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幸福的周末家庭生活出发
2021-09-27肖晓敏
周末家庭活动计划的开展,首先要让家长明白,这是一种无声的学习,相较于单维度的学业成绩,它更能增长孩子的社会见识,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养水平等。
当前家长受“唯分数论”的影响,将学生的周末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周末时光被补习班、兴趣班占据,有些孩子甚至对周末时光充满了恐惧。这种不尊重儿童天性的行为,缩小了儿童延展自然性的时空,导致孩子身心扭曲,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同时,这种焦虑也会通过家长传导到学校,许多家长为了追求分数、追求成绩,甚至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不合理要求。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焦虑现状已经影响甚至严重干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作为一所全寄宿学校,一直以来都认为,孩子周末在家的两天时间和在校学习的五天时间同样重要。只有学校、家庭各自明确彼此职责,尽职尽责,不越界,才能保证孩子获得高质量学习的同时,又能获得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动力,只有孩子周末在家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上学期间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真正实现5+2>7。
一、“无作业日”的初步尝试
自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我校尝试每学期举行一次周末无作业日亲子活动,通过无作业日活动,号召家长和孩子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春季学期的无作业日以“寻访春迹”为主题,号召家庭走进春天,感受大自然。秋季学期以“感受秋收”为主题,号召家庭成员一起体验秋收,体验四季的价值,感受生命的意义,在劳动中丰盈生命。
“无作业日”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这一天,在自然、放松的氛围里,亲子关系变得更融洽了。田间地头藏着无尽的乐趣,更藏着生命与自然联结的“密码”,我们相信,在大自然里开展的生命教育,才能赋予儿童对生命的敬重、畏惧,形成对生命从萌芽到凋亡完整的闭环认知,对学生理解生命、爱惜生命产生正面的作用,引导其形成真正强大的生命力。
活动结束后,我们收到了家长、孩子们对活动的反馈评价,他们纷纷把这美好的周末生活记录下来,迫不及待地分享给我们。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周末“无作业日”的安排和指导非常有意义,孩子们在周末“无作业日”的活动中,有课程以外的特别收获,也希望学校能将活动的次数增加。
二、“无作业日”活动的扩大
2021年的春季学期,我们将周末“无作业日”的计划进一步扩大,将“无作业日”与传统节日结合,比如与清明节结合,开展无作业日活动,进一步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自然,感受传统节日文化,体验制作节日美食,把家庭研学、劳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整合到无作业的活动中来,让“无作业日”真正成为增进亲子关系、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受2020年疫情影响,“健康”“生命”等成为关键词。2021年清明假期的无作业日活动,很多家长选择带孩子参加拜祭先祖、踏青、体验寒食文化……这次活动后,我们发现无作业日家庭生活,不仅使亲子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在学校的带动下,传统佳节还引发了一些隔代教育的契机,比如学做传家菜、学习家风、绘制家谱等,家长也更乐意参与到无作业日活动中来。
清明节“无作业日”的设计,为引导家长回归家庭陪伴本位,更新家庭教育理念,为家庭的新教养方式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这项活动也促使学校思考:如何通过系统的设计使无作业日引领家校共育行动;如何在无作业日的活动中,真正实现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的初心。
三、周末家庭活动计划出炉
丰富儿童周末生活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周末家庭生活,家长的诉求是什么?儿童角度的成长需求是什么?如何平衡学校作业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冲突?学校如何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到周末家庭生活中来?整合家校资源,权衡各方时间,平衡各方需求,需要学校从家校社共育的角度,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周末家庭生活计划。
于是,我们综合考量儿童发展、资源整合、活动可持续性等因素,在“无作业日”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周末家庭活动计划”,学校为发起人,对家庭周末生活提出建议和指导,同时整合各方资源,对家庭周末活动计划进行支持和协助。
