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黎本《回回馆杂字》无名氏汉字音研究

2021-09-30马君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无名氏注音音素

马君花

(北方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一、版本基本情况

2001年,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委托在法国巴黎访学的新疆大学牛汝极教授,复制了巴黎国民图书馆手稿部(Department des Manuscrits,Bibiothéque Nationale,Pairs)所藏清抄本《回回馆杂字》部分内容(当时未复制其中“来文”部分),收藏号为Chinois 9.188(1)①为行文方便,下文简称该材料为“巴黎本《回回馆杂字》”。。 此抄本页边有木版印刷“同文堂”三字,每一条波斯词的汉译旁边均用拉丁字母标注汉字音,并在该汉译下标注拉丁文译文,同时还给波斯词语的音译汉字标明注音。标注者有时在汉译词旁以细小的笔迹加注汉字以明确汉译词的意义,例如,在“天文门”“电”这一词条旁加注小字“闪”,表示这里的“电”指“闪电”。该抄本首页有三行法文手迹,但不易辨识。次页有法文:hoei-hoei-koan tiuen-chou,c’est a dive livre complet a l’usuage du tribunal qui gouverne les hoei-hoei。正文第一页上边有一行拉丁文题记:litterae,seu caracteres Sinici legunter a dextra ad sinistram[1](17~18)。该抄本的影印件在刘迎胜教授的《〈回回馆杂字〉与〈回回馆译语〉研究》一书中以图片形式刊布,共有205张。每张图片有4个词语,分两列,每列排列2个单词。其排列格式是:波斯文单词居上,汉译居中,译音汉字居下,由右向左横写[1](29~323)。

刘迎胜教授指出,从书中用拉丁文翻译汉语的内容判断,这位无名的著者有较好的文学修养。考虑到拉丁文在19世纪以后使用逐渐减少,其研究时间应在18世纪。伯希和曾经提到,法国传教士钱德明(P.Jean Josephus Marie Amiot,1718~1793,又名王若瑟)曾对《回回馆来文》作过法译。这位在巴黎本《回回馆杂字》上作注的法国学者或许正是此人,也或许是一位与之有关系的人[1](6~7,17~18)。

本文所用巴黎本《回回馆杂字》的注音材料,来自刘迎胜教授刊布的影印件。刘迎胜教授在校释四夷馆本《回回馆杂字》时,将无名氏用拉丁字母标注的汉字音一一列在页脚。初步统计,无名氏所标注的汉字音不计重复有935个。笔者即以此为基础,分析巴黎本《回回馆杂字》无名氏汉字音所反映的汉语语音系统特点,藉此判断语音性质,这对汉语语音研究和方言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二、无名氏拉丁字母与汉语声母、韵母的对应关系

(一)无名氏用拉丁字母对应汉语声母的情况

无名氏表示声母的拉丁字母及其所代表的汉语声母的音值如下(方括号内是汉语声母的国际音标,圆括号内是无名氏的拉丁字母,下表同)。

表1:无名氏汉字音声母表

1.无名氏汉字音声母共23个。

2.无名氏拉丁字母没有送气符号,故采用一种符号对应汉语的送气和不送气两种声母。

3.零声母字的注音基本情况是:古影疑开口一二等字同时用n、g 两个字母作首音素,古疑影喻诸母开口二三四等韵字用y 或i 作首音素,微疑影喻合口字同时用o 和u 作首音素,疑影喻诸母合口三等字同时用y和u作首音素,“儿耳尔二”等字没有声母,其拼音是eulh。

(二)无名氏用拉丁字母对应汉语韵母的情况

无名氏表示韵母的拉丁字母及其所代表的汉语韵母的音值如下(零声母[ian]/[yan],无名氏注音是ien/iuen;零声母[yŋ],无名氏注音是young)。

表2:无名氏汉字音韵母表

1.无名氏用i/y标注开口二三四等字的韵母[i]或韵头[-i-],除此以外,还用ee标注汉语的[i]韵母。

2.无名氏用u/iu/iou 标注非零声母合口三四等字的韵母或韵头(例外字“吞恩速呼逊”),零声母此类字音节首两位音素用yu/you标注。[ʨ]、[ʨ‘]、[ɕ]声母字后用iu作韵头。

