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专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社会化改革
2021-09-30付坚
付坚
摘 要:笔者身为一名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师,深刻地感受到目前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已经和社会渐渐脱轨,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日后参与社会服务、学生的社会化人格塑造方面都先得有所欠缺。本次研究首先对大专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社会化改革必要性展开阐述,随后研究大专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社会化改革策略。
关键词:大专;汉语言文学教育;社会化改革
大专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大专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而且属于一门工具类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汉语言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展开教育,因为大专学生毕业后基本上都是直接参加工作,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化特点[1]。
一、大專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社会化改革必要性
(一)学生职业选择的必要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初次给学生的感受就是,该专业涉及面非常的广,课程涉及到各种文学类知识,很难让学生准确的把握住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选择方向,学生在自主择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社会职业和专业学习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成为书呆子无法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获得职业选择的提升。实际上社会中有很多专业和汉语言文学相关,比如:语文教师、文案编辑等等,但是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的要求
作为新时代大专生,必须要有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牢牢抓住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传统文化就是继承与弘扬文化。大专汉语言文学教育体系中其中不乏有很多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很多传统文化都可以在社会上直接找到原型,比如:戏剧中粤剧的发展,可以代领学生接触社会上的粤剧大师,学习我国粤剧的发展历史,代表人物,粤剧表演风格等等,让传统文化教学从书本走向实践,更具社会化特征。
二、大专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社会化改革实践研究
(一)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大专汉语言文化教育的首要资源,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的每一个专业发展具有实际意义,同时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一项非常具有实际意义和具有战略性眼光策略。大专汉语言文学社会化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拔既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又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选择等相关素养的教师,让师资队伍朝着社会化目标发展。首先学校应该要给予校内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师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老师们参与到相关企业事务中,了解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的行业发展情况,认识目前社会对汉语言文学大专生的要求,以亲身体验的法师来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导学生。其次学校可以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中,我们需要鼓励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精神,首先教师就必须要以自身为榜样,将创新创业作为终生发展的目标,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项目工程中来。比如:教师建立有关文案编辑的自媒体工作室,为各大微信公众号平台或者头条号撰写文章,不断的修改文章使其能够增加点击率,获得流量的提升。实际上教师的创业过程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了解社会上哪些行业适合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创业,创业的渠道和项目等等,为展开大专汉语言文学社会化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实践课程教学
大专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相结合,理论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主体,以书本知识为主的理论传授,让学生的知识面仅限于书本缺乏社会性特征。同时大专生普遍理论基础比较薄弱,长期的理论知识教学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且知识难以消化,阻碍了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联系现实社会工作,对人才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人际交往课程学习为例,人际交往课程属于汉语言文学教育体系的一个分支,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后,将教师布置成企业面试场景,教师和班上部分学生扮演面试考官,其他五位学生扮演参与面试者,在专业技能相当的前提下,如何来选拔一位优秀人才作为本次面试的决胜者,这就需要重点考察面试生的人格素养、道德水平、语言组织和交流能力等等,要完美地将这些素质展现出来,与人际交往这门课程的学习密不可分。
教师还可以开展一次:“文化之旅”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传统文化是汉语言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体现出一个人对事物的忠诚度,同时高度文化意识的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也会积极主动投入到工作单位的文化建设活动中,有助于将自己融入到工作单位中。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要求学生在本地的老街、民间村落、文化广场等地方探寻文化的踪迹,主要找到当地的老艺术家、老街的各种手工艺术文化的发展、民间村落的传统习俗等等,通过访谈、查阅资料将文化的发展历程、背景、意义记录下来。
作为新一代的大专生应该要有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勤劳奋进、不怕困难的精神品质。所以校方可以举办:“偏远山区支教”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偏远山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来。向学生讲解我国目前偏远山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所学专业和支教的联系密切。通过相关政策比如:评先评优、入党资格审核、奖学金竞争机制等等来刺激学生参与到支教活动中,在支教活动中很多学生还可以树立自己的社会化发展目标,让原本迷茫的大专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三)加强网络教育
网络是学生和社会沟通的主要渠道,当前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很多信息,为了和时代接轨,汉语言文学教育也必须要将网络作为自身和社会联系的平台,使得汉语言文学教育朝着社会化方向进行改革。首先每个班级应该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汉语言文学学习网站,网站上设置:教学跟踪、社会新闻、文学资料、学习交流、评价与建议等栏目。将每一天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情况反应在网站上,及时更新社会上各种新闻和大事件,并让学生自由的评论。文学资料栏目,定期更新最新的文学名著、报纸、书刊等资料。让学生在网上阅读资料、书籍。由于大专生喜欢在网络上,通过各种论坛或者博客来发表自己对某个事件的看法,因此教师可以开展网站的博客,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读书经验在此分享,帮助学生培养文学共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社会视野。目前移动终端的小视频发展十分迅速,我们的教学场所也将不局限于教室,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社会上选择合适的素材来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比如:某地的一所文化古迹,教师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该座遗址的发展史和社会背景。
三、 结语
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大专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同时又带有工具性特征的专业,学生参与社会事务,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应用到该专业的相关知识,因此汉语言文学教育和社会联系密切,具有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在新时期大专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中,要将社会化改革作为重点,从师资队伍、理论实践结合、网络教育层面上推进改革任务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梁栩菡.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才智,2020(13):6.
[2]王雪.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