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口语交际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
2021-09-27罗汐琳黄寒英
罗汐琳 黄寒英
内容摘要:文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材为例,从课标和核心素养要求出发,分析了部编版教材的口语交际在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教材的编排特点,并给出了实际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 口语交际 编排特点 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的外在表现是口语表达,实际上体现的是人的综合素养。从课标的要求来看,口语交际着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倾听,低年级要求是“认真听”,中年级以后要求“耐心听”;二是表达,要求是大方、自信地表达、从容地表达;三是应对,要求是机智灵活的应对,这是最能考验学生交际能力的一项,也是教学的难点。文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材为例,从课标和核心素养要求出发,分析了部编版教材的口语交际在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教材的编排特点,并给出了实际的教学建议。
一.口语交际的课标与核心素养要求
(一)课标的要求
“口语”通常指人们口头交流与表达的语言,而“口语交际”中的“口语”与一般的口头语言有所区别。广义的“口语交际”指的是交际双方在一定具体的色会场景中,以口头语言为主,肢体语言为辅,进行的话语表达与理解,进而能传递思想,交流感情,实现一定的目的。因为口语交际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口语交际的外在表现是口语表达,实际上体现的是人的综合素养。从课标的要求来看,口语交际着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倾听,低年级要求是“认真听”,中年级以后要求“耐心听”;二是表达,要求是大方、自信地表达、从容地表达;三是应对,要求是机智灵活的应对,这是最能考验学生交际能力的一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建构语言运用机制,增进语文素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口语交际通过“听”培养学生理解、倾听、判断语境的能力,对语言进行梳理和整合,主动地构建语言。通过“说”培养学生自主表达、生动表达、有条理表达的能力,自觉地运用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强调学生通过语言的运用,能够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还有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口语交际不仅仅是训练学生会听会说,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思考问题,提升倾听能力、表述能力、沟通能力、辩证能力,锻炼思维品质、心理素质等。由此可见,口語交际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其背后的核心就是思维品质与思维方式。
3.审美鉴赏与创造
新课标要求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很少顾及到学生个人的“情趣”,口语交际教学通过创设交际情景,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唤醒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文化理解与传承
课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学生通过交流,可以习得特定文化的交际规则,通过对规则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化,也能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
虽然口语交际引起了教师足够的重视,但大部分的教师都缺乏系统的口语交际理论知识学习,学校也没有安排口语交际相关的培训课程。这就导致了教师们对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和教学并不完全理解和掌握。
(一)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不充分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伊恩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口语交际就更需要强调语言时间,但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遇到教学任务紧张的阶段时,为了加快教学进度会缩短口语交际部分的教学时间,因此课堂上多数的时间都被老师的讲解所占用,而学生没有真正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很难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更难以提高学生的交际素养。
(二)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设置单一
随着教师们对口语交际的了解增加,部分教师正在努力改善口语交际的教学,丰富课堂中口语交际活动,给学生自主练习与表达的空间,但通过调查发现,口语交际课堂中出现最多的教学活动仍然是“小组讨论”。虽然学生能充分发挥主体性,与小组成员对话题内容进行探讨和交流,但一节课的时间内被安排过满的“小组讨论”却并不能达其效果。学生自主讨论时间太长,则会占据了教师指导的世界,而且就单一的话题重复讨论,也会分散学生的热情和注意力,转而与同学进行无意义的闲聊。因此,过多的小组讨论会让课堂热闹起来,但其实是掩耳盗铃,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
(三)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
在口语交际课堂中,教师及时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价值,能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表现情况。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用宽泛、单一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如“某某同学说得很好”之类空洞、缺乏针对性的评语,但并没有说出是哪里好,或者哪里不好,也没有对学生的发言及时提醒纠正和不同角度的评析,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无法理解好的标准是什么,也难以从中吸取经验得到锻炼。
三.口语交际编排的亮点
(一)编排体系呈现明确化和凸显化
统编版教材和其他版本相比,口语交际的编排上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以前教材口语交际只是语文园地的一部分,统编本教材把口语交际明确地列入教材目录成为一个单独的模块,进一步引起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教材呈现上,口语交际一般由情境图、对话框和小贴士三部分组成。情境图,用来创设课堂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对话框,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直观生动的范例;小贴士,清晰呈现教学的训练要点,使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方法何策略。另外,部编本教材口语交际在话题设置的次数少有所减少。每册安排四次,相比以前的教材,课程设置次数减少,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把每一次口语交际落实得更加到位。