3.无名氏用ou 标注合口字的韵母[u]或介音[-u-]。这些合口字有的来自中古合口一二等韵,有的来自中古三四等合口韵,还有的来自中古开口韵。中古开口韵字被无名氏归入合口的字有:中古一等歌韵“我驼多左”、侯韵“母牡”,二等江韵“双”、耕韵“庄”、肴韵“爪”、觉韵“渥握桌卓浊朔搠”,三等尤韵“富寿”、阳韵“霜”、缉韵“入”,等等。

中古三等合口韵字被无名氏标注ou 的具体情况如下。(1)知照组三四等合口韵字标注ou(仙韵既标注ou,又标注o),日母鱼韵“如”、烛韵“辱褥”被标注为ou。(2)微母字都被标注为ou,云母庚三韵合口“荣”、阳韵合口“往”、微韵“胃”、支韵合口“为”都被标注为ou;非组东三“风凤”、屋三韵“福腹”、虞韵“父夫府”,以及明母东三韵“梦”、屋三韵“苜睦牧”、宵韵“猫”,并母脂韵合口“葡”都被标注为ou。(3)见母微韵“贵鬼”、见母齐韵合口“桂”、群母脂韵合口“葵”、见母东三韵“弓”,这些字的介音都标注为ou。(4)娘母锺韵“浓”、来母东三韵“龙”标注为ou。(5)精母脂韵合口“醉”、止韵合口“嘴”、烛韵“足”,清母脂韵合口“翠”,心母谆韵“笋”、脂韵合口“虽”、屋三韵“蓿”,邪母锺韵“松”、支韵合口“随”、脂韵合口“遂”都被标注为ou。

4.无名氏未标注以上三种介音标记的字都是开口字,这些开口字中有中古开口字,也有中古合口字。合口字包括非组字以及来母灰韵字。开口字包括:古一二等开口字;古知照组、精组支思韵字以及变入支思韵的入声韵开口字,知照组祭、麻三、尤、清、侵、仙、真、宵、阳、盐及入声韵的开口字,古帮组三等字;“儿”类字。

大体上看,无名氏汉字音显示出开齐合撮“四呼”的格局:开口字无介音,齐齿呼字都有介音[-i-],合口呼字都有介音[-u-],撮口呼字都有介音[-y-]。

三、无名氏汉字音的声母问题

巴黎本《回回馆杂字》无名氏汉字音声母方面讨论的问题有:日母的音值及[ɚ]韵的语音特点,见晓组和精组腭化问题,微疑影喻诸母的音变情况等。

(一)日母的音值及[ɚ]韵的语音特点

《回回馆杂字》日母字共22 个,注音有23 种。日母在诸韵摄中的分布及注音情况如下:通摄“肉”[ieou]、“辱”[jou]、“褥”[jou],止摄“儿”[eulh]/[rulh]、“耳”[eulh]、“尔”[eulh]、“二”[eulh]、“蕊”[ioui],遇摄“如”[jou],臻摄“人”[jin]、“仁”[jin]、“认”[gen]、“日[ge]”,山摄“然”[jan]、“热”[ge],宕摄“弱”[jo]、“若”[jo]、“惹”[je],深摄“恁”[jin]、“稔”[jin]、“入”[jou],咸摄“染”[jan]。

1.“儿”类字的声母和韵母。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儿耳尔二”无名氏的拼音为eulh。“儿”注为[eulh]的同时又注为[rulh],其他三个字的注音显示其音节的起首位置上已经没有辅音了,这说明无名氏所据的汉语方音中“儿”类字已经变成零声母,即日母在支思韵前变成了零声母。

为进一步考察古日母支思韵“儿耳尔二”等字的音变情况,我们对比了支思韵知照组、精组字无名氏的注音情况。

支思韵知照组、精组字的注音如下:知母“知智”注音为tchi,澄母“墀”注音为tche,崇母“狮事士”注音为che,生母“使师史”注音为che,章母“只纸指枝止志至”注音为tche,书母“翅”注音为tche,书母“诗施”注音为che,禅母“侍是时市”注音为che,精母“子紫”注音为tsee,清母“次此”注音为tsee,从母“自”注音为tsee,心母“私思丝”注音为see,邪母“辞词”注音为tsee,邪母“巳寺”注音为see。

