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联合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评价
2021-09-27杨秀玲
杨秀玲
玉溪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云南玉溪6531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为呼吸系统主要疾病之一,存在较高概率导致新生儿死亡,其症状体现为新生儿在出生>6 h表现出发绀、呼气性呻吟与呼吸困难等系列症状,病理体现为肺表面在活性物质方面较为缺乏,对应呈现出肺不张现象,以呼吸困难形式表现[1-2]。传统在治疗期间,有创机械通气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较为常见,但存在较高概率呈现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以及呼吸相关性肺损伤现象。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CPAP(气道正压通气)方法的有效应用,能够将机械通气需要有效减少,可以显著改善患儿预后[3]。该次研究将该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78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合理探析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CPAP方法运用可行性,以实现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有效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78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数字奇偶法分组;联合组(39例):女10例,男29例;胎龄28~33周,平均为(29.45±0.62)周。单一组(39例):女11例,男28例;胎龄29~34周,平均为(29.69±0.53)周。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性别以及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获得确诊;②表现出产时窒息以及宫内感染等系列高危因素;③患儿与家属对于该次研究知情同意,该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②在<30 d表现出呼吸道感染现象。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入院后合理对其展开常规治疗,并且利用暖箱进行保温,合理展开患儿动脉血气以及心电监护工作,合理对患儿展开静脉营养干预,对患儿呼吸道通畅做出保证,通过抗生素治疗对肺部感染出现给予预防,定期了解患儿肺部情况,合理展开痰培养工作,并且依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抗生素。
联合组:采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CPAP(气道正压通气)方法展开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通过对患儿病情情况以及出生孕周加以了解,合理展开CPAP治疗,主要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法展开,合理完成呼气末正压值制定,设定90%~95%氧饱和度以及21%~70%吸入氧浓度;合理对患儿展开肺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商品名:固尔苏,批准文号:H20080428)治疗,在无菌状态下,对于气管插管工作确保快速并且准确进行。认真插入气管后,合理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首次用量控制100 mg/kg;在大于12~24 h,依据患儿病情表现,逐渐将剂量减小。
单一组:采用CPAP方法展开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具体方法同联合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保持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机械通气参数、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及OI指数。
1.4 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三凹征、呼吸急促与发绀等系列症状均转为正常;有效:患儿三凹征、呼吸急促与发绀等系列症状均获得缓解;无效:未达到上述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标准[4]。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对比
联合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总疗效数据(94.87%)高于单一组(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总疗效临床对比[n(%)]Table 1 Clinical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
2.2 两组早产儿机械通气参数对比
治疗前,联合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FiO2以及PEEP水平同单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FiO2以及PEEP水平低于单一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参数临床对比(±s)Table 2 Clinical comparis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reterm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s)
表2 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参数临床对比(±s)Table 2 Clinical comparis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reterm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s)
?
2.3 两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对比
治疗前,联合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同单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PO2以及pH值高于单一组明显,PCO2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临床对比(±s)Table 3 Clinical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s)
表3 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临床对比(±s)Table 3 Clinical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s)
?
2.4 两组早产儿OI指数对比
治疗前,联合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OI指数同单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OI指数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OI指数临床对比(±s)Table 4 Clinical comparison of OI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s)
表4 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OI指数临床对比(±s)Table 4 Clinical comparison of OI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s)
?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为新生儿严重疾病之一,于早产儿中多发。如果新生儿表现出宫内窘迫现象,则导致疾病出现概率进一步增加。对于早产儿而言,其肺脏未成熟发育,无法合成足够多活性物质,从而表现出通气降低、肺泡萎缩以及低氧血症现象,最终使患儿呈现出进行性呼吸困难症状。此种疾病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较为显著,传统机械通气方法的应用,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患儿呈现出慢性肺疾病呼吸道感染现象。对此确定更为有效方法展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意义显著,以显著提升患儿综合疗效,将病症状态显著改善。治疗期间,CPAP方法运用能够有效调节患儿呼吸功能[5-8]。
在此基础上,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联合运用,可以明显增加血氧含量,有效促进肺表面张力降低,充分增大患儿肺潮气量,使患儿肺泡顺应性获得增加,有效改善其氧合,显著降低酸中毒以及低氧血症现象,充分改善患儿肺部病变,并且两种方法联合对于患儿表现出生理性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可以充分弥补,使治疗效果获得有效增强[9-12]。
该次研究发现,联合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总疗效(94.87%)高于单一组(64.10%)明显(P<0.05);同马健等[13]在《PS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一文中表现出一致研究结论,此文中试验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从而发现,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CPAP方法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显著改善机械通气参数、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及OI指数,获得上述理想结果,充分证明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CPAP方法运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CPAP方法有效运用,可实现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疗效增强,并同时显著改善机械通气参数、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及OI指数,最终实现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有效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