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机的系统化康复训练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
2021-09-27曹艳文雷瑞玉杨小梅黄小红
曹艳文 刘 佳 雷瑞玉 杨小梅 黄小红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江西九江 332000
脑梗死是一种局部供血障碍,造成患者脑组织缺氧,引发脑组织局部坏死、软化等情况,而造成患者脑功能出现损伤,在临床称为脑卒中。疾病发生造成患者出现偏瘫、沟通障碍、头痛、运动水平降低,神经功能出现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如不及时治疗易引发脑水肿及脑疝,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这背景下,为患者提供科学护理极为必要[2]。系统化康复训练是改善脑梗死患者疾病水平重要方式,可提升患者运动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有利于患者预后[3]。基于此,本研究以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 例老年脑梗死患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分组护理,探讨不同时机的系统化康复训练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实施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 例老年脑梗死患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alle 组(49 例)与Olivier 组(49 例)。Halle 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Olivier 组采用晚期康复训练。Halle 组中,女25 例,男24 例;平均年龄(73.06±2.68)岁;病程1~9 个月,平均(2.47±0.38)个月;梗死部位:基底节10 例,脑干15 例,丘脑14 例,颞叶10 例。Olivier 组中,女27 例,男22 例;平均年龄(73.08±2.45)个月;病程2~10 个月,平均(2.52±0.42)个月;梗死部位:基底节12 例,脑干11 例,丘脑13 例,颞叶13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按照正常流程上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①经CT 及MRI 确诊脑梗死;②单发性脑梗死;③知情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自愿参与研究患者;⑤年龄65~88 岁;⑥护理依从性好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大脏器损伤(心、肝、肾)患者;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③复发性脑梗死;④有高血压,糖尿病疾病患者;⑤严重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⑥残疾患者。
1.2 方法
Halle 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主要实施时间为当患者疾病发生后尚未造成严重运动障碍及神经功能障碍阶段,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各项指标均正常,时间为脑梗死患者发病2~12 d,Olivier组主要实施阶段在患者发病18~32 d 开始[4]。康复护理内容。①患者卧床时对患者健侧及患侧进行桥式运动,根据患者疾病情况为患者翻身,其目的为患者进行局部肌肉运动,在运动中将患者背部,腋下及胸部均需放置柔软枕头,叮嘱患者肘部伸直,手心向上,手掌撑开,患肢放在胸前伸直,健侧下肢伸直,将患侧下肢放置软枕上,保证患侧下肢前伸[5]。②肢体训练:上肢训练,辅助患者进行前臂前旋,以及后旋,同时加强患者肘关节屈伸练习,延伸至髋关节,辅助患者髋关节外旋,内旋,外伸,内伸及内收,屈曲等训练,在训练中保证患者卧位姿势,定期按摩患者患肢[6]。③当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改卧位为坐位,放置软枕于患者后背,使患者上肢患肢与下肢患肢自然垂直,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肌肉自然拉伸。④站立训练:指导患者正确站立姿势,同时施以患肢适当负重训练,以此加强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与运动水平[7]。⑤步行练习:当患者护理到一定阶段后,可适当步行,可以指导患者自主站立,并以正常走路为例,左后下肢交叉行走,训练时间在45 min 左右即可。⑥加强生活中的康复运动练习[8]。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以两组护理后运动功能、NIHSS 评分作为本研究数据支撑。
评定标准:①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NIHSS)评分为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总分为42分,如果患者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越严重[9]。②使用Fugl-Meyer 评测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价两组的上肢、下肢的功能恢复情况,如果患者分数较高,说明患者运动功能越好[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6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上、下肢运动情况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FMA 评分高于护理前,且Halle 组的FMA 评分高于Olivier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上、下肢FMA 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上、下肢FMA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例数上肢FMA护理前护理后t 值P 值下肢FMA护理前护理后t 值P 值Halle 组Olivier 组t 值P 值49 49 17.47±5.68 17.80±5.70 0.287 0.775 26.83±7.80 21.46±6.27 3.756<0.001 6.790 3.023<0.001<0.001 15.28±4.67 15.83±5.03 0.561 0.576 21.68±6.57 18.41±5.83 2.606 0.011 5.558 2.345<0.001 0.021
2.2 两组护理前后NIHSS 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NIHSS 评分低于护理前,且Halle 组的NIHSS 评分低于Olivier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NIHS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NIHSS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t 值P 值Halle 组Olivier 组t 值P 值49 49 24.27±5.15 24.12±5.25 0.143 0.887 11.07±2.52 19.38±4.70 10.908<0.001 16.116 4.709<0.001<0.001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发生多为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重,造成脑梗死疾病高发国家[11]。根据最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疾病最常发生在50~65岁中老年人,疾病有一定致残率,且复发性极高[12]。患病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运动障碍及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如患者发病后,没有及时干预,极易发生脑水肿,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3]。目前疾病多采用药物治疗,主要目的为降低颅内血压,为患者溶栓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疾病症状[14]。大量研究显示,通过治疗后进行疾病护理对提升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康复训练是临床护理学极为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对患者实施全面的综合康复训练,增强患者肌肉运动水平,同时恢复神经系统功能[15]。在康复训练中,对患者进行健侧卧位训练,为防止压伤患者肢体,训练前铺垫软垫,进行健侧肢体伸直,打开手掌,进行适当外旋。进行患侧训练,辅助患者将患侧肢体伸直,对肘关节屈伸,练习中加强对患者肌肉按摩。当患者疾病恢复后,再分别进行坐姿康复训练,站姿康复训练,走路康复训练等内容[16]。康复训练主要目的有三个:①帮助患者增强运动意识,活跃脑组织运动;②刺激患者中枢神经,让其逐渐恢复正常状态,而进一步恢复运动功能;③增强患者疾病治疗信心,同时增强患者主动运动意识,进一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研究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 例老年脑梗死患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alle 组与Olivier 组,进行组间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结果显示:①Halle 组护理前的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情况低于Olivier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Halle 组上下肢情况评分高于Olivie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上下肢运动水平有显著提升。②护理前Halle 组的NIHSS 评分高于Olivier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NIHSS 评分有所改善,但Halle 组低于Olivie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有积极意义。通过两个研究指标数据显示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患者疾病损伤的神经系统,修复受损神经组织,对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患者疾病预后。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运动水平,神经功能水平有很好的改善,但不同时期下的康复运动改善效果不同,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疾病症状改善及后期疾病康复有积极意义,值得在疾病护理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