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摸护理干预联合预警机制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效果及对 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2021-09-28王博
王博
临沂市中医医院儿二科 276003
黄疸即高胆红素血症,是常见于新生儿的一种疾病,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2.4%~15.0%,此病发生后,患儿皮肤及黏膜中大量胆红素沉积,未结合的胆红素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需及时予以干预〔1-2〕。预警机制强调早期识别新生儿黄疸风险,予以患儿及时、全面评估,并展开针对性干预,可有效缓解患儿病情〔3〕。抚摸护理通过对新生儿头部、胸部、腹部、四肢等部位进行抚摸,不但可安抚患儿情绪,而且可对肠道中正常菌群生长、尿胆原生成进行促进,使肝、肠内胆红素循环减少,促进患儿病情改善〔4〕。近年来,本院通过抚摸护理联合预警机制的方案对黄疸新生儿展开干预,旨在探讨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临沂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黄疸新生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日龄3~20 d,平均(11.50±4.53)d;出生时体重2.78~4.21 kg,平均(3.49±1.24)kg。试验组男19例,女23例;日龄2~20 d,平均(11.12±4.36)d;出生时体重2.81~4.20 kg,平均(3.50±1.22)kg。本研究已通过该院医学伦理会审批,且入选患儿性别、日龄、出生时体重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参照《实用新生儿学》〔5〕确诊为新生儿黄疸者;②胎龄≥37周;③日龄0~28 d;④家属已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②曾接受过其他治疗与干预;③分娩时出现产伤、感染、新生儿窒息。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展开卫生、蓝光照射、喂养指导等护理。对照组予以预警机制干预,以患儿日龄、黄疸出现时间、黄疸程度、大小便、伴随症状等情况为依据,展开预警评分,确定风险程度。低风险患儿于床头悬挂蓝色标识,展开常规护理,适当减少探视时间、频率,予以皮肤、脐部护理;中风险患儿于床头对橙色标识进行悬挂,予以胎便、生命体征、血清胆红素监测,注重潜在并发症预防;高风险患儿于床头对红色标识进行悬挂。在以上护理干预基础上,参照治疗方案对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制订,展开对症处理,并予以意识、神经反射等观察,增加巡视次数、时间,动态评估预警评分。试验组同时联合展开抚摸护理,护理人员温暖双手,并对婴儿润肤润滑油进行涂抹后,予以患儿以下部位抚摸:①头部:自眉间开始,以大拇指指腹顺两侧发迹滑动,自下颌中央,大拇指向两侧滑动向上,使患儿呈笑脸状,一手将患儿头部托起,另一手指腹自患儿前额发迹轻抚向后枕处,将囟门避开,中指停于耳后乳突处,轻压,以相同方法对另一侧进行抚摸。②胸部:双手手掌自两肋下缘处向对侧轻柔滑动至患儿肩部。③腹部:顺时针对患儿腹部进行按摩,注意将膀胱、脐部避开。④四肢:双手呈半圆形将依次患儿四肢握住,缓慢抚摸,方向为近心端向远心端,自掌心开始对患儿双手、双足进行抚摸,轻提手指、脚趾。⑤背部:患儿俯卧,将脊柱视作中线,双手掌向两侧抚摸,自上背部下移至臀部。抚摸时,动作轻柔、用力均匀,15~20 min/次,3次/d。
1.3 观察指标
①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黄疸指数:干预前、干预5 d后,通过胆红素氧化酶法对患儿TBIL水平进行测定,并采用经皮黄疸仪予以黄疸指数测定。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干预期间皮疹、腹泻、发热、呕吐窒息、胆红素脑病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③病情缓解情况:记录两组每日睡眠、黄疸消退、首次排便、胎便转黄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TBIL水平、黄疸指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TBIL水平、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TBIL水平及黄疸指数均下降,且试验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TBIL水平、黄疸指数比较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病情缓解情况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每日睡眠时间较对照组多,黄疸消退、首次排便、胎便转黄的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情缓解情况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指的是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高血清胆红素相关症状与体征,一般于出生2~3 d后出现,临床表现以患儿皮肤及黏膜黄染、哭闹不止等为主,虽预后相对良好,但可能诱发胆红素脑病,致使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6-7〕。当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照射等方式对新生儿黄疸展开治疗。
抚摸护理是新生儿常用护理方式的一种,通过科学手法对新生儿进行抚摸,不但可促进胃肠功能、代谢能力发育,而且可减少胆红素不良循环。刘爱连等〔8〕研究对婴儿展开抚摸护理发现,干预后患儿体格发育优越。预警机制是预见性干预的一种,提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尽早予以干预,可有效提升干预效果,减少不良事件。梁玲玲等〔9〕将预警机制应用于骨科术后患者中,发现干预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得到有效预防,且术后康复时间缩短。本研究联合抚摸护理联合预警机制对黄疸新生儿展开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TBIL水平、黄疸指数均较对照组低,提示相较于单独予以预警机制,抚摸护理联合预警机制干预可进一步促进黄疸患儿病情缓解。对黄疸新生儿实施抚摸护理时,温和轻柔抚摸患儿机体、皮肤,可对其新陈代谢进行改善,促进肠肝循环,使胆红素排泄速度加快,进而达到有效降低TBIL水平、黄疸指数的效果〔10-11〕。预警机制通过对患儿病情展开全面评估,予以不同预警,针对性对患儿展开干预,动态了解黄疸消退情况并进行处理,可促进胆红素代谢〔12-13〕。对黄疸新生儿展开抚摸护理联合预警机制干预时,抚摸护理可加快胆红素排泄,预警机制可动态调整干预措施,进一步促进患儿病情改善,进而降低TBIL水平、黄疸指数。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提示与预警机制单独干预对比,抚摸护理联合预警机制干预更有助于减少新生儿黄疸患儿不良事件。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展开抚摸护理联合预警机制干预时,抚摸护理对患儿实施循环有序的抚摸,可对机体浅表压力感受器产生促进作用,并对神经系统反应进行刺激,使患儿全身得到放松,安抚其情绪,使其进入睡眠状态,以便于相关干预措施的实施,预警机制可及时发现干预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及时处理,二者共同产生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升干预安全性,使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每日睡眠时间较对照组多,黄疸消退、首次排便、胎便转黄的时间较对照组短,提示予以新生儿黄疸患儿抚摸护理联合预警机制干预可使患儿病情缓解时间缩短。对黄疸新生儿展开抚摸护理联合预警机制干预后,患儿TBIL水平、黄疸指数降低,且不良事件减少,可使患儿不适感减轻,延长其睡眠时间,促进病情缓解,进而缩短疸消退、首次排便、胎便转黄的时间。
综上所述,抚摸护理联合预警机制可有效改善黄疸新生儿病情、减少不良事件,并缩短病情缓解时间。但本研究未予随访,需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探讨抚摸护理联合预警机制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