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2021-09-29杨蕾胡红丽

校园英语·下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课程思政

杨蕾 胡红丽

【摘要】教育部印发实施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在高校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塑造是第一要务。但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则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笔者根据《纲要》要求,基于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设计并实施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此实践路径以价值塑造+英语知识与技能+思辨與跨文化的深度融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整体规划、深度融合、活动实施、评价反思为闭环,以课程为主要载体,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课前课中课后为实施阶段,建构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型。

【关键词】课程思政;三位一体;最优化理论

【作者简介】杨蕾,胡红丽,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基于雨课堂和慕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与研究”( 项目编号:WY20191203)的研究成果。

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印发实施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在高校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塑造是第一要务。但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则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而不能造成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推进,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形成协同效应。因此,《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工作思路是坚持“四个相统一”。即“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依照《纲要》的指导要求, 笔者基于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设计并实施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一、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尤·康·巴班斯基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性研究和探索的一种教学理论。在巴班斯基看来,教育最优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个方法是综合规划和确定学生的教育和发展任务。根据这条原则,只有考虑整体任务,而不是个别任务,教学活动就能进行得更迅速、更顺利。第二个方法是使教学内容符合于教学任务,突出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第三个方法是选择最适当的课堂教学结构:即提问、学习新教材、联系、巩固、家庭作业、小结等的顺序。第四个方法是教师自觉地为完成一定教学教育任务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五个方法是对学生采取区别对待和个别对待的办法,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最优地结合起来。第六个方法是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物质条件、学校卫生条件、道德心理条件和美化条件。第七个方法是采取专门的措施来节省师生的时间,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第八个方法是按照最优化准则分析教学效果和师生的时间用量。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此实践路径在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指导下,以价值塑造+英语知识与技能+思辨与跨文化的深度融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整体规划、深度融合、活动实施、评价反思为闭环,以课程为主要载体,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课前课中课后为实施阶段,来建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型。巴班斯基指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教养、教育和发展。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而言,就是要实现价值塑造+传授知识、技能+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1. 整体规划: 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 综合地规划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任务;研究学生并使教学任务具体化;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因此,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成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首先制订出包含思政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和思维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的教学大纲,将《纲要》提出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与教材每个单元主题相结合,分解到各个单元中;再找出这些内化了的思政元素与每个单元知识点和能力培养目标的融合点、联结点;最后设计、搜集、整理案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引导法、探究讨论法等,可以借助雨课堂这样的信息技术,实施课堂教学。同时,利用项目或是写作的方式促成思政元素,知识点和能力的全面综合输出。对项目或是写作利用评价量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量化目标达成效果。

2. 深度融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上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实现各个教学任务有机的联合,同时注重和现实生活的连接。根据巴班斯基教学论体系的构建原则,教学过程是所有基本成分(目的、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条件、评估)的各个单项的最优化方式的总合。并不是彼此孤立的算术总和,而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把各种任务有机联系起来,才能达到最优化。因此,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无论是词汇的学习,句式的操练,语篇分析还是技巧的讲解,都可以将价值引领隐含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当中。解决某项教学任务的过程有助于解决其他任务。笔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 “Fresh start”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做到深度融合——“价值引领下的知识与技能发展,思辨与跨文化能力提升”,并实现任务的多功能化。

(1)在进行整体规划时,挖掘出本单元的思政元素是大学教育的价值,青年人的责任。因此,在进行语篇分析时,文中第三部分,校长提到对入学新生的期望,由此进行引申,President Xi Jinping's remark on youth's responsibility: A nation will prosper only when its young people thrive;a country will be full of hope and have a great tomorrow only when its younger generations have ideals, ability and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既隐含了思政元素,同时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中青年人的责任的相似性,实现了思辨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的达成。

(2)在活动实施时,以“School Mottoes” 为主题开展本单元项目。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查找信息,了解中外名校的校训,对比中西方校训的异同点以及聚焦本校的校训和背后的故事;其次,在PPT的辅助下进行调查报告阐述。阐述过程中,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使用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本校的校训及背后的故事,目的是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增强学生对母校作为抗大第二的自豪感,这一环节隐含了价值引领;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分析中西方校训的异同点则促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增强。通过一个课堂环节或是一项教学任务的开展,实现多项目标的达成,正是深度融合的核心。

3. 信息技术加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发生就是语言、思维与价值观念的输出。这一输出过程既可以发生在课程进行当中,也可以发生在课堂之外。巴班斯基在这里要求把效率与效果同时加以考虑,实际上也是给教学过程最优化赋予了明确的标准,要求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取得质量最优良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上的两个小时和课外所要求的自主学习时间内达到最优良的教与学的效果?信息技术的介入促成了高参与度、高投入度的教学活动的发生,而学习活动结果的立刻反馈又促进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利用雨课堂发布测试,从而检测学生词汇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根据即刻得到的數据反馈决定接下来的词汇教学重点。由于每个班的测试成绩不同,词汇薄弱点不同,从而实现了差异性教学——根据班级、学生间的差别区别对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自不同分量的学习内容。

4. 评价反思:检查情况、发现问题、明确方向、找出差距、促进发展。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职能是以最大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最理想的教养、教育和发展。这三项职能要在教学过程中统一实现,不能只抓一项职能而放弃其他职能。因此,评价教与学的效果,也要从这三方面来衡量,而不是仅仅衡量其中一个方面。这就需要在评价方式上不仅采用形成性评价,而且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实现:量+质=全面评价。利用形成性评价测定学生学业方面的进展,及时作出反馈,督促学生关注学业发展水平,加强自主学习和提升课堂听讲效率。例如,通过雨课堂、U校园等发布单元测验,以测促学。发展性评价贯彻的是育人为本的评价理念,根本目的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例如使用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通过查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可以更全面地观察学习者的成长历程,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的情感态度方面产生的变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可以更便捷地对学生的信息予以记录并作出反馈,例如使用QQ相册、腾讯文档等构成电子档案袋。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的特点

1. 具有系统性特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深度融合,技术加持,评价反思,实现了从课前、课中,到课后这一完整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实现了单任务,多功能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或任务的开展,兼具课程育人的人文性和知识与技能提升的工具性。

3. 体现了关联性特点。

(1)隐形与显性相关联:寓隐形价值观引导于显性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2)书本知识与学以致用相关联: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讨论、调查、辩论或写作,在实践中增强爱国热情,锻炼英文表达能力和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实现了教学素材和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

(1)素材的先进性:每个单元思政元素得以体现的素材或是案例的选择以现实关注为原则,做到与时俱进。

(2)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借助MOOC、雨课堂、腾讯会议、QQ相册、腾讯文档等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波塔什尼克.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2]陈雪贞.最优化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45-48.

[3]王春华.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J].山东社会科学, 2012(10):188-192.

[4]Khazangul Ramazanova. Pedagogues about the Principle of Consciousness and Activity in Education[J]. Asian Social Science, 2014(11):277-282.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