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照顾干预联合胃肠道舒适护理对喂养不耐受的 早产儿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1-09-28郭雅婷
郭雅婷
湖南省儿童医院,长沙 410000
早产儿〔1〕一般为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其中大部分早产儿体重在2 500 g以下,头围在33 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也均差于较足月儿。文献显示〔2-3〕,绝大部分早产儿会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一旦出现该症状,则会出现腹胀、呕吐及反流等消化系统症状,也是早产儿临床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这一方面可能由于早产儿脱离母体较早,自身消化器官功能发育不健全有关〔4〕,另一方面可能与机体肠胃道功能紊乱有关〔5〕。因此,需给予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特殊护理对促进其生长发育及提高其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6〕。发展性照顾〔7〕是由发育支持护理演变而来,其主要方式为通过观察和评估早产儿生理反应及行为,将环境中的有害持续降到最低,从而促进早产儿的机体、智能及肢体平衡的生长发育。舒适肠胃护理〔8〕可以通过对早产儿的抚触、按摩等方式促进早产儿肠胃蠕动,提高早产儿的营养吸收,促进胎便排出,最终达到促进早产儿肠胃功能的生长发育的效果。本研究将发展性照顾干预联合舒适肠胃道护理应用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探讨其对早产儿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肠道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胎龄28~35周,平均胎龄(31.8±1.1)周;出生体重1 196~2 463 g,平均体重(1 981.27±75.09)g。干预组男38例,女22例;胎龄29~36周,平均胎龄(32.0±0.9)周;出生体重1 185~2 451 g,平均体质量(1 978.35±76.0)g。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及出生体质量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胎龄≤37周;②出生体重≤2 500 g;③喂养过程中出现腹泻、腹胀及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症状;④出生时间≤10 h即入院;⑤监护人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身体其他脏器器官质性病变;②合并先天性畸形、代谢性疾病及宫内窘迫。
1.2 方法
1.2.1常规护理干预 定时监测早产儿生命体征、给予保温箱保暖措施、保护呼吸道及预防感染措施、定时进行喂养等常规护理内容。
1.2.2发展性照顾干预 (1)非营养性吸吮(NNS):护理人员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进行鼻胃管喂养时给予吸吮空的橡皮奶头,增加早产儿吸吮动作。(2)抚触:护理人员在早产儿出生后对其进行全身轻压按摩,按摩方法为以下3种:①国际标准法(COT) (全身按摩法):新生儿全身裸露,室温28 ℃~30 ℃,在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下按操作标准顺序从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抚触,力量由轻到重,并揉搓大肌肉群;②国内改良简易法( MDST):在COT的基础上对婴儿头部、腹部、背部、手腕与踝部进行改良按摩;③国内改良简易加经络按摩法( MDSTAC):即在改良简易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医经络中的脾经和肾经的按摩。(3)鸟巢式护理:护理人员使用温暖、柔软的绒布做成“鸟巢”,尽量还原模拟子宫环境,将早产儿置于“鸟巢”中,使四肢靠近身体中心,呈蜷缩的稳定状态,减少早产儿紧张及不安情绪。(4)袋鼠式护理(KMC):护理人员在早产儿出生后在条件允许前提下引导母亲与早产儿进行持续性皮肤接触,在理性情况下进行纯母乳喂养,并在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5)环境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早产儿情况、实时环境调节室内亮度,避免强光直射;控制室声音强度控制在≤60 db,避免高频声波,及时应对呼吸机报警;根据早产儿体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以34 ℃~36 ℃及60%~80%湿度为佳。
1.2.3肠胃道舒适护理 ①舒适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喂养时,将早产儿头部抬高,脚部呈15°倾斜,至喂养完成后保持右侧卧位25~30 min,防止胃食管反流。②舒适按摩护理: 护理人员在每次喂养前给予腹部按摩5 min,具体为利用掌心均匀、柔和的抚触早产儿腹部,以脐部为中心向外抚触,同时利用手指指腹揉左侧腹部8~10次,每次5~10 min,密切观察早产儿反应,逐渐增加压力。③舒适洗胃护理:护理人员优先选用6号胃管,将奶嘴前端改造成圆孔,在早产儿进行吸吮动作时将胃管插入胃内,成功后进行洗胃并禁食1~3h。④舒适排便护理:护理人员在早产儿出生24 h后给予37 ℃,10 ml/kg的生理盐水灌肠护理,促进早产儿肠胃蠕动,对大便不易排出早产儿可给予开塞露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检测早产儿营养状态指标,包括血清中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及血浆白蛋白(ALB)值(PA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ALB测定采用溴甲酚绿法、TRF测定采用循环酶速率法)。②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监测早产儿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及CD8+)。③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测定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体格发育指标包括早产儿体重、头围及身长。并采用CDCC评估量表评估早产儿智能生长发育情况,CDCC量表包括智力量表及运动量表,其中智力量表包括121个测试项目,通过测试得1分,失败得0分,总分121分;运动量表包括61项情景,通过测试得1分,失败得0分,总分61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营养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早产儿PA、TRF及ALB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早产儿PA、TRF及ALB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营养状态比较
