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阅读体验,培育审美素养

2021-09-29刘林竹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文文本

刘林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提出六大解放的观点,即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这“六大解放”如何与当下核心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值得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培育关键在于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要素顺利落地,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些要素又不大可能同时得到同等程度的培育,基于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让某些核心素养要素顺利落地,才是比较现实的思路与做法。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原本就有重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传统,从审美能力到审美素养,中间存在着一个能力提升的过程。而从教学现实的角度来看,在日常的语文教育中,审美能力非常关键,如果缺乏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学生便无法对语文课程的美进行挖掘和探寻。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需要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重点培养,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既然今天的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核心素养这样一个教学目标,那就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寻找突破口,以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阅读体验是通往审美的重要途径

审美是一个动态过程,审美也一定发生在动态过程当中,因为审美不是孤立的,审美总是伴随着某些具体的过程而发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可以寻找到通往审美的有效途徑。而之所以强调通过阅读体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原因之一就是阅读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式,如果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有丰富的、深刻的体验,那对于文本中的美的感悟就会深刻得多。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尤其是在当前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语文教材的优秀篇目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结,都可以视作是作者的情感的释放、生命的绽放。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情感的表达习惯,从审美趣味到语言特色,无不显示出各自的特点。基于对这些文本分析的结论,可以发现这些不同的个性特征都会呈现在各自不同的作品当中。学生面对作品时,是带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朴素解读,与作者或文中主人公交流。这样一个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阅读产生体验的过程,这样一个体验过程,主要是学生的情感认知与文本进行互动。这个互动可以理解为工具性的,读懂文本的过程就是一个工具性理解的过程;同时又是人文性的,因为文本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字面意义,还包括丰富的情感,通过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提升阅读的境界,也可以作为通往审美的途径。

概括地说,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可以奠定审美的基础,而审美的过程则是情感升华的过程,如此阅读体验与审美培养之间就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用好这一关系,可以让审美鉴赏与创造更有效地落地。

二、基于审美素养培养的阅读体验

在强调通过丰富学生阅读体验的过程,实现审美素养培养的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审美素养的培养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导向性目标。对于初中生而言,审美能力的培育是一个渐进生长的过程,应当遵循学生“从自然生活到阅读体验”“从自由阅读到艺术鉴赏”“从自主回忆到创造建构”的培育导向,逐步达成学生阅读审美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整体养成的理想境界。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阅读体验的丰富,可以这样设计: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并且将文本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对比与碰撞,以求在阅读的过程中读懂文本,读懂作者,读懂自己。

例如,杨绛先生的作品《老王》(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笔者注意到绝大多数学生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刚开始都是“缺少感觉”(学生语)的,问学生为什么缺少感觉,学生的回答是:课文所写的老王好像就是生活中一个很落魄的人,在我们的身边似乎也不乏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还有一些让人不习惯,甚是看不惯的地方……

当学生初次阅读产生这样的感觉的时候,笔者以为要尊重学生的第一感觉,然后再引导学生去仔细琢磨文本,这样才能真正发现文本中的美。比如说,课文中多次提到老王给作者送鸡蛋、香油等情节。这些情节在学生的生活中其实也比较常见,以至于学生在初次阅读的时候都没有引起重视。后来笔者让学生思考这个细节,并结合生活经验回忆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细节。学生通过简单的梳理就可以发现,住在城里的自己常常会收到爷爷奶奶从乡下带过来的蔬菜、鸡蛋等等,住在农村的自己则常常会感受到邻里之间的这种互动。然后笔者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这些生活体验与课文中相应的描写进行对比,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形时的感触,思考课文中作者收到老王送来的鸡蛋与香油时的感触。一番引导之后,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平凡”与“不平凡”这两个词语上。学生一方面认为生活中的这种互动是平凡的,是平凡人与平凡人之间的平凡举动;但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体现出不平凡,平凡人将自己辛勤所得或者省吃俭用下来的物品,在内心赋予其价值时再馈赠给他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体现着平凡人之间不平凡的感情。

很显然,随着这番引导,学生已经能够将平凡与不平凡真正地融合在一起。而有了这样的认识,就可以视作是学生对生活中“美”的一种感悟。这种美不是挂在嘴边的美,不是视觉刺激上的、表面的美,而是源自普通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甚至当事人都没有感觉到的一种美。在平凡人的生活中,正是借助于这些物品传递着情感,所以人与人之间才是那么的真诚与无私。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课文最后作者提到“没动用的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然后又“心上不安”,认为“我拿钱去侮辱他(带着疑问的心理)”,这也描写出作者内心复杂的感受。正是在这种感受的基础之上,课文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才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由此学生对一种深沉之美,也有了一定的感悟——原来在人的内心当中,情感是这么的复杂与真挚!

三、基于阅读体验走向审美的反思

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是真正的阅读基础上的深刻体验,无论是将文本与生活的连接,还是将自己的内心思考与课文中作者的描述相比较,都可以让文本的内涵与自身的思想感情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这种互动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可以让学生领略到文本中所蕴含的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渗透着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这就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悟”。所谓语文的熏陶感悟,本质上是课文的熏陶感悟。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只要有了内心的体验参与,那这种感悟就会发生。教师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程度的引导,打开学生的心扉,接受课文的思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互动,于是也就完成了一个内心体验的过程。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可以将学生的审美视角激活,从而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同时,领略文本的描述之美、内涵之美,从而完成审美素养的培育。

作者简介: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凤林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