(一)丰富活动主题,为周末家庭生活提供多元选择
在開展家庭周末生活的形式上,学校提出五大主题,即亲子共读、亲子运动、优秀教育电影共赏、自然实践行动、博物馆计划。
亲子共读就是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让家长的陪伴落地。学校老师会开设微课,引导家长积极学习亲子阅读方法,帮助该项活动落地实施;亲子运动即采用周末打卡、集赞的方式,记录家庭亲子运动,将亲子互动、亲子沟通等融入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稳定、信赖的亲子关系;优秀教育电影共赏即通过优秀的教育影片提供一个亲情平台,使家长和孩子一起经历那些感人的瞬间,一起探讨影片中让人感动的是什么……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自然实践行动计划即通过种植、秋收、观察候鸟的迁徙、珠江溯源等活动,让家长带领孩子一起走到大自然中,体验生命的神奇、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越来越多的研究也显示,加强与自然的联系能对人们的心理、生理和精神健康产生积极作用;博物馆计划即引导广大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主题场馆,通过文化浸润,让孩子们的周末生活更富有文化意义。
为了保障家庭周末计划的良性运转,我们构建起了与各主题对应的“资源库”,有各年级共读书单、亲子运动和居家运动指导资源、优秀教育电影和纪录片推荐目录、60个“自然与成长”行动计划、各地区优秀主题场馆名单……家长可以与孩子商议,自主选择活动项目,一起筹划周末活动。
(二)与课程链接,让周末家庭活动计划更有生命力
周末家庭活动指导计划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中,关于儿童课外班的调查显示,儿童参与课外班的百分比为60.4%,其中,参加以提高成绩为目的的培训占到44.39%,由此可见,提高学习成绩,仍是相当一部分家长安排孩子周末活动的主要遵循。因此,周末家庭活动计划的开展,首先要让家长明白,这是一种无声的学习,相较于单维度的学业成绩,它更能增长孩子的社会见识,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养水平等。
为打消家长的顾虑,学校对五大主题活动进行了系统设计,与国家课程链接,与不同年龄段的学科内容相结合、做拓展。例如:亲子共读活动就结合了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拓展阅读内容;亲子运动结合了学校体育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将跳绳、热身活动、趣味体育等内容整合了进来;自然实践行动则结合了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和探究;博物馆行动则与思政课紧密结合起来……这些与课程结合的行动计划,一方面,落实了国家的“双减”要求,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五大主题与语文阅读、科学与实践、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艺术与审美等学科结合,以“实践作业”的方式,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五育并举,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周末的作业负担。
(三)创新评价方式,營造美好家庭生活氛围
周末家庭活动计划实施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让学生从沉重的课外班中解脱出来,让家长从繁忙的周末加班中解脱出来,回归家庭,回归陪伴,因此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应该成为评价行动效能的重要依据。家庭周末活动计划的评价,除了要求家庭在活动数量上达标(每学期完成10个主题活动,包括两本亲子阅读、两项亲子运动、两项自然计划、两场亲子电影、两场博物馆行动),跟踪活动进展进行过程性评价以外,为了促进行动计划的落地,学校在每年的6月份,还会举行幸福家庭节。通过以活动代评价的方式,展示周末家庭活动计划的成果。在幸福家庭节上,学校会组织美文诵读、绘本剧展演、亲子自然笔记展示、亲子运动会、博物馆门票收藏展等活动,引导积极参与周末家庭活动的家庭,通过展演的形式,将实践过程、家庭教育观念等展示出来。同时,幸福家庭节上还会开展五好家庭、优秀家长评选活动,提升家长积极参与行动的热情和信心,对其他家庭也形成示范性作用,鼓励更多家长和孩子积极投身到周末活动中来。
学校除了对周末家庭行动给予指导以外,还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将周末家庭活动与博物馆、科学馆等机构的教育课程结合,通过博物馆、科学馆的课程开展,结合这些机构的课程评价,补充学校对家庭参与情况的数据记录,极大程度地丰富了评价的途径和意义。
周末家庭活动计划要实现的美好愿景是:引导家庭正确看待家庭周末生活,引导家长回归陪伴本位,引导儿童健康生长,以此改变家长唯分数论的教育观点,通过实实在在的陪伴,发现儿童成长的多样性,让家庭生活变得更幸福祥和,家校合育,共同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肖晓敏,广东省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
责任编辑︱郭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