2.2 两组早产儿免疫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早产儿CD3+、CD4+及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早产儿CD3+、CD4+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免疫功能比较
2.3 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早产儿体重、头围及身长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早产儿体重、头围及身长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干预前两组早产儿智力量表、运动量表得分无明显差异;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早产儿智力量表、运动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表4 两组早产儿智能发育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目前,许多国家的早产儿出生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9〕。数据显示〔10-11〕,全球早产儿出生率已超过10%,我国早产儿出生率约7.8%,同时早产儿绝大多数存在低体重、喂养不耐受等不良症状,加上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全,生活能力低下等因素,使得早产儿的病死率也相对较高,如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将会给医疗、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及压力。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发展,使得早产儿的护理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治疗计划,而是为了使得早产儿的预后及生长发育均达到最佳状态。目前,我国对于早产儿的护理措施大部分集中在单一护理与传统护理相比较〔12-13〕,而关于早产儿个体护理的整体性、创造性、有效性及全面连续性的护理较少,因而对于早产儿的预后及生长发育的关注度也相对不足。
发展性照顾的主要措施包括非营养性吸吮、抚触、鸟巢式护理、袋鼠式护理及环境护理等方面,是一种有效护理干预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方式〔14〕。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的提高。而肠胃道舒适护理的主要措施包括舒适体位、舒适按摩、舒适洗胃及舒适排便等方面,是一种针对早产儿肠胃道功能的有效护理方式〔15〕。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早产儿的肠道蠕动,提高早产儿的营养吸收及状态,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张倩倩〔16〕将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中发现,该种联合护理方式可以显著的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加速早产儿的康复进程,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佳的临床效果。高彧〔17〕将肠胃道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喂养中发现,该种护理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早产儿肠胃道的生长发育,提高早产儿的营养状态。以上两种方式均表明可以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预后起到促进作用。本研究中,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早产儿PA、TRF及ALB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儿CD3+、CD4+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儿体质量、头围及身长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儿智力量表、运动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均说明发展性照顾干预联合肠胃道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早产儿的营养状态,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促进早产儿机体、智能生长发育的目的,这也与徐芮〔18〕、颜志丹〔19〕的研究结果一致。发展性照顾是一种针对新生儿护理的全新概念,可以根据不同早产儿的特体情况来进行针对性护理,重视患儿的行为及环境护理,同时联合肠道舒适护理对早产儿进行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喂养舒适度,提高肠道功能,从而提高营养吸收及状态,提高免疫功能,最终促进早产儿的机体及智能的全面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发展性照顾干预联合肠胃道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早产儿的营养状态,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促进早产儿机体、智能生长发育的目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