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勃发 群芳争妍
2021-09-29黄丽玉
黄丽玉
在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方式有利于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以“《春》+X”为例进行群文教学实践,探索出了这一类写景散文的教学模式:一文多教,多文群教,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聚焦思维,精讲细读
在《春》和《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聚焦于想象和联想这一创造性思维。具体操作如下。
环节一:设置主问题,高屋建瓴朗诵传我思
《春》:以“春天里的人是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为主问题,想象春天带给人的各种情感体验。
活动由学生提问的三个问题引发进行归纳。三个问题分别为:(1)坐着、躺着的人是谁?(2)春天既像娃娃和小姑娘又像青年,不是矛盾的吗?(3)文章中出现“可别恼”“看”等词语有什么作用?以回答三个问题为抓手,体会春天给人的感受,是幸福、忙碌、悠闲,根据不同的感受找到相对应的句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济南的冬天》以“济南人是___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为主问题,想象济南城里的人的生活。
由济南城的特点谈起,济南城天气温晴,山水有意,济南人的生活安适惬意,为了给想象一个依托,本活动也结合朗读活动来展开,并教授相关朗诵知识。如文章开头,饶有兴味地讲述济南冬天的特殊,仿佛作者心情舒畅,看似在无拘无束的心境中悠然自得地与人谈天说地,似对听者循循善诱,自然的口语,感情真挚,用声柔和,起调不要高,长短句调配好,重读“北平”“伦敦”“没有风声”“响晴”“温晴”等。在琅琅的朗读声中,想象冬天的济南人的闲适安逸。
环节二:紧扣细微处,以小见大字词见天地
《春》虽是写景散文,却处处可见“人影”,找出“藏着的人”,联想春天的生命活力。
春天的“脚步近了”,像娃娃、小姑娘、青年,充满了“新、美、力”;作者藏在暗处,跟人们说话,看到春雨连绵不要“恼”,去“看”如牛毛、花针的细雨,亲切可感,如叙家常;各种花、阵阵风、初升的红日,哪一个不是春天的使者,哪一个不是充满了柔情蜜意。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氤氲的空气里。
《济南的冬天》有这样两处:①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②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以上两例中,成功运用了示现修辞格。作者凭借想象,把实际没听到没看见的事物,写得如见如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例②中两个“也许”,虽是幻想,但把济南人对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形象地展现出来。
两文都善用比喻和拟人,运用比拟直接描绘出景物的神态和心理,如《济南的冬天》中,“围”“放”“说”,连续用三个动词,逼真地表现了小山对济南宠着护着的情态,突出了小山对济南城的诚挚之情。《春》中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等,无不充满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发自肺腑的喜爱之情。
环节三:发挥创造力,诗词歌赋异想落实地
郁达夫评价《春》: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在执教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预习自读,去寻找富有诗意的句子,集中在第1、2段和5、6段,课堂上提问学生他选择的标准,学生说出了“节奏紧凑、语言简洁和使用有表现力的字词”这三个特点,整节课围绕这三个特点分析文章的语言,采用变换格式和根据段落创作两种方式进行“诗意”的领会。教师把第1、2段格式转换成散文诗,便于学生朗读时较好地领会诗意。《春》的第6段春雨图,是非常符合传统诗歌的意境的,春雨朦胧,农夫劳作,房舍静默,所以笔者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四人一小组,从文段中选取意象,想象画面,进行诗歌创作,还原文中的意境。以下为其中一例。
咏春雨
薄烟衬绿,灯下织衣。披蓑戴笠,疏屋静默。雨润大地斜腾雾,牛毛花针丝丝落。
二、 发散思维,群文并读
(一)同类作品的群文教学
笔者选择《春》《大明湖之春》《碧云寺的秋色》《慢镜头下的春天》四篇散文来设计群文阅读教学,除了《春》,其余三篇都为课外文本,与教材互相补充互相比较。四篇均属于写景类散文,通过景色的描写抒发内心的喜爱和喜悦。
设计理念:本篇教学设计改变传统单篇设计的方法,采用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课堂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为主,阅读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指导获取信息,体会语言,揣摩作者感情,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议题:体会自然之美。
教学内容:①分析描写对象的特点及作者所用的表现手法;②分析作者感情的异同;③掌握不同的诵读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把握作者情感,了解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二)同一作者(朱自清)的群文教学策略
1.议题设计策略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有着核心地位,发挥着导向作用,朱自清散文风格独特,设计好的议题对于群文教学有着十分明确的指向作用。设计议题要把握“多角度设计”的原则。
横向分析。横向分析是指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探究议题内容,如以“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探究”为议题就是横向分析,可以通过朱自清与不同作家作品的类比进行探究,如将他的《绿》和艾青的《绿》进行比较,体会他的作品的秀丽;将朱自清的《阿河》和鲁迅的《祥林嫂》对比,体会朱自清语言的平实自然。这样的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更加系统且深入地了解朱自清散文风格的独特性。
纵向分析。纵向分析是指将作者不同阶段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以时间线为轴进行研究,这样的议题选择方式有利于加深对朱自清生平的了解,认识到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对作品的影响,学会“知人论世”的方法,触类旁通地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作家作品的研读中。
2.文本选择策略
文本选择也需要把握“多元化”的原则,如果我们设定议题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可以选择如《绿》《春》这样的写景性文章,也可以选择《背影》《欧游杂记》这样的叙事性散文;如以“朱自清的生平”为议题,可以阅读相关的作品、播放纪录片或采访等形式的内容,更客观地了解朱自清,从而加深理解。
議题的生成和文本选择都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不管是哪一项任务,最好都由师生一起完成,教师做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样的锻炼能让学生转化学习思维。在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文本的取舍要以议题为中心,在选择中体现学生对议题的自我理解和把握,这是对朱自清散文的多次理解重建,在讨论中,以更严密的逻辑思维互相阐发观点并最终决断,思维得到发展和拓宽。在选择商定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接触比较多的资料,在比较中求同存异,也许还会打破自己原有的认知,这更符合群文阅读教学的思路和目标。
群文阅读教学推动了语文教学形式的变革,打破了语文教材的局限,将更多课外阅读纳入了教学范围,既改变阅读少的现状,又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升,赋予了学生更多阅读自主性。因此,本文做了一次小小的教学实践,借助《春》这篇文章,结合课内和课外的文章进行了想象和联想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的训练。
作者简介: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