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中村儿童社区照顾中心运营模式实践与探索

2021-09-27熊成珠卢梦凡

现代交际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互助合作辅导中心

熊成珠 卢梦凡

(1.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2.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揭阳 522000)

儿童照顾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都比较大,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不同主体共同分担。在市场化背景下,家庭所承担的照顾责任增多,特别是家庭女性照顾压力增大。[1]社工机构在广州天河火炉山脚下的L城中村探索出以家庭互助合作的理念方式从社区层面解决家庭层面共同面临的儿童照顾压力问题,实践了儿童社区照顾中心运营模式及其工作策略。

一、社区照顾中心运营模式

在社区内外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支持资助下,L城中村儿童社区照顾中心经过两年多的运营实践,初步探索出了社区照顾中心及其服务的“互助合作”双赢理念方式。

(一)运作模式

采用“党政领导、机构培育、自组织运作、社会支持、社区参与”的运作模式,形成了在社会支持下的社区内部制度性互助合作。“党政领导”是指机构坚持党政领导,获得了多个政府部门、基层管理部门的肯定、支持合作,包括所在行政辖区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村公司等,链接了多种相应资源和经费支持。“机构培育”即机构积极挖掘、培养社区骨干领袖,培育社区互助合作社这一自组织运营社区照顾中心。“自组织运作”即社区骨干逐渐独当一面,由参与者变为主导者;而社工逐渐退居幕后,成为协助者。“社会支持”是指社区照顾中心的运作一直得到公益基金会、企业、社会服务机构、高校、志愿团队及个人等的资助与支持。“社区参与”是积极组织、动员社区家庭及居民参与“制度性的互助合作”。

(二)人员队伍

以社区妈妈为主,整合的外部人力资源为辅的多方协同工作队伍,具体包括社区妈妈、兼职人员、社工、社区内外(专业型)各类志愿者、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为满足二三十位儿童的功课辅导服务需求,从工作人员数量上说,整合、购买社区内外人力资源,形成了“社区妈妈+辅导老师+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三位一体的工作服务队伍,以提供精细化、个别化的全科辅导。从工作人员质量上说,不仅筛选能够胜任功课辅导工作的社区妈妈,而且兼职聘请有过功课辅导经历和经验的老师,还招募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同时适当提高志愿者补贴,使进志愿者更积极投入服务工作,稳定志愿者队伍。

(三)经费结构

照顾服务低偿自费、公益基金、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支持的多个资助渠道。最初由政府职能部门归口委托、购买服务,并在公益基金资助支持下,机构搭建起社区照顾服务平台。目前,公益基金承担了场地租金、社工人员经费;家庭低偿自付照顾服务成本费;少量的企业资助聘请个别兼职辅导老师;向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申请专项服务经费。儿童社区照顾中心基本上形成了“照顾四边形”中“国家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家庭个人”四方协同参与、支持共担的格局。[2]

(四)互助合作

参与社区照顾服务“以工换酬”的家庭互助合作双赢模式。其中一部分社区妈妈出钱出资,把小孩放到互助合作社午托、晚托,从照顾子女中解放出来,自己去上班。这部分社区妈妈是把“照顾子女的工”委托给他人,换取“上班获得的酬”。另一部分社区妈妈则在社区照顾中心灵活就业——“出工出力”,从“照顾互助合作社儿童的午托、晚托”中获取劳动报酬,可兼顾自家事务(及照顾子女)。这部分社区妈妈则是以“照顾儿童的工”换取“原本到其他地方上班获得的酬”。至此,社区妈妈间达到互助合作双赢的目标。

(五)服务内容

以随迁儿童的社区照顾、综合成长为主,社区妈妈、社区家庭及其社区参与为辅。主要的服务为:社区照顾中心基础性儿童照顾服务的三大基本内容:午餐午休的午托服务、四点半课堂功课辅导及晚托服务、亲子早教服务。面向社区儿童的个案、小组及兴趣技能、亲子沟通的综合成长系列服务。辅助性配套服务内容有:社区妈妈及家庭支持性服务,包括公益彩妆班、性别平等、家庭内部分工、职业技能提升,正向教养等亲职、亲子教育服务。培育社区妈妈互助合作社及社区参与服务,包括社区(骨干)志愿者的挖掘与培养、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社区居民议事会、社区互助合作社宣讲会等。

(六)工作方法

以专业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三大工作手法为参考,指引开展社区公益服务活动。首先,通过定期定点(高频率)的外展活动宣传社区服务。其次,通过社区露天电影、流动书摊、儿童教育等开放式的社区文化、政策宣传、社区教育活动,快速建立社区关系。再次,通过社区走访、入户家访、社区调研,深入了解居民需求和社区问题,并进一步建立深厚稳固的社群关系。最后,根据居民需求开展、调整包括个案、小组、各类社区活动的具体公益服务。

图1 儿童社区照顾中心运营模式

二、社区照顾中心运营工作策略

儿童社区照顾中心运营模式的实践,探索出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工作策略,值得延续、推广。