对比支思韵其他声母字的注音,很显然,“儿”类字的韵母与其他声母支思韵字的读音不同:没有声母,韵母部分用e、u和l、h几个音素连读表示。唐作藩在《普通话语音史话》一书中对[ɚ]音的产生进行了解释:“‘儿’类字音由ʐ ʅ演变为ɚ,是由于卷舌声母ʐ和卷舌韵母ʅ发音近似,互相影响,声母ʐ的辅音性质弱化与韵母ʅ结合,元音变为混元音ə带一个卷舌尾音ʅ(或作r),所以ɚ(或作ər)确实具有复韵母的性质。”[2](103)“儿”类字用e、u、l、h几个音素连读标音,正可以说明[ɚ]韵具有复韵母的特征。

中古日母字无名氏注音时,有不标辅音声母的,有标作r声母的,有标作j和g 声母的,这些现象反映出中古日母音值在后世的变化情况。首先,拉丁字母中没有与汉语日母[ʐ]对应的辅音,只能取语音相似的j 或g 来替代。非支思韵日母字,声母的音值是[ʐ]。例外字是“肉”“蕊”,将“肉”“蕊”读成零声母是方音现象。其次,无名氏汉字音“儿”类字的古声母已经消失,变作[ɚ]韵。但“儿”注为[eulh]的同时又注为[rulh],说明汉语方言中还有将“儿”声母读作[ɽ]音的情况。拉丁字母[r]是颤舌音,与汉语的[ɽ]相近,故将“儿”读成[rulh],这种读法是方音的读法。

(二)见晓组、精组分化出[ʨ]、[ʨ‘]、[ɕ]

中古见晓组、精组声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音变现象是声母分化,分化的条件是韵母的洪细:见、溪、群、晓、匣诸母的洪音字仍然保持舌根音的读法,即[k]、[k‘]、[x];细音字变成舌面前音,即[ʨ]、[ʨ‘]、[ɕ];精、清、从、心、邪诸母字的洪音仍然保持舌尖前音的读法,即[ts]、[ts‘]、[s],细音字和见晓组细音字合流,也变成了舌面前音[ʨ]、[ʨ‘]、[ɕ][4](63~65)。

1.基本情况。无名氏见晓组细音的拼音模式为ki-—[ki-][k‘i-]、hi-—[xi-],精组细音的拼音模式为:tsi-—[ʦi-][ʦ‘i-]、si-—[si-]。例如,“九”与“酒”、“见”与“箭”、“经”与“精”、“姜”与“将”分别对立;“棋”与“齐”、“茄”与“妾”、“琴”与“亲”、“铅”与“钱”分别对立;“希”与“西”、“孝”与“笑”、“闲”与“仙”、“训”与“寻”、“兴”与“性”分别对立。

2.特殊情况。有个别字既念ki-又念tsi-的音,字例如下:“即”tsi/ki,“积疾”ki/tsi,“晶”tsing/king,“进”kin/tsing,“俊”kiun/tsun,“劝拳”tsiuen/kuen,“形星”sing/hing,“咸”sien/hien,“席”hi/si,“香(~炉)”siang/hiang,“蓿”hiu/sou,“选”hiuen/siuen。还有个别字的声母混同了[ki-]与[tsi-]的音,字例如下:从母“聚”注音为kiu,精母字“津”注音为kin,溪母字“起”注音为tsi,溪母字“轻”注音为tsing,溪母字“钦”注音为tsing或tsin;群母字“桥”注音为tsiao,群母字“球”注音为tsieou,匣母字“项”注音为siang。

无名氏用k、h 对应汉语的[k]、[k‘]、[x],用ts、s 对应汉语的[ts]、[ts‘]、[s],k、h 与ts、s 两组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有别,音色有别,不应有混淆的情况,但是无名氏注见晓组时,用ki-、hi-与之对应,注精组的细音字时,用tsi-、si-与之对应,同时有混同二者界限的注音情况,这种现象只能说明无名氏所依据的方言中有[ʨ]、[ʨ‘]、[ɕ]这组声母,并且尖团合流,拉丁字母中没有与汉语的[ʨ]、[ʨ‘]、[ɕ]相对应的辅音,故无名氏用与之相近的ki-、hi-或tsi-、si-来对应。同时,我们从对细音字的注音情况也可以看出舌面前音[ʨ]、[ʨ‘]、[ɕ]的来源。

