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探究
2021-09-26张燕琴
张燕琴
【摘要】新课标精神强调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具体地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任。而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具体过程。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生态环境下,我们的情感教育到底有几许?我们要及时作必要的思考。在高中语文教学领域中,要借助多种途径,进行多方面多方位的情感观渗透,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拥有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从而树立正确高远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方法探究
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关注人的完整性、独立性和个体性,培养有广博知识、有丰富情感和健全人格的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但现实的高中教学状况,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在长期应试教育体系中,老师和学生承受着“一考定终身”的压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情感观,以致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有很强的功利性。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要求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那么,对于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进行情感教育?下面我想从以下几点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课文文本的教学中,适当的情感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在语文课堂中,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观,品味其中的情感,再将情感观迁移到社会实际生活中,从而真正培养出健康而理智的情感之花。
在讲述张洁的《拣麦穗》时,我曾让学生探讨这样的问题:为何一老一少能走进彼此的心中?学生在第一次集体朗读相关文段时,都在偷笑,那是不理解且羞涩的笑。这就是我要找的切入点,于是先让学生分析“大雁和卖灶糖老汉”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环境,这样就能轻松地找到他们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再次,分角色朗读相关文段,这时,我发现学生用心读,脸上充满着微笑,因为他们读出了文本的情感,读懂了其中的情感观:至真、至美、至善的人间大爱。所以说,教材是课堂教学进行情感传递的重要载体,如果没有教材作为依托,那么情感教育就会失去一片沃土,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在讲解《项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大家喜欢十年前的玛蒂尔德还是十年后的玛蒂尔德?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有巨大魅力,通过情感探讨,有着乐于善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的习惯。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价值,实现学生、教材和教师的三情合一,让学生学有所成,乐在其中,唤起情感的共鸣,实现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二、语文实践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是综合性教学,除了学习教材的语文知识,同时要让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要让语文课堂与其他课堂沟通,要让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那么在语文实践中,渗透情感教育观,能让学生立足于文本后,回归到生活的本质中,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本源上反省自己,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
在《哦,香雪》一课的学习任务中,提到“香雪们”青春的纯真和质朴,让人感受到生命和青春的美好。老师若将之设计为这样的语文实践:“在青春的校园里,你也可能与小说中的香雪一样,正孕育着青春的理想,请把你理想中的点点滴滴,记录在周记中,与同学交流。”这时我既将之作为写作实践的作业,也视为是和学生课后交流情感的平台。在学生的周记中,我读出了他们在青葱歲月中的美好,了解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体悟到他们各自难言的苦涩和压力。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在学生的周记中留下自己的心声,希望与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在作文和周记的批语中,我总以朋友的口吻,以同年龄的姿态,和“周记、作文”对话交流,希望从真挚情感交流中得出“道理”,得出彼此的想法,找到一条条光明的学习大道。在一次周记分享班会中,一位学生的周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走在街上,会因为看到各种各样的人脸都带一张名为“冷漠”的面具而恐惧……上帝为什么不用他那双圣洁的手来清理这些“秽物”呢?为什么要让这种人降生于世呢?听完此声音后,我有忧患感,此学生存在着消极偏激的思想,应该及时和她进行情感交流。在班会的谈心交流中,我谈到了张洁的作品风格,说到了毕淑敏的作品思想,交流了冰心的作品情感,希望从这几位作家的写作观和人生观得到阳光的启发,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的学生能更多看到生活中、社会上阳光明媚的一面,让自己活得更有正能量。
课堂教学自然永远是教学的主阵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主要仍是在课堂中进行。“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在课后课文实践中,若老师关心到位,情感教育及时,那么我们的学生在青春成长时,有坚定又明确的学习方向,同时也树立了健康的情感观,从而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该如何传承传统文学,该如何去发扬传统道德理念,这是一个文化课题,也是一个教育课题,也是一个情感课题。传承传统文学的使命是任重而道远,树人的根本在于情感教育,而传统文学就是承载着育人的理念,它能让新一代的年青人了解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这其中的魅力是无限的,动力是无穷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重点、阅读的范围、阅读时间和阅读方法。例如,在课堂上学了王维《山居秋瞑》后,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找几首王维的诗(《终南别业》《鸟鸣山涧》等),通过群诗的链接阅读和探究,来打开王维人文思想的窗子,真正走近王维。在探究过程中,或朗读,或辩论,或合作,由因溯果,从中领悟静谧之感,学会静中思考,静中悟道。在此过程中,老师虽不是主体,但依然是引导者,且要对“课外阅读”要作必要的验收,在验收的过程中将文本内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才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情感的碰撞,从而找到一个新的起点,找到一个美的世界,找到育人情感的世界。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达成审美与创造,完成文化传承,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它是一项重要任务,但不是唯一任务。培养情智双全的人才,就必须重视情感教育,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只要能完成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就要切实地把这些有意义又科学的方法落实到语文教学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定会在当代青年学生心灵深处播下追求真善美的种子,那么中国青年学生必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成为民族复兴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余忠凤.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标及实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刘茜.浅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J].科学技术创新,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