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1-09-28李艳罗唯

当代农村财经 2021年8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发展对策

李艳 罗唯

摘要: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正确认识这一新发展格局对我国农业产业所产生的影响,有利于农业产业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冲击,有利于激活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及市场开放度等。本文分析了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双循环新格局对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而针对性提出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双循环新格局 农业产业 发展对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首次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扩大国内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农业开放合作水平,有利于我国农业的优质发展和双循环的顺利进行。因此,正确认识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双循环新格局对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而针对性制定农业产业发展对策,这对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产品市场内需巨大,并在不断增加

自加入WTO以来,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且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有所下降,2020年上半年下降幅度达3.8%。同时,作为世界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2015年至2019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呈不断增长趋势,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分别为1498.5亿美元及807.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9.3%、13.2%。可以看出,尽管疫情依然蔓延,但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农产品内需市场仍在不断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农产品内需市场的稳固,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二)农产品供求矛盾依然突出,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存在

自2016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从供给角度看,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供给结构逐步优化,优质农产品的供给主体数量大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量也明显增加,但大部分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向了国外市场,国内市场的农产品供给仍走低端路线,不太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品牌及多样性。从需求角度来看,随着我国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口味、品牌、质量、产地等,这就导致我国农产品内需市场的供求不匹配,农产品存在供求结构性失衡,不利于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

(三)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不完善,核心技术缺乏

近年来,尽管我国农业直接生产流程发展迅速,但在整个农业产业体系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分散种植的盲目性。至2016年底,我国农民总数的97%是种植规模不到50亩的散户,他们经营着我国82%的耕地。由于农业生产周期短,散户很大程度上可以灵活调整种植的品种或数量,所以他们特别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而不合理种植,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和质量的波动。二是我国农业产业流通体系的发展仍不完善。由于农业产业链条较短,深加工不足,与第三产业的融合性较弱,农业生产过程中下游产业与更高质量的流通体系缺乏联系,从而导致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信息流通不畅、供需脱节。三是国内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更加注重价格,忽视质量,导致优质农产品不容易在国内市场得到认可,从而销往国外市场。四是农业产业存在核心技术“扼杀”的问题,特别是种苗研发和农产品精细加工缺乏核心技术,不利于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四)农业产业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

疫情爆发前,我国消费结构的第三次转型升级带动了农业产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业受到很大冲击,农业企业存在资金流动受阻、供应链断裂、销售滞销等问题。农业产业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下游产品流通不畅,导致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产业链受阻。同时,由于不确定性的海外防疫和控制,国内很多农业产业经营者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选择了出口转内销,这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新审视内需的契机。在双循环新格局下,从短期来看,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必须由出口向内销转变。从长远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应通过优质主体和区域的引领作用,引导农业产业主体完成升级,完善农产品流通环节,整合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缓解国内农产品供需结构不合理,以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双循环新格局”对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农业产业有力应对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冲击

自2020年1月23日起,湖北武汉采取了严格的封闭管理措施,全国各地相继实施了严格的交通管制、封闭隔离、设置检查站、延迟复工、严格控制人员流动等严格控制措施,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在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一些地方采取了“一刀切”的严格防控措施,给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疫情的直接影响,加上为防止疫情蔓延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整个农业产业链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应造成嚴重后果。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重并可能出现反弹的形势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充分挖掘国内大市场潜力,保持加快恢复农业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能够有效应对当前疫情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

(二)有利于激活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

顺畅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有利于打通农业产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促进农业产业的循环运行。双循环新格局下,为了满足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开始逐渐以特色优势的主导产业为重点,建设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引导涉农资本融合,集聚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农业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发展观光旅游农业、休闲体验农业、创意养生农业等现代新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农产产业的规模经济、专业优势及品牌知名度,进而促进农业产业链的重组和功能升级,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高效运行,以及与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这样在双循环格局下不仅可以稳定农业产业的基盘,而且可以在争取稳定的同时,激活农业产业优质发展的新动能。

(三)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及市场开放度

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下,从内部发展环境来看,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及消费升级,我国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农产品消费市场,这将为我国农业产业在以内需市场为主的前提下,提高发展质量、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良好的机遇。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的绿色和高质量发展,需要让更多更优的农业产品、服务和要素走出去,通过国际国内外农业相关生产要素的整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实现农民增收。外部发展环境来看,我国成为了RCEP成员国的主要成员,并在积极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在农业开放试验区推进适合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贸易及投资措施,同时进行复制推广,这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的市场开放度。