(二)训练目标呈现具体化和层次化
口语交际中对交流的方式和态度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口语交际的学段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每一次交际活动,都会从倾听、表达或交流的角度列出两项一般性、可以迁移运用于日常交际活动的重要交际原则,具体以“小贴士”的方式的方式呈现出来提示交际要点。
如低年段口語交际课标要求目标二: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在口语交际中提出了“对感兴趣的内容多问一问”“了解别人讲的内容”等具体要求。又如目标三:能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在口语交际中具体目标体现为“清楚表达想法,简单说明理由”。
同时,交际目标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呈现循序渐进的梯度序列,训练目标呈现层次化。例如低年段的表达要求的更多的是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能在交流中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意思,而中年段则开始要求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在倾听上有了思维品质的提升,要求学生不止要听清内容,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力;在社交素养上,从简单的礼节礼貌的要求提升到了对不同思想的尊重。
由此可见,与旧版本的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有着清晰的口语交际目标体系,每一课的口语交际都有着具体的交际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标教学,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把不同年级的教材放在一起,梳理出交际目标循序渐进的梯度序列,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三)选材内容注重情境化和生活化
口语交际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更好地表达自我、养成好的交际习惯,所以教学内容必然是为生活服务的。统编本教材在口语交际话题的设置上特别注重情景的交互性,摒弃了以往教材“介绍式”“独白式”的栏目话题,更加重视“交际”功能,更加重视交际能力和交际习惯的培养。其中:《打电话》《商量》《请教》《劝说》《安慰》《请你支持我》等话题都在学生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每一次活动都必须在互动中完成。话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设置学生所熟悉的话题,唤起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表达的意愿。统编本教材的口语交际特别强调成功的交际,更考虑到交际对象、语言环境、场合和时机等。因此注重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前提,体现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多种形式呈现。
四.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口语交际是强调语言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活动是学生表达能力发展的载体,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也是教学成果的关键,所谓“无活动不交际”。同时,喜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能力只有在亲身参与各种交际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并获得提高。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内容主题,设计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但活动也需要适量,过多活动反而会淡化学习意识,只要教师抓住话题中新颖的点有法学生的兴趣,将不同形式的活动结合起来展开,就能为学生所接受,并积极参与其中。
(二)提高讨论分享的效率
对于口语交际教学,小组讨论是最常用的活动之一。讨论分享是为了学生最大化参与课堂,实现交流。可现实教学中,不难发现每个小组做汇报的代表通常都是小组内口语交际能力强、表现最活跃的学生,所以可能会出现每次发言都只是同一批学生的情况。长此以往,大多数口语表达水平一般的学生就会怀着“反正不用做汇报”的心理,不愿意加入讨论。另外小组讨论还有可能出现小组成员口语交际水平不同、闲聊等情况。因此学生讨论时,教师并非只是简单的巡视,既要关注学生讨论的内容,也要关注讨论活动进行的过程。仔细观察和指导每个小组,对不认真的情况及时干预,确保讨论的意义与质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做出具体有效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口语交际评价既是对学生表现的具体反馈,也是对知识要点进行重复和强调,所以口语交际的评价应当具有有效的指导性。教师不仅应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好或不好的反馈,还应从教学目标出发,作出既考虑三维目标达成情况又考虑学生个人的个性特长、思维方式、探究能力的综合性评价。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还要尽量详细、有针对性,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和意见。同时,在评价中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教师的评价和指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应当充分信任学生,用发展、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长期如此,受到褒奖的学生便可能出现“皮格马利翁”效应。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2]马米奇.“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
[3]叶蓓蓓.“部编版”小学语文低段教材助读系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15-16.
[4]刘新荣.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特点及教学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47.
[5]向春芳.抓住“单元导语”,实现“一课一得”——说说统编语文教材的“单元目标”[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53.
[6]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1).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