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校合作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2021-09-27巫玉秀

客联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家校合作

巫玉秀

摘 要:通过分析家校合作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揭示了家校诉求存在差异、家校合作机制有待完善、家长与幼儿园沟通效率较低等家校合作教育面临的困难,从转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思维、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建立家校沟通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基于家校合作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策略。

关键词:家校合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幼儿心理健康指的是促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使其能够恰当地调整身心和情绪状态,合理地应对外界变化,拥有正确的自我观念、愉悦的心情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儿童成长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1]

学前阶段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接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起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谈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实施家校合作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效措施,但我国家庭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常常同学校教育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相较幼儿实际心理发展状态有所滞后,这将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2]所以,站在家校合作的视角下,正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非常有实践价值的。

一、家校合作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一)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由于成长于不同的家庭环境,每个幼儿彼此之间必然存在很多的个体差异。所以,幼儿园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可以通过家校合作充分掌握幼儿的家庭成长背景,以便幼师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与之匹配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同时,如果幼儿心理健康出现偏差,也可以通过了解家庭情况找到原因,从而为改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二)有助于取得幼儿家长的支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幼儿家长更应发挥重要作用。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利用家校合作,增进彼此对于育儿的沟通交流,充分取得家长的支持与信任,有助于各种教育方法和策略得到落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品质。

(三)有助于构建完善的幼儿教育环境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能让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形成一个教育整体,通力合作,有效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求构建完善的幼儿教育环境,将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二、家校合作教育面临的困难

(一)家校诉求存在差异

家校合作是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最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和家长常常难以形成良性配合,虽然有良好的愿望,却无法让彼此理解接受。最主要的根源,来自家校双方不一致的主观诉求。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但在缺少横向比较的情况下,再加上幼儿身心特点很多传承于家庭与父母,使得家长容易忽略幼儿的一些缺点,而且,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的家长也容易将幼儿的心理问题解读为生理问题或教育方式的问题。然而幼儿一旦产生疾病或受伤,是非常明显的,家长容易因为幼儿的疾病产生过度焦虑,在少子化社会背景下,这种影响会更加剧烈。

不同家长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不一,有些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很可能就不如老师预期那样的关注。而老师和幼儿相处时间长,接触的幼儿的多,观察到的幼儿心理问题会更明显。而且,相较于一对一的疏导安慰,出于效率考虑,老师更倾向于纠正幼兒的心理问题。但由于家校的主观诉求存在差异,因此双方对于幼儿心理问题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二)家校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家校合作机制尚不完善,主要的原因是家校双方的权责边界模糊。家校合作的初衷是家庭和幼儿园通过和谐有效的合作沟通,以达到优化幼儿教育效果的目的。然而,在实践中老师和家长对于彼此在教育中的定位往往不太明确。例如,部分家长无脑跟风夸赞老师、刻意逢迎教学管理人员,把家长群变成“夸夸群”,这其实就是家长在家校合作中主动赋予老师绝对的话语权,而老师也没有有意识地进行调整;还有部分老师给幼儿布置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作业,过度依赖家长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甚至大事小事都要找家长,体现了部分老师缺乏责任意识,希望把教育的责任转移到家长身上;部分家长还存在“教不好都怪老师”的推责心态、以及过度纵容放养的不合理教育方式,觉得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可以高枕无忧与我无关了,在家校合作上,采取“不主动、不配合、不拒绝”的态度,体现了部分家长不合理的“校本位”思想。

(三)家长与幼儿园沟通效率较低

家校合作模式下,家长与幼儿园沟通效率较低,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家长与老师如果无法及时就幼儿生活和学习上的情况进行沟通反馈,也就难以合理协商规划幼儿接下来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例如:家长没有认真阅读老师发布的信息,机械地回复“收到”,或直接复制粘贴其他家长的回复内容,甚至在家长群发布大量拉票、广告信息;老师对于信息回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引起家长的误解,影响家校合作效果;对于布置的幼儿作业,部分老师向家长发布的作业要求与目的不够清晰,使得幼儿无法完全理解作业,而家长担心反复询问打扰老师,只能花费非常多时间精力帮助孩子完成作业。时间久了,容易使家长对辅导幼儿作业产生倦怠情绪,甚至抵触幼儿园安排的各种教育活动,家校合作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土壤。