(三)微疑影喻诸母的演变

中古微疑影喻诸母字无名氏的注音比较复杂。依照其注音,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用ou作为音节的首音素,一类是以y作为音节的首音素,一类是以ng作为音节的首音素。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讨论。

1.用ou作首音素的字。无名氏用ou拼写的汉字包括中古微疑影喻诸母字,字例如下:“无五午鹉兀物雾”ou,“稳文蚊温”ouen,“渥握”ou,“洼瓦”oua,“我”ouo/ngo/ou,“歪外”ouai,“湾碗万完玩晚”ouan,“往望”ouang,“甕”ouong,“味未胃薇为”ouei。除了“我”“握”“渥”这三个字是开口字,其他都是来自微以影云晓诸母的合口字。这些字无名氏都用ou作为其音节首音素的标记,这种现象说明这些字的声母是相同的,从语音演变上看,微疑影云合口字已经合流,还有个别晓匣母合口字(“完玩”)加入到这个行列,这些字都是零声母合口字。另外,“母”无名氏注音有ou/mou两种,ou当是误注。

无名氏注音汉字中,微母字共12 个,一律用ou 作为音节首音素,说明微母字已经变成了零声母,并与来自疑影喻诸母的合口字一起,并入零声母合口字的行列中了。总之,微母消失。微母字与疑影喻诸母字合流变成了零声母合口字。

在山区二级公路改扩建项目中,路线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改扩建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也决定了公路通行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以及和周围自然景观能否协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重视并做好路线设计。

2.用y作首音素的字。用y作音节首音素的汉字有来自疑影喻诸母二三四等韵的字,其中有开口字,也有合口字,分别反映了零声母字中齐齿字、撮口字的面貌。来自疑影喻诸母的齐齿呼字例如下:“鸭呀”ya,“一以衣驿蚁异易医役义议意”y,“疑”yi,“夜野叶”ye,“右有游由油酉”yeou,“鹞”yao,“尹阴银寅引饮”yn,“因”in,“音”in/yn,“言盐檐眼砚烟咽(~喉)燕(~子)雁”yen,“孕”jun,“蝇莺鹦”yng,“影”ying,“羊阳鸯”yang。来自疑影喻诸母的撮口呼字例如下:“迂鱼渔雨与玉愚”yu,“隅”ngueou/yu,“芋”yu/hiu,“月”yue,“药乐(音~)”yo,“云运”yun,“鸳圆园远缘(~故)怨”yuen,“用永”young。

无名氏用y标注作疑影喻诸母开口二三四等韵字的首音素,用yu/you标注疑影喻诸母合口三四等字首音素,区别很明显。这个注音情况,一方面反映出疑影喻诸母合流,零声母字范围扩大;另一方面反映出汉语韵母齐齿呼和撮口呼的存在。这种特点与中古韵母“二呼四等”的格局不同,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呼”基本一致。

3.用ng 作首音素的字。无名氏用ng 标注汉字辅音声母共15 次,所标音的汉字都是疑母、影母的开口一二等字,例外字是:“隅”(合口三等字)、“俺”(开口三等字)。具体注音情况如下:咍韵“爱”ngai,歌韵“鹅蛾我”ngo、“阿”nga,虞韵“隅”ngueou,痕韵“恩”nguen,寒韵“安岸”ngan,唐韵“昂”ngang,覃韵“暗”ngan,盐韵“俺”ngan,铎韵“恶(善~)”ngo,陌韵“额”ngo,狎韵“鹌”ngan。

