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工作感悟浅论
2021-09-28申晓燕
申晓燕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结构复杂,普遍呈现多样化,且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有很多,语言类学习任务繁重,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采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手段,有效解决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文章以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工作感悟;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3-0093-02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很多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大,其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给我国教育工作的实施与推进带来了极大困难。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是各民族和谐共处的桥梁,可提高各民族同胞的沟通效率,促进民族同胞间的互相理解,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少数民族地区有独特的语言体系,班主任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必须尊重学生的语言习惯,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民族与国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进而主动投入民族融合与发展的事业中。教育工作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其所在地区的社会风气。因此,只有真正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的实际工作效果,才能实现新时期民族大融合与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与目标。同时,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体制与目标发生重大转变,这需要小学班主任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入手,真正发挥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实际意义与价值。
但是,从当前实际的教学效果与过程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既没有实现民族融合与和谐共处的战略目标,也没有很好地落实与推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工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重视与关注这些来自实际教学活动以及日常行为层面的问题,并针对实际问题制订有效的解决策略。
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来源复杂,教学过程沟通难度大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民族,很多学校也据此采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如蒙语授课、藏语授课等,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混合授课,让班主任的教学压力与沟通压力陡然增加。另外,班级内部也有汉族学生,这些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共同学习,也存在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数量偏少,这就导致很多地区实行“大班制”教学,同一个班上的学生在學习能力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这增加了教学工作的推进难度。
(二)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教师对新课改教学思想与方式的接受速度很慢,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常将自己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让学生本能地产生畏惧心理,学生成为课堂的旁听者与附属,这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很多教师没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其真实想法,只是单纯认为自己是一个发号施令者。被动的接受式教学不仅会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抗拒心理、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还会让学生认为学习有很大的难度,进而失去学习兴趣。
(三)学生德育缺失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网上各种资源让人眼花缭乱,小学生缺乏足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在网络中迷失自我,被垃圾文化侵蚀。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级规模较大,一旦存在影响学生成长的负面文化资料,很容易在班级内部大面积传播。
(四)班主任专业知识欠缺
当前,很多小学班主任虽然在大学阶段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但是这些教师在参加工作后,很难将自身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小学生更渴望自由的课堂氛围,但很多班主任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五)硬件设施不足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愈加重视,催生了大量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实践课程。新时期的众多全新课程,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硬件设施来保障其开展,这不仅需要学校投入足够的物力予以支持,还需要教师掌握设备的使用技巧,而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状况较差,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很难从硬件层面满足具体的教学要求。
(六)社会的影响与家长的漠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多变的网络产品如游戏、聊天软件等,很容易让学生沉迷,并让学生在无意中养成不良的思维习惯,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另外,很多班主任没有注重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很多家长也对学生的实际表现不闻不问,甚至还有一些家长受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对小学教学存在很强的抗拒心理,对班主任的工作也存在很多误解。
三、针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工作困境的有效解决策略
(一)转变工作定位
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层面的德育是少数民族地区班主任教学工作的核心,开展各类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活动,也是当前众多小学的首要责任。班主任在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学生对国家、民族的正确认知;同时,班主任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正确解读国家、自治区的各类教育政策,从心理层面重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以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同时,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与风俗等,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民族特点,尊重其日常的民族行为习惯,进而获得学生的认同。教师需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状况及其思想的变化等,对存在困难的学生及时予以帮助,这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定期开展各类民族团结主题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习本民族文化,并充分了解班级内部其他学生所处民族的风俗与历史等,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好朋友,而不是一名严厉的领导。班主任只有处理好师生关系,才能实现日常班级管理的科学化与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