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干预方案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疗效分析

2021-09-27何莎莎钟燕华何丽虹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4期
关键词:鼻胃营养性阶梯

何莎莎 钟燕华 何丽虹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英德 513000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足37 周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尚未发育成熟,与正常足月新生儿相比,其出生体重较低,胃肠道及心肺等各个器官功能都未发育完善,因此在出生后对于外界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适应性较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1-2]。其中喂养不耐受就是常见的早产儿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吸收消化能力不足,胃排空延迟,导致喂养后,出现胃潴留、腹胀、呕吐等症状,营养成分吸收率低,影响新生儿的正常发育[3]。喂养不耐受是导致早产儿发育迟缓,存活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鼻胃管喂养是目前一种有效的早产儿喂养手段,能提供基础的营养供给,是帮助其实现经口喂养中的过渡性环节[4]。但是间断鼻胃管喂养期间,喂养不耐受仍是影响早产儿喂养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改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问题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5]。有学者[6]发现通过非营养性吸吮能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加快胃排空,可用于早产儿的辅助喂养。而体位变化干预对于早产儿的心肺功能和胃肠功能也有一定的作用[7]。本研究选取英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对部分患者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三阶梯俯卧位的综合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英德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64 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1 例)、A 组(41例)、B组(41 例)、C 组(41 例)。四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新生儿Apgar 评分及出生时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早产儿,存在胃潴留、呕吐、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症状;②出生时体重≤2000 g;③生命体征稳定;④新生儿Apgar 评分≥7 分;⑤家属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②合并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③存在严重的感染性疾病;④气管插管辅助通气。

表1 四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四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例数性别(例,男/女)胎龄(周)新生儿Apgar评分(分)出生时体重(g)对照组A 组B 组C 组F 值P 值41 41 41 41 23/18 24/17 25/16 22/19 0.459 0.358 33.52±2.14 33.43±2.19 33.40±2.23 33.59±2.27 0.311 0.651 8.33±1.41 8.29±1.32 8.21±1.36 8.36±1.39 0.296 0.487 1480.55±36.96 1484.16±37.12 1478.34±37.05 1488.75±37.29 0.471 0.644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早产婴儿的标准奶液进行微量胃管喂养,并予以肠外营养以及常规喂养护理,括控制好胃管喂养的喂养量在2~4 mL/kg,喂养速度不宜过快,控制在15~30 min,每3 小时左右进行喂养一次,后续每次逐渐增加喂养量,每次增加的幅度在1~2 mL,直到达到全肠道喂养标准。在每次喂养结束后选取右侧卧位。

A 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在胃管喂养前后进行非营养性吸吮。予以消毒后的无孔橡胶奶头放入患儿口中,刺激其进行吸吮,每次吸吮的时间在5~10 min,每天进行6~8 次。

B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三阶梯俯卧位干预。喂养后进行三阶梯俯卧位,采用纯棉柔软的毛巾制成三阶梯卧位棉垫,其大小约1 m×0.6 m,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高度分别在5.5、4.5、3 cm 左右,其中最高层的角度以头部抬高15°的高度一致为宜。每次喂养后,将早产儿以俯卧位放置于棉垫上,其中头部、胸部和下肢分别放置于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阶梯上,膝盖可向胸前稍弯曲。

C 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非营养性吸吮、三阶梯俯卧位综合干预。非营养性吸吮、三阶梯俯卧位的应用方法同于B 组和A 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各组早产儿的喂养相关指标和各项喂养不耐受症状的改善时间,其中:①喂养相关指标包括日增奶量、喂奶量恢复用时、达到全肠道喂养用时、恢复出生体重用时以及鼻胃管留置时间;②喂养不耐受症状的改善时间包括胃潴留、呕吐、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症状的改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早产儿的喂养相关指标比较

C 组的日增奶量多于其他各组,其余喂奶量恢复用时、达到全肠道喂养用时、恢复出生体重用时以及鼻胃管留置时间则均短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及B 组的日增奶量均多于对照组,其余喂奶量恢复用时、达到全肠道喂养用时、恢复出生体重用时以及鼻胃管留置时间则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及B 组的各项喂养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四组早产儿的喂养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四组早产儿的喂养相关指标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A 组比较,bP<0.05;与B 组比较,cP<0.05