无名氏用ng 标注的字都是来自中古疑影二母开口一二等韵的字。无名氏此处所标的ng 并不是古疑母[ŋ],而是古疑影母合流之后共同演变产生的新辅音。这一情况早在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西儒耳目资》、许惠《等韵学》中就有反映,是现实语言中开口呼字的读法[5](147)。现代汉语北方方言这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济南、西安、武汉、成都话中,疑影母开口呼字有读[ŋ]声母的情况,而疑影母字的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都变成了零声母。影疑母开口呼字读[ŋ]声母“这种类型在冀鲁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晋语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东北官话区内也有不少方言点读ŋ声母”[6]。

综上所述,在无名氏的方音中,微母字变成了合口零声母字,微母消失;疑母与影母喻母合流,合流后其一二等开口字前滋生出一个新的辅音[ŋ],其二三四等开口字变成了零声母齐齿呼字,其三四等合口字变成了零声母撮口字(含牙喉音二等字),疑母消失;零声母字收字范围扩大。从无名氏对微疑影喻诸母字的注音情况可以看出,无名氏所据方音韵母呈现出开齐合撮“四呼”格局,开口字前滋生出新的辅音[ŋ],齐齿呼字有介音[-i-],合口字有介音[-u-],撮口呼字有介音[-y-]。

四、无名氏汉字音的韵母问题

无名氏汉字音所反映的韵母方面的特点是:梗曾通合流,江宕合流,止蟹合流,臻侵合流,山咸合流,同摄韵母合并,假摄分化出家麻韵和车遮韵;入声韵消失,[-m]尾韵消失,[ɚ]韵产生,[y]韵产生,[-y-]韵头产生,韵母系统大大简化。上文讨论声母问题时,论及无名氏汉字音系统中[ɚ]韵已经产生,“四呼”格局已经形成。

(一)[-m]尾韵消失

梗曾通江宕摄舒韵声字注音有167种,无名氏同时用n、g两个音素对应其韵尾的有166例,用[n]对应的1 例,这个例外字是“孕”;臻山摄舒声韵字注音174 种,无名氏用n 音素对应其韵尾的有173例,用n、g 两个音素同时对应的1 例,这个例外字是“进”;深咸摄舒声韵字注音50 种,无名氏用n 音素对应其韵尾的有47 例,用n、g 两个音素同时对应的有3 例,这3 个例外字是“怎”“沉”“钦”。以上信息显示,无名氏汉字音[-n]、[-ŋ]不混,[-m]尾韵消失。

(二)入声韵消失

巴黎本《回回馆杂字》共有164 个入声字,无名氏一律注为开音节。具体注音情况是:通摄入声字28 个,其韵母的注音类型有ou、ieou、eou、u、iu;江摄入声字11 个,其韵母的注音类型有ao、iao、o、io、ouo、ou;臻摄入声字19 个,其韵母的注音类型有i、e、ou、iu、o、y;山摄入声字29 个,其韵母的注音类型有a、e、ie、o、ouo、iue、ue、ai;宕摄入声字11个,其韵母的注音类型有o、ao、iao;梗摄入声字24个,其韵母的注音类型有e、i、y、o、ai、ou;曾摄入声字22个,其韵母的注音类型有e、ee、o、ouo、i、y、a、ei;深摄入声字5个,其韵母注音类型有e、i、ou;咸摄入声字15个,其韵母的注音类型有a、ia、e、ie。这些古入声字无名氏一律注为开音节,说明彼时无名氏所据的方音里入声韵已经消失了。

(三)有[y]韵及[-y-]韵头

《中原音韵》鱼模韵的细音韵母是[iu],其他韵部合口细音韵母的介音也是[-iu-]。《韵略易通》把《中原音韵》的鱼模韵分成了居鱼和呼模两个韵部,居鱼部就是合口细音的一类韵,这标志着[y]韵母已经产生了。《等韵图经》止摄开口字来自《广韵》支脂之齐诸韵开口,合口字来自鱼、虞韵的“鱼”“举”“居”之类的合口字,还有几个古入声字。将《中原音韵》鱼模韵细音字归到止摄,并与支脂之齐诸韵开口字互为开合,标志着这些鱼虞韵的细音变成了与[i]相配的合口细音,即前高圆唇元音[y]。

