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辩证分析与功能定位
2021-09-30刘洪英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法受到人们的诟病,其实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优势,结合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我们就会发现它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突出学生主体性的一些教学方法虽然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却也存在着内在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我们只有辩证分析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全面地认识各种教学方法,并且完成对它们应有的功能定位,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体系,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 讲授法;学生主体性;教学方法;辩证分析
[基金项目] 2018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育科研项目“基于尔雅平台‘概论课程信息化建设及应用”(JAS180814)
[作者简介] 刘洪英(1980—),女,黑龙江嫩江人,哲學硕士,厦门华厦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6-0165-04 [收稿日期] 2021-06-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以下简称“思政”)课先后经历了多次改革与调整。从“85方案”开始,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成为思政课改革的重点,传统的讲授法受到人们的诟病,指责这种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进入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讲授法更是饱受质疑:“这种填鸭式、一言堂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教条化、方法机械、手段单调等弊端”,[1]类似这样的批评和指责几乎成为所有思政课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来看,教学活动是教学主体借助于中介改造教学客体的实践过程,相应的教学方法就“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与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2] (P215)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就客观决定了教法的基础地位,学生的学法固然重要,但学生毕竟是被改造的客体,因此学法必然处于从属地位,而就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来说,更是如此。由此,我们对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展开辩证分析,以期科学地理解和认识讲授法的理论优势及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准确的定位学生主体性教学方法的位置,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体系,更好的做好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讲授法的基础性地位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所有课程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也是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方法。讲授法拥有独特的理论优势,也特别适合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要澄清一个误解,“满堂灌”或“填鸭式”的错误并不是讲授法的错误。一提到讲授法,大家自然与“满堂灌”“填鸭式”“一言堂”“注入式”教学方法联系起来,而且只关注到这种方法的缺点和不足。但是,在教学中,却也有两种不同的“满堂灌”:一种是高水平的“满堂灌”,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借助于具体的历史事件,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客观必然性;以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引领学生在历史的时空中自由地穿梭;用深邃的语言,带领学生展开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同时又能层层设疑,抽丝剥茧的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获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能够借助于生动的例子和比喻,对教学内容展开形象的、系统的描述和讲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理论体系,完成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比如易中天、葛剑雄等人在百家讲坛中所使用的方法,这种高水平的“满堂灌”把内容讲的酣畅淋漓,把课堂讲的风生水起,学生不需要提问,不需要互动,照样如沐春风,醍醐灌顶。另一种是低层次的“满堂灌”,这种课堂上,教师举出的例子毫无新意,作出的分析漏洞百出;一字一句的照本宣科,或者是单调呆板的重复和强调,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设身处地的引人入胜;教师不清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不明白知识和理论体系的所以然和何以然,更有甚者政治立场不够坚定,理想信念不够明确,从而也就不能给学生以实际的帮助,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我们会反对和否定第一种“满堂灌”吗?“当一个教师深钻了教材,了解了学生情况之后,选其最精当的内容,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用清晰、简炼、正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讲授的时候,学生往往是欢迎的。”[3]由此可见,其实我们反对的是低层次的“满堂灌”,并不反对高水平的“满堂灌”“满堂灌”的错误并非讲授法的错误,而是讲授水平的问题。
其次,讲授法具有独特的理论优势。讲授法作为传统教学中的基本教学方法,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优势。其一,讲授法的效率比较高。使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且传递给尽可能多的学生;学生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尽量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开拓自己的理论视野。其二,讲授法比较适合概念和原理的阐释、知识体系的建构类的课程。讲授法主要是依据教师的语言解说能力,阐释一些诸如概念、原理和结构体系等高度抽象的思维认知,这类认知属于高阶思维,只能借助于抽象思维来理解,借助于语言来描述。教师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足够的理论高度,科学的体系结构,对某一学科的理解比较系统,认识也比较深刻和全面;而学生则恰好相反,肤浅的知识碎片,片面的知识结构,甚至错误的认知和理解。其三,讲授法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讲授法是教师借助于语言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方法,无论是互动式教学法,还是讨论式教学法,或者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法,甚至学生的练习法,规则的解释,角度的选择,陷阱的设定,方向和目的的引导,都离不开教师最基本的讲授。使用艺术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肯定的同时指出其不足,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这也属于讲授的艺术,都内涵于讲授法的本质规定之中。奥苏贝尔曾经说过:“讲授法从来就是任何教学法体系的核心,看来以后也有可能是这样,因为它是传授大量知识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