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课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1-09-30裴鹏
裴鹏
[摘 要] 双语教学是高等学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学习前沿知识的重要方法。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目前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内容和结果与初衷目的相去甚远。尤其是工程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概念较为抽象,难度较深,讲授和练习中更是夹杂大量的复杂数学公式和运算,对开展双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以所讲授的部分本科专业基础课和研究生课程为平台,从讲解单词结构入手,利用课题练习、游戏互动、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报告等多种方法,探索和实践高校工科双语教学模式,在保证学生学懂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外语水平,重点培养了学生掌握专业英文术语和阅读文献的能力。并对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关键词] 双语教学;工科;专业课;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贵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高校工程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GDGJYJ2019010);2020年度贵州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项目“弹性力学基础”(XJG202041)
[作者简介] 裴 鹏(1982—),男,贵州贵阳人,博士,贵州大学矿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能源类岩体力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6-0121-04 [收稿日期] 2021-02-05
一、引言
双语教学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两种语言上课,这两种语言一种是学生的母语,另一种是学生所在地区的通用语言(第二语言)或学生所学习的目的语(外语)。需要明确的是,双语教学不是外语教学,而是学科教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将外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和理论[1]。所以双语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学生听懂学透专业知识,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目标,而非学习一门外语。双语教学可提高学生外语实践运用能力、促进文化交流、推进教育国际接轨进程,是我国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然选择[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资源文化全球共享和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为适应这一潮流趋势,教育部颁发了多项文件,明确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促进高等学校对双语教学的广泛应用[3]。就工程类专业而言,《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也明确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4]。我们必须认识到,推进双语教学是高等学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举措。有条件的院系都应该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条件暂时不成熟的要积极采取措施尽快实施双语教学。有条件的专业逐步使用原版教材替代专业英语教学。但是高校教育中大部分专业对双语教学的需求并不旺盛,一方面是受教育方的兴趣不高,学生关注的是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掌握知识,而并不是很在意是否要用某种语言来掌握这些知识,学生们更在意的反而是如何更好的学好英语。这与双语教学的目的相去甚远。同时双语教学对学生在语言方面的要求较高。采用双语教学的情况下,掌握同一门知识学生所花的时间大大增加[5]。也有学者指出,师资短缺是我国高校推进双语教学的一大瓶颈,外语教师外语水平较高,但是具体专业知识欠缺,而专业课教师的外语水平则相对不够[6]。
二、工科专业课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对于工程类学科专业的专业课而言,所教授和讨论的概念较为抽象,难度较深,讲授和练习中更是夹杂大量的复杂数学公式和运算,对学生数理化知识要求较高。即使是在采用母语教学的情况下,对不少学生而言,知识和理论仍然很难学懂学透。同时,这些专业课程所讲授的知识往往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基础或工作以后的看家本领。因此,对于这些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挑战就更大。
为了更好的探索理工科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模式,我国学者在高校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大量的有益尝试。有学者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同步进行双语教学、安排外语实训作业等模式,学生边上课、边按照教师的双语讲解进行上机操作,提高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7]。有学者提出,对于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授课时,英语占较小的比例(10%~20%),对重要的专业概念多次强调,英语要清晰,反复使用,加强记忆;在达到80%的学生接受的基础上增加英语的比重(30%~50%)[8]。也有学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突出重点的方法,对于教材中较为简单的内容采取课下自学的方式,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英语文献,然后在课堂上用英语讨论。还可借助多媒体,动画、视频相结合,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研讨等方式,缓解学生不愿听、不敢说英语的畏惧心理[9]。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有学者从书面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外语交流能力等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 10 ]。还要结合工程教育专业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双语课堂,引入案例教学、视频教学和动画教学,引导学生讨论[ 11 ]。
笔者目前教授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的“弹性力学基础”“博学课-岩石力学”“采煤方法”等本科课程;教授贵州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工程热力学课程”。这些课程都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中,采矿工程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并开设了“卓越工程师班”,入选了贵州省高校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也在积极准备住建部“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评估”,这些都对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18年春季学期以来,笔者已在下列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中采用了双语教学模式:“弹性力学基础”(采矿工程专业大二下)、“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二下)、“科技英语写作”(矿业工程专业研一下)。根据笔者的体会及同其他采用雙语教学高校教师的交流发现,在贵州大学开展双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困难:(1)学生英语基础,尤其是听说能力较差;(2)教学课时较为紧张,而用英语对相关概念和公式进行讲解往往更费时;(3)部分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也较差,在同时用中英语接受信息的情况下,这类学生的学习更为困难。因此非常需要探索研究针对大学工科类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