(四)有利于为更高层次的农业产业贸易和投资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启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全球农业贸易合作伙伴积极进行谈判,这将为更高层次的农业产业贸易及投资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作为我国首个自由贸易协定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以农产品先行减税为重点,初次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开放,增强了农业经营主体的信心,为最终达成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智利的樱桃、格鲁吉亚的红酒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让我国消费者享受到了“舌尖上的世界”。与此同时,我国特色和优势农产品如水果、蔬菜、茶叶和鱼类等也更多地进入了世界市场。2019年,我国与自由贸易伙伴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额、农产品出口额、农产品进口额分别为887.3亿美元、380.1亿美元及507.2亿美元,分别占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农产品出口总额、农产品进口总额的38.5%、48%及33.6%。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农产品进出口国,在双循环新格局下,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打通国际国内市场,不仅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中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充分发挥我国农业贸易应,也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全球粮食安全。

三、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农业产业要建大基地,做大链条,创大品牌

1.完善和落实我国相关的农业产业配套政策及农产品加工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地、财、人”政策。在土地方面,完善并落实土地利用政策,确保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资金方面,应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将重点放在吸收存款和农产品加工业小微企业优惠融资政策上,提高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及优惠力度。在人才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制定并采用“吸引人”“培育人”“留住人”的政策。

2.加大对农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其科技水平。主要通过组织相关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共同进行农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图突破农业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瓶颈;在农产品加工方面,鼓励农产品加工设备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共同进行专业化、智能化、适用性广的农产品加工设备和相关配套设备的研发及组装,以在保障农产品加工质量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加工效率,减低农产品加工成本。

3.打造农业产业平台载体,建设农产品经济圈。以聚集农业产业资源、集中农业产业相关力量为主,建设一批产销贸工农一体、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打造农业产业平台载体,构建“圈”型发展格局,即建设“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及“优势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同时,引导农业产业内的龙头企业采取多种方式,组建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以进一步推动农产品经济圈的建设。

(二)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充分提升新动能的乘数效应

1.加强农业产业的科技创新力度及投入强度,树立农业相关产业的品牌意识及质量理念。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粮食、生猪、茶叶等农产品的产量仍然相对较高,但一直存在质量差、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不利于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销售。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要以優势农业产业为发展重点,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相关科技的创新力度及投入强度,以农业产业的质量建设为重点,努力加快优质农产品的发展。同时,要树立农业相关产业的品牌意识,加快培育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打造农业相关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借助“科技创新”及“品牌”的乘数效应,提高农业产业的质量与附加值。

2.加快5G网络建设,推进农业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移动通信已经从4G网络阶段进入5G时代,5G的崛起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因素之一。我国农业产业应充分利用5G与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机遇,加强网络应用,加快建立农业直播、电子商务等自媒体平台,通过直播、小视频、网上售卖等多种渠道“引流”优质农产品,缓解农业信息及流通不畅问题,从而进一步扩大“5G+互联网”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

3.立足区位优势,构建高效、便捷的农业产业物流体系。充分发挥我国各地的区位优势,优化农业产业运输物流网络的建设,推进“水陆空”运输物流线路的一体化,加快我国农业产业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以借助“农业物流系统”的乘数效应,努力实现我国农业物流的“降本增效”,从而进一步促进农产产业的发展。

(三)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在复杂形势中形成新的发展势头

1.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优化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外贸格局。通过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的互补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合作伙伴的范围,分散农产品贸易的风险;提升涉农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引导涉农企业同心协力“走出去”,鼓励涉农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继续宣传和推广优秀进博会和农博会,充分利用相关博览会平台,拓展我国农业产业的“国际朋友圈”,激发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内生动力。

2.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简化我国农业产业的外贸流程。通过建设农业产业相关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促进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的建设,进而推动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农产品出口商可以获取国际市场需求的相关信息,节省其信息搜寻的成本;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农产品出口商可以跳过中间商及代理商等环节,直接获取相关国外农产品进口商及消费者的信息,有助于节约交易时间和简化贸易流程;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完善的出口报关报检体系,农产品出口商可以进行统一的报关报检,有助于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3.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借鉴全球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辐射效应,扩大农业产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同时,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相关的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等,带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加速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促使农业产业积极融入国际“大循环”。

参考文献:

[1]丁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之路[J].农业经济,2019(3)

[2]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2019年上半年中国农产品贸易监测[J].世界农业,2019(9)

[3]谢争峻.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8(23)

[4]宋国友.周边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新发展及中国政策[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9(8)

[5]苏蕾.“一带一路”助力中国对外开放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

[6]吴萍.“互联网+”背景下智慧物流发展的新动能、态势与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8(7)

[7]吕波,凡新凯,韩健.“智慧物流”与企业相融合的新型运营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9)

[8]吴丹红,张敏.新零售中管理创新的策略:基于价值创造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9(24)

[9]王淑清,杨正.智慧物流发展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23)

[10]刘阳阳.新零售背景下我国智慧物流的特征、问题及发展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9(17)

[11]伍宁杰.“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智慧物流转型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8(12)

[12]张宇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J].中国市场,2016(8)

(作者单位:嘉兴南湖学院、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发展对策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研究
试论“创新”理念指导下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