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表达,扶练结合,有情有趣学观察

2021-09-29李雪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材解读习作单元

李雪

[摘 要]在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引导学生观察体会生活,从而使学生明白“写什么”很重要。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教师应认真解读教材,读懂单元内各个板块的编排意图,同时要分析学情,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通过指导说话、扶放结合、模仿写作、综合训练等途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表达的基本规律。这样教学,能让学生的习作起好步,养成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

[关键词]习作单元;教材解读;實践活动;习作知识;言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2-0005-02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每册教材都安排一个习作单元,专门用来进行习作的专题训练。这是一个创举。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习作单元。对习作单元,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呢?

一、分析学情,明确核心要素的训练点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习作能力的发展为线索,以细致观察为要素点,安排习作教学的两个任务:一是学习体会作者是如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细致观察的,二是运用学习观察的方法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与前四个单元不同,本单元的观察,引导学生将习作学习指向真实的生活。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明白“写什么”很重要。虽然素材就是生活本身,但不去观察体会,就不会获得有用的材料。正如单元导语所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教师要利用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让学生发现习作就是写身边的人、事、景、物,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人、事、景、物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不管是对课后习题的教学,还是对“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的教学,都要引导学生体会细致的观察、感悟内心的情趣,把无意注意转换为有意注意。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一)教学目标

1.对身边的人、事、景、物能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情感体验。

2.精读课文和例文,重点学习作者对事物观察后形成的言语表达。

3.养成观察的习惯,并掌握观察这一核心习作能力,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语言。

(二)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习得观察的方法,主动发现生活的美,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写出来,让作文充满情趣。这是这一习作单元要培养的核心习作能力。

二、指导说话,从实践活动体会观察之趣

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荣生教授说:“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习作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白写什么,这样才能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单元教学之前,教师可设置说话训练:“下课铃声响起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室里,同学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你最感兴趣的场景或人,尤其注意活动中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这样,让学生讲讲课间活动中最吸引自己的场景和人。然后,教师再通过视频回放课间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课间10分钟居然有如此多的乐趣,如果长时间、连续细致观察一个场景,就会有更多的情趣。

三、扶练结合,落实习作知识

习作训练就是要把训练点转为习作知识,落实在教学上,让学生把习作知识转化成习作能力。两篇精读课文有别于其他单元的阅读课文,教学的任务要聚焦在理解文本的言语形式上,学习并体悟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搭船的鸟》一文,要引导学生习得观察的两个方法:一是感知作者对环境的细致观察,二是感知作者对翠鸟的多重观察。课堂上,教师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引导学生理解、体悟。首先,品词入境,抓住关键词句想象作者所写的环境,如雨点“沙啦沙啦”、船夫“披着蓑衣”“用力摇橹”等。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雨中乘船图。其次,聚焦翠鸟,想想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外形的,又是如何观察描写翠鸟捕鱼的情形的。这样一静一动的观察,学生就会发现作者观察描写的特点。在写翠鸟时,从整体到局部,抓住羽毛、特点、嘴巴等,运用比较观察之法,把细微之处呈现出来;写捕鱼时,分解了连贯的动作,聚焦捕鱼的动作细节。其三,结合“初试身手”板块,创设“雨停了,我和妈妈去买菜,在路上看到好几只小蜗牛正慢悠悠地过马路……”这一情境,设置微写作,让学生运用分解动作的方法,将蜗牛过马路的动态过程描述出来,形成流动的趣味画面。

《金色的草地》一文的课后习题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点进行设置。如果说《搭船的鸟》中,作者是无意观察到翠鸟,而这里作者是有意地对草地进行观察。教学时,聚焦感悟作者的发现,体会观察的过程以及结果带来的乐趣。课堂上,首先设置“找一找,画一画,作者有哪些发现”的任务,让学生体会到观察可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段时间,可以是静态的画面也可以是动态的事情发展。接着,依托课后习题三,引导学生以含羞草或向日葵为对象,进行观察后的微练笔。这样一扶一练,将习得的方法渗透到言语实践中,巧妙地破解了单元教学的难点。

四、模仿例文,在观察中融入情味

模仿是习作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对刚开始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教学时,教师可安排一些让学生直接模仿的训练。但模仿的例文要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模仿,学生才有兴趣,才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本单元的两篇习作例文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与精读课文相比,作者的情感体现更突出。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差异性教学的自觉性。《我家的小狗》一文,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观察中,不仅写出了小狗“王子”的特点,而且加入了自己的想象。作者把小狗当作人来写,让“王子”的形象立体化,文章充满了情趣味。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并加以想象的描写方法,更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也很容易被学生模仿。《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对静物的动态观察,作者把杨梅的味道写得具体可感,一个“爱”字写出了观察后的感受。教学时,要先让学生自由观察,表达他们的想法;然后让他们把观察所得进行整合,从而对事物形成整体认知。这样,使学生明白,对一个事物进行多角度、有顺序的观察,能让习作内容更丰富。同时,作者在文中用“先……随后……最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把观察的变化有条理地进行阐述,表达的逻辑清晰。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初试身手”第二个练习,引导学生对芒果进行观察描写,这样让观察实践进入课堂。在表达时,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芒果的外形、颜色、味道进行描述,并加入自己的感受,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习作知识。

五、综合训练,在表达中形成个性化言语

在习得习作知识后,明白怎么写是作文的表达技巧。三年级的学生处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因此在习作之前,教师要创设习作的情境,为学生搭建习作的骨骼支架。在顺着支架向上攀爬的过程中,学生抓住主要枝干、典型画面,展开习作表达,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言语,这样能让习作内容更丰满、充满情趣。

(一)抓住典型,深化习作内容

这一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材设置了“秋天的景色”“路边的情景”“教室里的活动”三幅情境图,要求学生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能调动各种感官细致地写出事物的变化。教学“秋天的景色”图时,可抓住情境图中的典型特征——秋天落叶颜色的变化,黄叶从树上飘落到地面的过程以及落叶形成的独特的秋的画面展开想象描写,写出秋天的美;教学“路边的情景”图,可引导学生抓住环卫工人细微的动作、行人的言语等展开描写,写出人物的心灵美;教学“教室里的活动”图可以想象人物的动态,比如擦黑板时够不着黑板上面的字会怎么做,描写人物的活动。这样紧扣细微之处,挖掘情境的特点,用观察还原动态的情境,就能让学生掌握观察生活的方法,习作有一定的内容,并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交流分享,让言语二次生长

文章不厌百回改。每次习作训练都应有一个评价点。在学生习作后,要引导他们根据评价点交流讨论,并让学生进行二次写作,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言语得到生长。本单元以观察为训练点,习作后就要紧紧围绕习作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具体评价见下表。

作为统编教材中特殊的习作单元,尤其是三年级这个习作的初始阶段,教学时要从学情出发,指向习作核心素养的培养,化训练点为习作知识点,以学习表达为主要任务,重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掌握习作的核心能力。这样教学,让学生的习作能起好步,并养成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教材解读习作单元
树立整组观 凸显单元要素 关注联结点
找准定位、举重若轻,实现例文价值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在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闭幕式上的讲话
读懂教材,提高常态课教学效率
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课解读
教学反思的四个着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