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患儿中的应用

2021-09-28谭彩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6期
关键词:心内膜炎感染性先天性

谭彩玉

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 528429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病原菌感染血管内膜、心瓣膜或心内膜而引起的炎性反应〔1〕。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容易感染病原菌,因此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2〕。目前,药物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效果并不理想,外科手术能有效提高该病治愈率〔3〕。患儿术后自主排痰能力弱、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不仅影响患儿术后康复,而且增加患儿死亡风险〔4〕。围术期对患儿加强护理管理将有助于降低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患儿治疗效果。集束化干预是对患者进行连续性、集合化的管理,其目的在于为患者提供尽可能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从而改善患者预后〔5-6〕。本研究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围术期护理提供指导。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纳入标准:①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电图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②经病原菌培养为阳性,并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③家属均签署手术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脏器功能衰竭;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血流感染;④术中死亡或中途转院。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3.2±0.8)岁;疾病类型:室间隔缺损10例,右心室双出口1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1例,法洛四联症5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3.3±0.9)岁;疾病类型:室间隔缺损11例,右心室双出口1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0例,法洛四联症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5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行心外科常规性护理,包括密切留意患儿循环系数各参数、及时纠正心律失常、严格控制24 h心排量、确保引流通畅、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做好二期关胸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呼吸内科主治医师、主管护士共同组成集束化护理小组,对患儿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培训,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对医护人员感染控制预防知识进行培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避免接触患儿出现二次感染,影响患儿预后。②加强口腔护理:住院期间早晚每天应用2%洗必泰溶液进行漱口,避免病原菌在口腔内定值,影响预后。③体位干预:对于术后需行机械通气的患儿行半卧体位干预,干预小组术后指导患儿家长抬高床头15°~30°,保持患儿呼吸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④强化气管导管管理:对于实施气管插管的患儿标记好管道与门齿间距离,定期检查固定情况,了解气管插入深度,预防气管异位,同时每天更换敷料,确保敷料清洁、干燥。⑤气道湿化护理:根据患儿痰液量对患儿进行湿化治疗,湿化器湿化温度为50℃,每天对患儿气道湿化20~30 min,每天更换冷凝水。⑥促排痰护理: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注射用水10 ml行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每天2~3次,并采用0.45%盐水以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剂量为1~2 ml/h。⑦营养干预:患儿术后无腹胀后即对其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输注肠内营养液为百普力肠内营养混悬液(国药准字H20010285),输注速度为100~125 ml/h,初始剂量为1 000 kCal(2瓶),2~3 d后逐渐增加至所需两4 000 kCal(8瓶),输注时间为3 d,3 d后改为经口进食。患儿恢复经口进食后由营养师为患者搭配每日饮食内容,机体能量需要量为20~30 kCal/(kg ·d),蛋白质为1.5~2.0 g/(kg·d),脂肪占非蛋白50%。⑧预防二次感染:干预小组对科室护理人员加强手卫生监测,护士每次接触患儿前后必须洗手。每天更换管道、敷料及引流液,同时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发热、穿刺部分红肿、切口渗液等情况,对于疑似二次感染患儿应立刻告知主治医师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家属满意率、二次感染发生率、气道堵塞、导管滑脱发生率、患儿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①总有效率:患儿病原菌培养为阴性,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临床各项指标正常为治愈;患儿病原菌培养为弱阳性,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为有效;患儿病原菌培养为阳性,且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②血气指标:术前及术后1 w测量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OI)、平均脉动压(MAP)等指标。③满意率:应用该院儿科自拟的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共10条目,每条目采用1~4级评分,总评分>3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家属满意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二次感染发生率、气道堵塞、导管滑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家属满意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儿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预后情况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SpO2、OI、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pO2、OI、MA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由于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其术后呼吸道功能受抑制,加之手术创伤会导致机体出现非感染性炎性反应,从而激活机体炎症因子并大量释放,导致肺泡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影响患儿血气指标,不利于患儿术后心功能恢复〔7-8〕。此外,患儿术后免疫水平偏低,导致患儿容易受病原菌感染,增加患儿二次感染的发生〔9〕。围术期对患儿做好护理管理将有助于减少患儿术后相关并发症,促进患儿术后康复〔10〕。集束化护理策略强调护理过程管理,体现了过程管理及评估理念,将护理质量管理控制环节分解到整个护理过程中,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康复〔11〕。

本研究表明,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术后不良事件,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考虑可能原因:①对科室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将有助于提高科室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及不良事件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士护理服务能力,从而提高患儿术后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儿术后康复。②口腔是病原菌定植的重要地方,加强患儿口腔清洁消毒将有助于杀灭口腔病原菌,预防肺部感染〔12〕。③通过气道导管管理能有效预防患儿术后导管堵塞、滑脱等不良事件的发生〔13〕。④对患儿实施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力,降低患儿二次感染发生率〔14〕。

本研究表明,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血气指标,有利于促进患儿术后康复。考虑可能原因:①对患儿实施呼吸道湿化护理能使气体进入气管后快速达到水蒸气饱和状态,避免干冷空气带走呼吸道及肺泡中水分,降低了呼吸道痰液的黏稠度,因此有利于患者吸痰、排痰,避免痰痂形成,避免呼气道堵塞,并能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增加机体氧浓度,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改善患儿气血指标〔15〕。②术后对患儿进行排痰可避免患儿气道堵塞,同时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增加机体氧气交换量,从而促进患儿血液循环〔16〕。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及家属治疗满意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心内膜炎感染性先天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7》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及诊治进展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家畜急性心内膜炎的诊治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瓣膜置换围术期护理配合分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