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化语文教学 实现深度学习

2021-09-29高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8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活化语文教学

高芳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引,以活化教学方式为路径,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可从找准关联点、创建思维场以及设计活动课等方面活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活化;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2-0061-02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语文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那么,在当今教学背景下,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实现深度学习呢?

一、找准关联点,实现深度学习

统编教材在编排上对相关知识的联系比较紧密,要想实现深度学习就要从教学的关联点入手,引领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统整,使其能够契合学生实际需要,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迁移运用。

(一)关注文本的“序”,引领深度学习

统编教材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发现单元内部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形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从这个语文要素可以看出,关注词语和句子并不是从三年级开始的,从低年级开始,教材中就提出了让学生积累词语和短语的要求,到了三年级以后,教材中对学生的要求是逐步由关注到体会到积累过渡的。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教材就提出了让学生体会优美词句的要求,在《荷花》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提出了让学生背诵课文的要求,另外在统编教材的许多课后练习中都提出了让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文本内部之间的关联入手,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样教学,才能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入。

(二)关注学生的“点”,引领深度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现深度学习就需要对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有准确的了解与把握,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使学生在“跳一跳摘到桃子”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让学生“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大都已经具备了提出问题的学习经验,但这种提问经验大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属于浅层提问。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走向深度提问的层次呢?教师就要善于就平时的提问情况进行整理,发现学生提問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等课文中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再以问题清单的形式进行整理,从而帮助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从学生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到如何提问,到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在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自然走向了深入。

二、创建思维场,实现深度学习

学生的思维与深度学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善于营造出可供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场,让学生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一)在多样化阅读中发展学生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语文学习契机,以丰富学生的阅读路径,使学生在由表及里、螺旋上升、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实现深度学习。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并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能够从引导学生观察并学习写作的目标出发,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从观察入手,让学生思考:“早上,草地 ,因为。中午,草地 。因为。傍晚,草地 ,因为。”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不仅知道了草地的颜色,还明白了草地变化的原因,由此明白了作者之所以能够发现金色的草地是因为作者对草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并通过自己的笔把这种观察描绘了下来。这对学生今后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发现生活中不平常之处并及时写下来奠定了基础。

(二)在个性化阅读中发展学生思维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深度学习需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发展思维。

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一课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白课文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个性见解,让学生从鹿角的美和鹿腿的实用性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在教师的引领下,有学生认为鹿角实用性不强,不要鹿角也可以;有学生说鹿角和鹿腿同样重要,美和实用性都是不可或缺的;有学生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大胆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不仅促进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而且思维也得到了发展,走向了阅读的深处。

三、设计活动课,实现深度学习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活动,那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实现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一)丰富活动,让课堂动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品读、揣摩、朗读等语文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习得语文规律,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教师可创设引人入胜的语言赏析训练场。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秋天的美景,然后以引读或者表演读的形式分别朗读课文中的每句话,如教师用充满磁性的声音引读“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读完以后另一个学生伸开双臂读“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在这个学生读完以后,依次有学生读“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等句子。就这样,教师引读,学生带着动作、表情分读每句话,整个课堂被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充盈。在这灵动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心中的诗意与文本中的语言比翼齐飞,不仅深刻地感受到了文本语言的美,而且这些优美的词句被自然内化于心,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走进了文本深处。

(二)实践拓展,让课外展开来

统编低年段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课后练习提出了让学生复述故事或者讲故事的要求。教学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复述或者讲述课文中学到的内容,还要注重对学习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鼓励学生将课内学过的复述故事或者讲故事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另外,教师还要善于根据阅读教学的需要,找准适切的连接点,鼓励学生拓展阅读。这样引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延伸了课堂内容,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与学习能力之间的转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引,以活化教学方式为路径,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让学生的学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活化语文教学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有机酸对五种人工合成磷酸盐活化作用及活化途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