三、基于家校合作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策略

(一)转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思维

在基于家校合作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中,幼儿园首先应着力于转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思维,努力促进家长正确看待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在幼儿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及时关注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构建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家校环境,形成和谐有效的家校合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比如幼儿园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家庭教育专家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家长积极参加;聘任专业的幼儿心理专家,建立幼儿心理评估小组,为每个幼儿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状态测评。这就需要老师与家长积极配合,老师将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状态及时观察记录,并形成材料反馈给评估小组,家长则注意观察幼儿的日常情绪及生活状态,也将真实情况反应给评估小组。评估小组认真分析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科学评判,对于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此外,评估小组会将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及时与老师与家长共享,明确老师与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职责,共同引导幼儿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二)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

家校合作能否成功,最主要取决于家长与幼儿园的配合程度。幼儿上了幼儿园以后,教育的主要场地有很大一部分从家庭转移到幼儿园,但幼儿园无法单方面负起幼儿教育的主体责任,家长不能将对幼儿教育的全部期望寄托在幼儿园和老师身上,当然属于幼儿园的教育任务也不该推到家长头上。幼儿园应该与家庭在家校合作的原则性问题上明确职责,充分发挥联动作用。

同时,幼儿园要健全组织、完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加强落实家委会制度等家校沟通制度,家庭、学校、学生三方共同遵守制度规范,以明确家校合作中各方的职责。家校双方术业有专攻,幼儿园应着重于专业教育,努力提升孩子的专业能力;家庭应着重于生活教育,努力提升孩子的社会生活能力。幼儿同老师的关系与同家长的关系需要有明确的边界,发挥各自优势,互相促进,实现幼儿教育的效果最优化。

例如,当处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时候,老师不仅要及时制止并教育纠正,更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引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因素,这就需要老师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里的具体行为表现,比如幼儿在家里是否会接触到与攻击性行为相关的生活内容,耐心帮助家长关注幼儿在家是否经常接触与攻击性行为相关的视频、游戏等。如果幼儿喜欢一些涉及暴力的节目内容,家长的态度也很关键,是不管不顾,亦或是简单粗暴惩罚。老师应向家长解释家庭氛围和家长行为对于幼儿行为养成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家长自身是否常常使用一些攻击性行为,帮助家长了解榜样示范的作用,与家长共同协商出更适应幼儿的行为准则。

(三)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

家校合作离不开有效的沟通,在家庭环境中,幼儿的心情相对放松,与家长的沟通障碍相对较少。[2]所以,家长在家庭环境里可能较难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在幼儿园里,幼儿受到陌生环境和人际关系压力,可能更容易暴露出心理问题,在这一点上老师是会接触到的比家长更多的。因此,幼儿园应该构建老师与家长之间畅通的沟通机制,以便家长能及时关注幼儿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幼儿家长大多处于事业上升期,工作较繁忙,难以保证和老师的频繁沟通;另一方面,我国多数幼儿园班内师生配比不高,老师日常工作也比较繁重,老师通常不会向同一家长发出多次邀约,导致家校沟通在某些情况下效果不佳。

为此,幼儿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种节日庆祝活动、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让家长有机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状态。可以利用线上平台组织家长进行线上讨论,让老师与幼儿家长分享如何在家辅导孩子学习以及心理疏导方法,帮助家长制定幼儿每日学习生活作息表,引导幼儿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家校合作模式下,为使家长更加积极地加入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幼儿园应充分尊重幼儿家长,通过各类信息平台提升老师和家长、各个家长之间的沟通效果,同时经常分享教育资源及心得,全面落实家校合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为幼儿形成健康心理品质和人格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江 晖.浅谈学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3):131-133.

[2]高士乘.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双主体联动的路径研究[J].幼教特教,2021.6:81-82.

[3]杨雅颉.试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家校合作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