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幼儿美术教学策略探析

2021-09-30许珂

家长·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培养

许珂

【摘    要】幼儿美术教学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教师观念误区、结构化语言、限制性指导严重影响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及美术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因此,有必要立足创造性思维培养视角探索幼儿美术教学策略,以期为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及潜能开发献策。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7-0146-02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Children's Art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hinking

(Shibei District Daokou Road Kindergarten,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XU Ke

【Abstract】 Childrens art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childrens creative thinking. However, due to teachers misconceptions, structured language, and restrictive guidance, they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creative think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rt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children's art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reative thinking cultiv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children's creative thinking cultivation and potential development.

【Keywords】Children; Art teaching; Creative thinking; Training

创造性思维是个体潜能开发与社会进步的根基,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从幼儿阶段抓起。正如历史学家阿诺德·托恩比所言:“要为幼儿潜在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这对于任何一个时代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根据教育部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的学习可提高幼儿对美的认识与感受,丰富其创造力与想象力,并以自我独特方式去发现美、创造美。可见,美术等艺术类教育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意义重大。鉴于此,有必要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对幼儿美术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一、幼儿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梗阻

(一)观念性误区限制想象放飞

现阶段,幼儿美术教学中多数教师仍存在观念误区,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略了幼儿美术活动过程的体验及情感态度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幼儿观察、思维及想象能力的发展,导致幼儿美术表现过于程式化、固定化,缺乏个性与心灵感受。不仅如此,很多教师未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不注重尊重幼儿天性,这导致孩子只能被動服从、一切行动听指挥、依葫芦画瓢,无益于其在美术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想象力,致使幼儿美术作品千篇一律。

(二)结构化语言缩小发散空间

幼儿美术教学中,师幼之间主要以语言为媒介,将美术教学与幼儿学习活动紧密相连,因此,教师指导性语言不仅传达了其个性、教育理念及业务能力,更透露着其对美术活动的理解与思考、对幼儿的认知与态度等。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性言语多以命令为主,加上问题设置的高度结构化,严重限制了孩子的想象空间,如在“装饰拖鞋”一课中,教师提问:“我们以前学过的装饰线条除了折线,还有什么线?”如此结构化的语言及问题极大地缩小了幼儿思维发散空间,无益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三)限制性指导引发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是依循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通过反复使用而形成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及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打破,并会对个体认知过程产生巨大影响。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无意中的示范、暗示等限制性指导及出示的范画促成了幼儿的思维定式,如孩子画背景时提醒:“你可以画蓝天、画座山”,过多的限制难免导致孩子形成思维定式,只知一味模仿范画,在美术活动中失去了思考的乐趣,无法随心所欲地放飞思维与想象,继而影响其想象力的发展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二、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幼儿美术教学策略

(一)尊重天性,呵护幼儿奇异思维

针对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观念性误区,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儿童观,注重尊重幼儿天性,切忌以“是不是”“像不像”作为美术作品评判标准,而要从多个视角肯定孩子,呵护其奇异思维,鼓励其天马行空、放飞想象。奇异思维是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突发奇想”,是其主动探索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标志,是孩子好奇心的禀赋使然,此时,教师不应以艺术的“美”为固定评价标准,而要以合作者姿态解答孩子的突发奇想,向珍惜露珠般珍视各种突发奇想,并引导其进一步探索。例如,有些孩子在画葡萄时,喜欢将每颗葡萄画成不同的颜色,并幻想如彩虹糖一般五颜六色的葡萄,对于这样的创作,教师不能以“没有这样的葡萄”“这样画不对”等评价挫伤孩子的创造热情,相反,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每一颗葡萄都画得很圆”“串联的五彩葡萄很漂亮”,以此激励孩子打破思维限制,创造出幼儿阶段最独特的作品。

(二)循循善诱,引导幼儿标新立异

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指导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言行举止,因此,除了要考虑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还要注重采用科学的语言策略引导孩子美术学习兴趣的提升,鼓励孩子标新立异,持续拓宽其思维发散空间。教师要明确的是创造并非“教”出来的,而是引导、鼓励、挖掘出来的,因此,教师要顺应孩子内心强烈的创造需求,循循善诱,鼓励其充分发挥自身独特风格,使之乐于在美术创作中别出心裁的想法,相同的题材,教师要引导孩子从多元视角表现,使之把握事物间的联系。例如,在引导孩子画小蚂蚁时,教师可采用求异法启迪其思维和想象,这样有些孩子想出了蚂蚁在洞口搬食物、有些则想象出蚂蚁大王指挥小蚂蚁搬运食物、还有些想象蚂蚁搬食物遇水等多元情境,使之全凭自己的想象作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效。

(三)创设情境,孕育幼儿想象思维

别林斯基曾言:“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幼儿美术活动孕育着大量想象思维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前要注重创设情境,迅速把握孩子无意注意、提升其有意注意力,给予孩子产生想象的刺激物,使之成功由一件事物联想至另一件事物,完成整个创造性思维生成的训练过程。同时,教师要引导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引领孩子徜徉于千姿百态的自然中,使之赏花赏景、聆听鸟语蛙鸣、感受水流浪涌,持续积累视听经验,并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自觉展开想象,将存储其脑海中的一切转变为美术创造的灵感源泉。例如,教师可针对孩子普遍喜爱的《西游记》《白雪公主》等影视节目及绘本故事,培养孩子观察与思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使之大胆创造,画出《孙悟空救白雪公主》等意愿画,实现现实、虚拟的结合,展现出非凡的想象力。

(四)优化教具,培育幼儿通感能力

教具因其开放性、多样性,也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因此,教师要注重优化教具,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幼儿的通感能力与思维创造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认识到教具对幼儿想象力训练的局限性,注重依循孩子个性差异性进行筛选,主动甄别、挖掘美术课堂内外能够发挥幼儿联想、幻想思维的材料,以充分发挥教具激发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功效。此外,通感是美術教学中必须发展的一种能力,有助于帮助孩子打通生理界限、克服感官单一化使用、感官不协调等习惯,使孩子口、耳、手、脚、心、鼻等感觉系统全面贯通、互为转化,培养孩子的通感能力,对激发孩子创造性思维意义重大,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元教具引导孩子科学使用感觉器官、发挥其组合优势,在学会通感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用脑去幻想画面,并利用画画将场景表现出来。

综上,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蕴含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深度挖掘和开发其成长中的潜力是幼儿教育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幼儿美术教学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还需立足创造性思维培养视角加强幼儿美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深化幼儿美术教学改革,全面助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钟英.幼儿美术教学中思维创造能力培养研究[J].艺术评鉴,2019(21).

[2]黄圣荣.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J].教育评论,2005(03).

[3]王昆,郑竞翔.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4(09).

[4]申健强,申利丽.谈在艺术活动中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1(11).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培养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