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铜梁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1-09-26龙雯
龙雯
摘 要:铜梁龙舞虽然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其传播遇到了瓶颈。文章通过对铜梁龙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铜梁龙文化现存龙灯制作工艺传承受阻、舞龙团队面临断层、龙文化传播发展不明晰等情况,基于这些问题对铜梁龙文化的发展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使铜梁龙舞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铜梁龙;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注:本文系2020年度重庆市铜梁区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媒体时代铜梁龙文化‘走出去策略研究”(skgh2020017)研究成果。
一、铜梁龙的背景
(一)铜梁龙的产生
中华文明与“龙”向来有着密切的联系。远古时期还没有形成文明之前,先民崇敬大自然,认为它能带给人们力量,使自身免受灾害的侵袭。人们通过想象画出很多符号,这就是最早的图腾。随着人类的迁徙和文明的不断融合,图腾也随之“升级”,不同图案交融在一起,创造了“龙”,它巨大、神秘而富有威力,成为中华民族最崇高的图腾。史料记载,铜梁龙舞盛于清代,20世纪80年代后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二)铜梁龙舞的发展历程
铜梁龙舞一路走来,演绎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明清时期,只是一些很简单的舞龙样式,比如“之字拐”“螺丝扭”等,五颜六色的精美龙体没有得到完美的展现。随着龙舞艺人的研究探讨、不断排练,铜梁龙舞艺术从过去的单一套路到不斷开拓创新,创造出“连环套”“舞天花”“叠宝塔”等气势恢宏的龙舞技艺。同时,部分老艺人还把川戏里的台布、功架、烟雾背景与龙舞技艺相融合,将古老与现代相碰撞,将古朴之风与写实主义相结合,使得铜梁龙舞在全国各大比赛中名扬天下[1]。
二、铜梁龙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一)从娃娃抓起,根植未来
为了更好地传承龙舞,这项非遗文化进入铜梁区学校的体育课堂,如在铜梁二中,每个年级乃至每个班都有一支龙舞队。此外,在一些大学里的学生也自发组成龙舞队,在节假日活跃校园气氛。政府以学校为中心,大力促进龙舞运动在学生中的开展,制定了一系列以全民健身为基础的龙舞活动,打造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基地。每年举办关于龙舞的比赛和表演,重点在青少年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普及,从而实现铜梁龙文化的传承。
(二)铜梁龙文化的产业发展
近年来,铜梁区政府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重点打造四大品牌:龙文化、生态、乡愁和红色,先后承办了多个大型活动,包括龙舞的国际赛事、马拉松比赛等。同时,铜梁区还围绕“办好一个节会,传承一批技艺,壮大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深入挖掘龙文化,大力打造相关产业[2]。如今,铜梁龙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太平镇坪漆村、水口镇树荫村、西河镇双永村、安溪镇金滩村、土桥镇庆林村等建立起了多个龙灯彩扎基地,群众在农闲时间参与龙灯制作。此外,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企业,设立了龙文化企业孵化种子基金,制定了扶持政策和评估机制,同时成立了龙文化主导的传播公司,努力吸引小微企业加盟,力图打造龙灯制作、销售以及周边产品开发的“一条龙”产业链。
三、铜梁龙文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龙灯制作工艺传承受阻
扎龙工艺极其复杂,需人手工编制,不能采用机械化生产,费时费力,一条最简单的九节蠕龙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因此,扎龙完全是以纯手工制作为主要生产模式,而当下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该项工作,所以扎龙工艺面临着失传的风险[3]。
(二)舞龙团队面临断层
当今社会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缺少关注,有些人认为龙舞是老一代人的爱好,再加上参与该项目需要一定的胆量和智慧,所以铜梁龙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受限。与此同时,现有的龙舞队伍中缺少领军人物。龙舞是代代相传的技艺,每一个动作都有讲究,只有师父面授,才能学到精髓。但是青少年龙舞学员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产生浮躁心理,只看重结果,不重视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铜梁龙文化内涵的流失。传承人的质量是龙舞未来发展的关键。虽然铜梁龙舞队伍有数十家,然而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三)全媒体时代龙文化传播发展不明晰
全媒体环境下,新形式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存在着很多不同。新媒体在传播非遗文化方面有不可估量的特有优势,其可以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AR眼镜等,使非遗文化实现跨时空传播。