(一)需求为本,确实减轻家庭照顾儿童的压力

1.儿童基础性生活照顾需求

大多数全职家长(社区妈妈)的下班时间是17:00—18:00,一些家长还需晚上加班,而家里的小孩在16:00—18:00就放学了;因此,社区儿童有一段“照顾真空”。社区照顾中心四点半课堂功课辅导及晚托服务刚好补齐了这段“照顾真空”。这一补缺性服务满足了社区家庭子女照顾的刚性需求,解决了社区家长全职上班的后顾之忧,确实减轻了家庭子女照顾压力。

2.儿童教育的学业辅导需求

教育是阶层向上流动的主要通道之一。[3]在学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功课辅导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而保证、提高辅导质量是根本。一方面,社区家长没有很多时间陪伴和辅导小孩的功课,另一方面相对于有辅导经验的退休老师或社区居民和大学生来说,很多社区家长因闲暇时间短缺、文化程度或个人能力有限,难以胜任功课辅导工作。社区家长们普遍在功课辅导方面有局限;因此,社区照顾中心在辅导人员上形成了“社区妈妈+兼职辅导老师(社区居民)+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三位一体的人员结构模式。在业务能力上,要求辅导人员有一定学历,能够胜任辅导工作,有过功课辅导经历和经验最佳;在管理上,积极探索四点半课堂各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技巧。

(二)建章立制,组织化制度性互助合作

面对社区家庭普遍存在的子女照顾压力,提出互助合作的社区照顾服务理念和工作策略,以“社区妈妈互助合作社”这一组织化的形式,建立制度性互助合作。先通过社区午托、晚托的照顾服务成本计算,制定出统一的低偿收费标准,然后征得社区家长的认可、同意,按照财务管理规定所有账目都是公开透明的。如此形成的“制度性合作”是长期有效互助的根本,从社区层面持续而有效地解决家庭照顾压力大的共同问题,满足社区家庭及其子女的基础性照顾需求。

(三)多方协同,整合社区内外各种资源

儿童社区照顾中心运营团队不仅建立了稳固深厚的社区关系,一直得到基层政府部门、社区居委会、村公司、社区小学、居民(租客)、社区商铺(琴行)及企业单位(物业公司)的有效支持;而且建立了稳定信任的社会组织关系,与社区内外各类专业性社会组织、周边高校等保持长期合作。同时,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首先,儿童社区照顾中心将兼职妈妈同等纳入全职人员的督导、集体学习和团队建设。其次,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社工对兼职妈妈的“传帮带”、相互学习、交流分享及共同成长。再次,鼓励、推动兼职妈妈逐渐承担主导角色,尝试独立开展服务工作。兼职妈妈的自信心和实务工作技能都获得了一定程度提升。最后,以兼职妈妈做主导,定期举办社区照顾中心家长议事会,邀请家长参与社区照顾中心的服务工作。工作人员介绍、汇报近期社区照顾中心的服务情况及儿童在社区照顾中心的成长进步及综合表现,特别是照顾中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及传达社区照顾中心的理念、工作策略、服务要求;进一步了解社区家庭需求,收集家长对照顾中心的服务期待,请家长建言献策,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四)分类细化,遵循个别化原则

适当对儿童进行分层分类,提供差异性的细分服务,全方位记录服务工作。无论是午餐午休,还是功课辅导及晚托,工作人员都会尽量全方位地跟进,认真记录。哄胃口不好的儿童吃饭;建议不喜欢吃蔬菜的儿童多吃蔬菜,保持营养均衡;检查儿童的餐具干净程度,监督卫生打扫,提高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针对儿童的薄弱科目进行重点指导;个别儿童甚至需要全程指导;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助检查儿童的作业。及时反馈,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工作人员会将儿童在社区照顾中心各方面的表现及时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掌握子女的日常情况、成长进步,充分了解社区照顾中心的工作手法、服务情况。服务过程中发现有不良表现的儿童,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征求家长意见,进一步了解儿童在家与学校的近期情况,与家长协商跟进办法。遇到紧急或特别情况,家长也会第一时间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对行为偏差比较明显、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及其他困境儿童,都会进行个别关注,并拿出来专门讨论,商讨跟进对策。经过综合评估确实有需要立案的,会进行定期的个案辅导或转介。

(五)综合支持,助力妇女儿童成长

1.多元智能,提供儿童综合成长服务

社区照顾中心整合自身和社区内外专业资源,开展有关儿童兴趣特长、生活技能、抗逆力、人际交往、团队适应、亲子沟通等主题的周末课堂、小组、假期专题活动。这类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不断促进社区儿童的综合成长。

2.性别意识

社区妈妈女性支持服务。女性仍然是家庭照顾责任的主要承担者。社区妈妈们面临着家庭照顾、工作就业的“双重压力”,处于“母职”与“职业”的角色冲突和平衡困境中。[4]儿童社区照顾服务直接分担了社区妈妈部分照顾压力;亲子早教、正向教养等子女教育支持解答了社区妈妈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公益彩妆班上有关性别意识、女性议题的讨论、分享使得妈妈们更加自信、彼此鼓励、内部互助,甚至是家庭生计和就业创业上的实际支持与合作。

三、结语

社区自组织妈妈互助合作社运营儿童社区照顾中心,以互助合作的理念、方式开展儿童社区照顾服务及家庭综合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家庭积极承担了儿童照顾主体的相应责任。

猜你喜欢

互助合作辅导中心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
热爱合作?快乐习作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互助合作学习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幼儿互助合作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