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下整体教学的思考

2021-09-26何建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4期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整体教学小学语文

何建华

【摘要】文章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思考为例,对基于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展开论述,在分析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下语文教学要求的转变的基础上,如语文课程特点更加突出,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等,提出明确整体目标,拓展教学深度;打破线性课时,单元整体推进;整合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的教学建议,旨在推动基于人文视角的“内容主题”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的“语文要素”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整体教学;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

自2019年起,部编版语文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使用。新的部编版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突出“双线组元”的特点。基于人文视角的“内容主题”与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的组合编排,有助于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单元教学重点,更适用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是立足于单元特点,从不同角度对同一单元的课文、作文、练习等按照一定的关联进行统整,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从而达到精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基于此,本文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为例,对基于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下的整体教学展开探索。

一、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下语文教学要求的转变

第一,语文课程特点更加突出。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特别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小学语文教学最大的变化就是,逐渐脱离了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转变以往体系化讲解语文知识与语法修辞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随文学习”,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也更加突出。在此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尊重。而且,“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有效避免语文课程编排只照顾人文性,导致必要的语文知识得不到落实,必要能力得不到训练的问题,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以及语文教学的规律性。

第二,教学目标更加明确。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单元导引中,都逐一标注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语文要素,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人文主题,而导致单元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为小学语文“教什么”提供了明确方向。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动物朋友”,教材中明确指出单元教学目标为“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种方式更有助于教师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而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则需要教师具备认真分析教材、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目标的意识。

第三,“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语文教学范式也逐渐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同样教材的编排也应体现这一特点。“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下的部編教材,不是仅仅停留在教授知识、注重知识点的堆砌的层面,而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及时转变教学思路,不能再回到题海战术、反复操练的老路。

二、基于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下的整体教学策略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基于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下的整体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迭代:明确整体目标,拓展教学深度

“迭代”一词最早出现于计算机软件研究领域。该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引入,意味着语文教学要整合教学起点、发展潜力以及教学目标,从宏观层面对单元教学的起点与终点加以明确,然后再将教学的起点与终点细化到每篇课文,以前一篇课文或前一单元的终点作为后一篇课文或后一单元的起点,如此循序渐进。这样通过教学目标的迭代,拓展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包括《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其人文主题为“幸福和希望”,语文要素为“了解作者是如何将一件事情写清楚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将单元教学目标落实到单篇课文的讲解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目标。此外,在教学推进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本单元两篇课文之间的内在关联,建立单元课文之间的循环迭代关系,才能系统地达成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如对《爬天都峰》的描写顺序的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前文《麻雀》中,作者是如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将事件描写清楚的,并在达成语文要素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要传递的思想主旨,即要勇敢战胜困难,善于与人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从而达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目标。这样以迭代的思路组织单元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整体推进单元教学。

2.共进:打破线性课时,单元整体推进

共进是指突破传统线性课时教学方式,建立单篇课文之间的横向联系,从整体上推进单元教学内容,使得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单元整体目标这一主线开展。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共编排了《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四篇课文,本单元以人文主题“自然·科技”与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双线组织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发展。在《琥珀》的课后练习紧承四年级上册中“提出问题”的语文要素,给出了“提出不懂问题”的范例,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飞向蓝天的恐龙》要求写出“不懂的问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要求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在安排课时时,可尝试打破原有单篇课文讲解的线性课时安排方式,多线并举,整体推进单元教学。对此,教师可将课时安排如下。

课时 课时任务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单元整体预习 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二课时 单元导读 引导学生写下不懂的问题,深化单元要素

第三课时 单元精读 同学交流、班级讨论,融合之间所学问题解决方式,提出问题解决策略

第四课时 随文讨论 查阅资源,解决问题,强化运用解决问题方式

3.呼应:整合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关注单篇课文、每个单元以及课内外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此同时,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埋伏、呼应、勾连、反复,切实落实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神话单元”,共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单元人文主题为“神话,永久的魅力”,语文要素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尝试课内外共同推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神话故事、学习神话知识。对此,在单元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神话,感受神话魅力”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等,带领学生进入神话的大门。在单元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尝试结合课前所读神话故事,进一步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感知神话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下的单元教学,对教师的单元教学意识、课程建构意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的技巧的同时,更要探究“学”的方法,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语文学习特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与学生共同构建全新的单元教学模式,推动小学语文实现以生为本的华丽蜕变。

参考文献:

[1]李琳.例谈“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下的教学设计——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1(1):8-10.

[2]廖轶华.洞悉单元组织逻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建构[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1):13-14.

猜你喜欢

部编版教材整体教学小学语文
“趣”教“乐”学
部编版教材到底该怎么教?
论写作教学的不断探索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渗透教学
整体教学:儿童数学教学的智性建构
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整体教学的探索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讨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