组别例数日增奶量(mL/kg)喂奶量恢复用时(h)达到全肠道喂养用时(d)恢复出生体重用时(d)鼻胃管留置时间(d)对照组A 组B 组C 组F 值P 值41 41 41 41 11.34±2.18 13.14±2.24a 13.62±2.39a 15.90±2.53abc 26.465<0.001 190.57±21.06 175.47±13.25a 172.51±10.91a 157.18±8.26abc 38.091<0.001 15.27±2.83 14.56±1.94a 14.10±1.74a 13.06±1.81abc 24.190<0.001 12.82±2.25 11.14±1.96a 10.95±1.84a 9.64±1.76abc 18.149<0.001 17.45±2.69 16.15±2.25a 15.93±2.12a 14.81±1.96abc 9.318<0.001

2.2 四组喂养不耐受症状的改善时间比较

C 组胃潴留改善时间、呕吐改善时间、腹胀改善时间均短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及B 组胃潴留改善时间、呕吐改善时间、腹胀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A 组及B 组胃潴留改善时间、呕吐改善时间、腹胀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四组喂养不耐受症状的改善时间比较(d,±s)

表3 四组喂养不耐受症状的改善时间比较(d,±s)

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A 组比较,bP<0.05;与B 组比较,cP<0.05

组别例数胃潴留改善时间 呕吐改善时间 腹胀改善时间对照组A 组B 组C 组F 值P 值41 41 41 41 6.76±1.58 5.58±1.41a 5.35±1.36a 4.05±1.22abc 25.872<0.001 5.87±1.26 4.98±1.12a 4.71±1.17a 3.63±1.05abc 26.280<0.001 5.93±1.45 4.73±1.31a 4.61±1.26a 3.91±1.20abc 16.847<0.001

3 讨论

早产儿主要依赖于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但是由于其胃肠功能尚未完善,导致容易出现喂奶不耐受症状。喂奶不耐受症状的出现,使得早产儿喂养的难度加大,不仅造成患儿生理上的不适,还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有效摄入,不利于机体的发育[8-9]。非药物干预手段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研究的热点。微量喂养经验证能一定程度上改善不耐受症状,但是效果不够理想[10]。非营养性吮吸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辅助喂养手段,通过无菌橡胶奶头进行空吸吮,一方面它能对口腔的感觉神经和迷走神经形成良性刺激,促进胃肠肽、胃泌素等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加快胃肠功能的成熟,促进胃部排空和促进胃肠吸收,从而减少奶在胃部的潴留,避免出现胃管返流症状[11]。另一方面,它能帮助早产儿形成规律的吸吮反射,不断增强其吞咽能力,并促进舌酯酶的分泌,促进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功能的成熟,从而改善不耐受的症状[12-13]。此外有研究发现体位干预对于早产儿的呼吸功能和胃肠功能的成熟有一定的作用[14-15]。三阶梯仰卧位是将早产儿的头部、胸部和下肢的硬组织分别放置于不同高度的三层阶段软垫上,并为软组织提供足够的舒展空间,保持胸部的抬高和倾斜,头部位置稍高于胸部,有助于减少胃管返流,促进胃部排空,此外还能避免出现颈部弯曲,维持肌张力的平衡状态,提高血氧饱和度,促进胃肠功能的发育[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C 组的日增奶量多于对照组,其余喂奶量恢复用时、达到全肠道喂养用时、恢复出生体重用时以及鼻胃管留置时间则均短于其他各组,各项喂养不耐受症状的改善时间均短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及B组的日增奶量均多于对照组,喂奶量恢复用时、达到全肠道喂养用时、恢复出生体重用时以及鼻胃管留置时间则均短于对照组,胃潴留改善时间、呕吐改善时间、腹胀改善时间也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 组及B 组的喂养相关指标以及胃潴留改善时间、呕吐改善时间、腹胀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验证了马小风等[18]的研究结果,提示针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应用非营养性吸吮、三阶梯俯卧位等综合干预,有助于改善经肠道喂养不耐受的症状,提高早产儿的喂养效果。不过本研究中每组的早产儿例数有限,因此结果方面可能有所偏差,需要后续增加样本量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针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应用非营养性吸吮、三阶梯俯卧位等综合干预方案,有助于促进喂养不耐受症状的改善,提高早产儿的喂养效果。

猜你喜欢

鼻胃营养性阶梯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七十九)——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钙剂联合维生素D3治疗儿童中重度营养性佝偻病的临床观察
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对降低鼻胃管滑脱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评价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鼻饲营养正确定位鼻胃管置入长度的研究进展
纯属误解[绝不能插鼻胃管]
爬阶梯
时光阶梯
有趣的阶梯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