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绘声绘色”
2021-09-27周桂臻
周桂臻
【摘 要】教师之所以需要赋予新内容与含义于阅读教学,是因为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元素。语文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因此教师应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浅析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绘声绘色”。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阅读;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7-0046-02
How to Make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emetic"
(Hongkong Road Primary School, Jiao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ZHOU Guizhen
【Abstract】The reason why teachers need to give new content and meaning to reading teaching is because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hinese reading can not only broaden students' horizons, increase knowledge,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reading ability, 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moral character.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futur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how to make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enhanced".
【Keywords】Primary school teaching; Chinese reading; Method exploration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阅读充满激情
“从众阅读”这一问题常会出现在绝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所谓的“从众阅读”,就是指学生在课堂阅读时往往会受到周围其他学生的影响,盲目地跟着周围学生朗读某一篇课文,没有自主性,不会自己选择要读的文章,这种情况也称之为学生阶段自主性低。因此,教师必须弄清楚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都有哪些,更要设法让学生体验到阅读该有的乐趣。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感受阅读的激情,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绝对不能把这件事当作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可以试着利用那些趣味性较强的故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要吸引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供一些童话故事,让学生对这些有趣的故事进行阅读。如学生在接触到《红舞鞋》《白雪公主》《睡美人》等经典童话故事后,其阅读的积极性就能够被调动起来,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学生会因为对故事存在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自主地开展对童话故事的讨论以及探究。因此将目标放在有意思的故事上,是完全可行的方法,学生通过朗读那些扣人心弦的童话故事后,会被故事的跌宕起伏和精美的文笔深深吸引,从而情不自禁地大声甚至略带韵味、感情地进行故事朗读,而不会再出现以前那样朗读的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声调的阅读。
阅读的一种不错的手段和方法就是大声诵读,为了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教师要及时抓住时机,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朗读并不是简单的发出声音。之后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这能帮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更充分的理解。学生小组对内讨论,对外辩论,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多思考,让学生从朗读到思考实现一个自然的过渡。教师要让学生清楚,朗读最重要的是积极思考和认真探究的过程,而嘴巴配合大脑完成发声这一过程只是其次。通过这次小组辩论活动,学生能够理解朗读作为阅读的基础,在阅读中时刻发挥着巨大作用,但阅读并不止于此,朗读也不过是阅读的一个开始。
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情境阅读
阅读是一种心灵与心灵交流的途徑,教师要想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就要善于针对学生阅读的内容来创设相对应的具体情境。学生只有切身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才会因为大声朗读而有一个深刻难忘的印象,通过创设具体的不同阅读情境,学生将能从中获得一个有关键作用的中心点。学生把握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朗读寻找文章的中心,有了以上这些作为阅读保障,学生就能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
要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绘声绘色”,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出现急躁的心理,要认识到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身心不够成熟,对世界的认识不够,还未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在阅读中不太敏感是完全正常的。因此,即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理解中心句和中心段落,仅仅朗读了一遍之后马上就可以确定所读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而少数学生却无法成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也无须担心或生气,更不能认为这些不能很好把握文章的学生比别人更笨或是不认真阅读。教师也应该知道,尽管阅读有娱乐功能,但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消遣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不同学生薄弱之处的不同,为学生制定对应的策略和方式进行教学,赋予阅读不同的内容和含义,是教师需要去做的。
如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红楼梦》“黛玉葬花”一章时,书中关于这一情节描写得十分细致,但是部分学生无法理解,甚至认为作者在这些描写上耗费笔墨过多,根本就没什么用。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随机挑选几名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演绎,让这几名被挑选的学生分别扮演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探春等人。分配完角色以后,让学生根据书中的描述进行一场角色扮演,试着还原黛玉葬花的情境。对于新颖有趣的情景剧,学生自然会感到十分新奇,随之产生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在进行角色挑选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参与活动的期待,为了保持学生的热情,要尽量多选几个小组的学生,让学生可以欣赏到多个版本的黛玉葬花,这样也能满足学生想要表演和展现自己的欲望。
三、创新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
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所产生的引导学生阅读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而教师对于学生语文学科的意识要求较高,但部分教师依旧喜欢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这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学习需求了,何况这一需求还在不断增加。改革教学策略,用一种创新的方式让学生阅读,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方式,改变自己之前的理念,尽可能让小学语文阅读带给学生的印象从刻板、枯燥变为鲜活、有趣。
换言之,教师要让学生获得“解放”,改变以往固定的教学模式。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也要尝试着引导学生行动起来,去阅读生活。教师必须牢记,阅读的奥秘就是懂得阅读生活,除了课堂教学,阅读也应该被带到生活中的其他地方去。不付诸任何行动、只是单纯地进行阅读是没什么用的,说是原地踏步也不为过。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地组织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去进行一场路途并不算太遥远的旅行,可以是去野外,也可以是去参观博物馆。另外,教师也应认识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很多,如观察校园内的景致、听讲解员的讲解、了解历史文物的变迁等,都是可取的手段。学生也许无法做到读万卷书,也做不到行万里路,但多阅读和多行路总归是好的,这二者结合能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更快地成长起来。只要用对了方法,哪怕只是随便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都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参与阅读,让学生虽没有去过太多地方,也能领略祖国的锦绣河山,让学生虽经历简单也能体会到人生百味。否则,一味地追求成绩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发展出现各种大小问题,而这也背离了让学生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许多学生因为部分教师教学思想死板,教学手段强硬,常常会出现认为只有阅读纸质文章才是对的,其他方式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其实不然。风景和历史文物都有时光的韵味,如果不细细品读,一般人不见得能很好地理解。这种独出心裁的阅读方式能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而小学阶段常见的“景致”有很多,操场上的标志牌、学校里的建筑,这些都是值得学生驻足观察的东西。循序渐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教师要保持耐心,等待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马进林.小学語文阅读高效教学的实践[J].学周刊,2019(28).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