无名氏汉字音明确标注了[y]韵字以及有[-y-]韵头的字,具体注音如下。[y]韵字的标注:鱼韵“鱼渔与”yu,“虚许序”hiu,“女”niu,“去居举”ku;虞韵“迂雨芋愚”yu,“须”hiu,“聚”kiu,“隅”yu/ngueou。变成[y]韵的几个入声字的注音:屋三韵“蓿”hiu,“菊”ku;烛韵“玉”yu,“曲”kiu,“绿”lu;术韵“戌”hiu。[-y-]韵头是由中古三四等合口韵的介音[-iu-]发展而来的。[-y-]韵头字的注音:锺韵“用”young,“胸”hioung;谆韵“俊”tsun/kiun;文韵“云运”yun,“薰训”hiun,“军”kun,“君”kiun;元韵“鸳园远怨”yuen,“喧”hiuen,“劝”kuen/tsiuen;仙韵“圆缘”yuen,“铅”kien,“拳”kuen/tsiuen,“绢”kiuen,“泉全”tsuen;先韵“犬”kiuen;月韵“月”yue;薛韵“雪”hiue;屑韵“血”hiue;庚三韵“永”young,“兄”hioung;戈韵“靴”hiue。

前文已经述及,无名氏零声母合口三四等字音节首音素用 yu/you 标注,[ʨ]、[ʨ‘]、[ɕ]声母字后用iu作韵头,其他声母合口三四等字的韵母或韵头用u标注。材料显示,无名氏所据方言中有[y]韵,有[-y-]韵头。

(四)喉牙音二等开口字有[-i-]介音

中古牙喉音二等开口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滋生出[-i-]介音。考察无名氏用拉丁字母标注的中古牙喉音二等开口字,发现这些字的注音中都有一个[-i-]介音(零声母用y)。详细情况如下:江韵“江”kiang,“项”siang;佳韵“街”kiai,“矮”yai;皆韵“阶”kie;麻韵“家价假”kia,“夏下”hia,“呀”ya;肴韵“教”kiao,“孝”hiao;山韵“间”kien,“闲”hien,“眼”yen;删韵“雁”yen;庚二韵“杏行”hing;耕韵“鹦莺”yng;咸韵“咸”hien/sien,“减”kien;觉韵“角”kio/kiao,“学”hio,“乐(音~)”yo;狎韵“甲”kia,“鸭”ya。

《广韵》二等韵字没有[-i-]介音,但在无名氏的注音中,二等喉牙音开口字都有[-i-]介音,反映出无名氏所据汉语方音牙喉音二等开口字有[-i-]介音的特点,这个特点与汉语普通话演变的情况一致。

五、结 语

从上文的分析看,无名氏汉字音反映出以下特点。有23个声母,即:p p‘m f;t t‘n l;k k‘x ŋ;ʨ ʨ‘ɕ;ʦ ʦ‘s;tʂ tʂ‘ʂ ʐ;ø。具体特点是:浊音清化,微母消失,疑母消失,知庄章合流,泥来不混,[ʨ]、[ʨ‘]、[ɕ]产生,尖团合流;疑影喻合流,零声母扩大;日母字“儿耳尔二”变成了零声母字,疑影一二等开口字合流后滋生出一个新的辅音[ŋ](只拼开口呼字)。无名氏所据的汉语方音浊音清化、知照合流、泥来不混,由此首先可以判断他所据的是北方汉语方言[7](464~465);微母消失,表现出北京音的特点。韵母方面的特点是:入声韵消失,[-m]尾韵消失、前后鼻音不混;有[ɚ]韵,二等喉牙音开口字滋生出[-i-]介音,有[y]韵及[-y-]介音,韵母系统有开齐合撮“四呼”。

考察巴黎本《回回馆杂字》无名氏标注的汉字音所反映的汉语语音特点,发现无名氏汉字音的语音系统与汉语普通话比较接近,至于巴黎本《回回馆杂字》无名氏用拉丁字母注音的时间及标注者身份,尚需进一步考证。

猜你喜欢

无名氏注音音素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依托绘本课程,培养学生英语音素意识
“我没有名字,也无家可归”——关怀城市“无名氏”
小学英语课堂中音素意识与自然拼读整合训练的探索
在拼读阅读课中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素养
零基础速记48个音标音素
我所认识的民国作家无名氏
致无名氏(外二首)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东巴文从音补到注音式形声字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