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应该立法保护这片海洋。”这是一个造福子孙后代的提议,一呼百应。当年12月,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决定,正式将“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作为舟山市首部实体性地方立法项目。

2016年,经过60余场(次)调研、座谈会、意见征求会,先后吸收了300余条意见建议后,《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终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于2017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条例作为全国首部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地方性法规,创设了海钓许可制、贝藻类捕捞许可制,不仅填补了国内岛礁渔业资源保护的法律空白,更为海洋保护提供了“舟山范本”。

条例出台后,舟山市相关部门立即出台了海钓管理暂行办法、贝藻类捕捞管理暂行办法、海钓船舶标识管理暂行规定等配套制度,先后开展联合执法1200余次,查处案件130余件,查获渔获物200余吨,让渔业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做实决定权,助推国家海洋战略落地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

“通过!”大会主持人话音刚落,全场顿时响起持久的掌声。2015年2月7日,舟山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积极实施国家战略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的决定》。

2016年4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随后,舟山市人大常委会专门研究部署、持续发力,为保障国家战略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2017年4月1日,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它是中国唯一一个由陆域和海洋锚地组成的自由贸易园区,为舟山扩大开放创造了新机遇,也为舟山加快“二次创业”注入了新动力。

为全力助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2019年2月18日,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合力加快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加快建设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加快建设国际石化基地,加快建设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打造油商大会品牌。

如今,浙江自贸试验区已满“4周岁”,成绩喜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区域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61项,全国首创77项,全国复制推广30项,全国首创率和复制推广率均走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前列。浙江自贸试验区已跻身国内第一、全球第八大加油港。

近年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舟山市人大频频出手:多次赴甬嘉沪等地,围绕助推甬舟一体化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发展求取真经;邀请在浙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视察自贸试验区和绿色石化基地建设;专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甬舟一体化发展情况的报告。

初心使然,使命在肩。舟山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国家战略落地开花,主动作为,做实人大决定权,打出监督“组合拳”,全力助推“舟山号”乘风破浪,驶向深蓝。

落好“联动子”,下活海岛监督“一盘棋”

舟山群岛地域分散,如何让辖区内人大及其代表形成合力,下活海岛监督“一盘棋”,舟山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在工作推进中寻求破解之道。

多年实践,舟山市人大常委会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构建联动机制,紧扣海岛难题“攥指成拳”,让基层人大监督“生威发力”。

舟山是座海岛城,最不缺水,也最缺水,尤其是一些偏远海岛,常年为没水喝发愁。20世纪90年代开始,舟山市人大连续多年联合县(区)人大,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围绕抗旱救灾、水利建设、大陆引水等内容开展专项视察、专题调研,足迹遍布本岛大小水库、海塘、水利设施,有力助推了舟山大陆引水一期、二期、三期工程相继建成,让岛城告别水荒。

2014年9月,市人大联合各县(区)成立“五水共治”专项评议工作调查组,围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畜禽养殖场整治等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并组织开展了满意度测评。

2018年4月,围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市人大联合县(区)人大开展城区河道治理情况专题调研,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改造提升。

2020年、2021年,“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和“渔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项目连续两年入选市区两级民生实事项目,市区人大联合组成督察组,共同推进实事项目落地起效。

…………

上下联动,在舟山市人大历史上由来已久,如今已成常态,监督内容包括海岛教育资源均衡化、海岛养老事业发展、海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众多民生议题。

破除区域限制壁垒,下活海岛监督“一盘棋”,除了用好上下联动监督“杀手锏”,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场内外联动,也是舟山市人大創新实践的一项“监督利器”。

今年6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专题询问会,身居外岛的市人大代表王佳佳,当时正是通过视频连线实现了“现场询问”。当天这场专题询问,首次运用了舟山人大数字化改革的最新应用场景,场外收看直播的人大代表,不仅可即时登录舟山数字人大平台“随手拍”上传视频、反映问题,还能实时提问相关部门,通过“云上询问”共破难题。

执法检查时通过手机APP“随手拍”,电视网络直播常委会会议,代表进直播间实时互动……近年来,舟山市人大常委会致力探索数字化人大监督的“海岛经验”,变岛际间的“线下单一阵地”为“网上掌上融合”,将传统的人大监督方式变成全天候、互动式、常态化的监督,不断增强人大监督合力,提升人大监督成效。

激发活力,代表履职深耕海岛“沃土”

舟山市现有五级人大代表2300多名,其中1700名代表分别居住在近百个大小岛屿上,他们受时空限制,不仅会议通知慢、领取资料不及时、问题反馈滞后,有些居住在悬水小岛的代表,往返本岛参加一次代表活动,甚至需要一个星期时间。

为了破除这些空间上的限制,舟山市人大常委会以海岛双联系为纽带,建成覆盖各乡镇(街道)的36个实体代表联络站、36个网上代表联络站、213个联络室(点),让代表联系选民“零距离”。与此同时,各区县还因地制宜地将代表联络站(点)设在居民家里、田间、船头和渔业合作社,比如桃花岛的民情联络室、虾峙岛的“船上流动联络分站”、岱东镇的“抲鱼人”代表民情接待室、秀山岛的“民生小铺”,一个个海岛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如同一条条“民情通道”,在海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释放了大能量、发挥了大作用。

2019年,舟山市人大常委会又主动顺应数字化浪潮,先行一步在全省构建起履职评价积分平台、建议办理跟踪平台、知情知政学习平台、监督议事反馈平台“四位一体”的代表履职应用系统,以“一网尽览”“一网通办”,有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代表掌上履职24小时“不打烊”。日前,这一代表履职应用系统再次迭代升级,新增和完善了代表履职时光轴、随手拍随口提、大会审议意见即交即办等13个子栏目,开启了代表“云端履职”新时代。

如今,指尖“云”履职已成为舟山市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常态,也成为舟山人大数字化改革发展新跃迁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舟山市代表履职网络平台已覆盖全市2332名五级人大代表。

猜你喜欢

舟山市海岛试验区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在海岛度假
我是小画家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绕口令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