但同时,新媒体传播也存在着局限性。新媒体的受众较为年轻,信息接收方式也较为零碎。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新媒体平台关注的是播放量、阅读量,很少能够深刻展示非遗文化的深厚内涵,并且大部分年轻的观看者都是抱着猎奇的心态,并非出于对非遗文化的崇敬和想要了解民族宝贵文化遗产。
四、全媒体时代如何推动铜梁龙文化“走出去”
(一)深度融合媒体,打造非遗传播矩阵
当今社会,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相较传统媒体而言,它具有即时性、娱乐性、互动性和超文本等特点,受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喜爱。虽然传统媒体在娱乐性和即时交互等方面不能和新媒体相比,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传统媒体在内容创作和收视上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影响力。随着国家加大力度推动媒体融合,全面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是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终极目标。
大融合时代,只有充分了解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和平台布局,才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只有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结合,才能打造传播矩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方位、多角度传播。同时,让传播矩阵创造新的传播手段,在VR、AR、AI等技术的支持下,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助力非遗文化传播。
(二)进行思维创新,实现精准化传播
当今社会,媒介生态、传播方式和路径都有了变革性的变化,文化传播领域面临巨大的挑战。全媒体时代要做好传播,需要人们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创新思路,改良传播方法和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传播效果。最重要的是创作出大众易于接受的作品。这就要求确定传播内容的架构,同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使作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而要想实现非遗内容传播精准化,需要研究受众和差异化的传播范围,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实现非遗作品在传播平台的精准垂直推送,提高作品的投放效果。另外,要对非遗传播进行针对性分析,针对不同内容制定多视角、多品类、多渠道的传播方案,使非遗文化通过各具特色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眼前。
(三)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打造舞龙人才库
任何一项运动,后备人才库都是决定其未来发展状况的重要保障,铜梁龙舞运动也不例外。青年人是运动的基础,因此政府应加大力度打造龙舞人才后备军,从娃娃抓起。目前,地方政府在小学、初中、高中已设立龙舞兴趣爱好班,有的学校已经成立了自己的龙舞队,并在各项比赛中屡获佳绩。但仅仅是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把铜梁龙舞列为地方文化重点扶持项目。这不仅有利于解决部分老艺人找不到传承人的问题,同时也是打造地方体育文化的重要手段。
(四)开拓周边旅游市场,形成“游+学”的新兴旅游模式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离不开周边市场的旅游开发。以铜梁龙彩扎为主导,设立旅游小镇,可以把老艺人的作坊整合成一个多元的旅游资源链,形成“游+学”的新兴旅游模式。人們来到这里不仅可以了解老手艺人精湛的技艺,也可以亲身感受学习非遗文化的乐趣。这不仅开发了铜梁的旅游资源,也弥补了铜梁龙文化在传承上的欠缺,潜移默化地让旅游者变成了非遗的“传承者”,从而刺激铜梁旅游业的发展。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造的,同时也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全媒体时代,人们接受事物的习惯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文化传播途径和传播格局也相应地产生了影响。铜梁龙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经久不衰,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铜梁龙舞日益焕发出新的光彩,而在全媒体时代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可以更好地推动铜梁龙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1]邹孟言.重庆铜梁龙舞的历史演进与现代传承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3.
[2]李振兵.第五届亚洲龙狮锦标赛在铜梁圆满落幕[EB/OL].
(2019-11-13)[2021-03-10].https://www.cqrb.cn/content/
2019-11/13/content_215915.htm.
[3]王海涛,刘卫红.铜梁龙舞的历史解读与当代忧思[J].民族艺术研究,2011(3):50-55.
作者单位: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