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文创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2021-09-26袁文婷

中华手工 2021年7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

袁文婷

摘 要: 博物馆肩负着文化遗产的传承使命,而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积累和形成的智慧结晶,不仅通过文物也依赖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体现,因此基于现代博物馆更好地服务公众和社会的发展理念而言,在发挥其文化保护与传承功能时应重视社会发展的需求,寻求契合时代特点的文化传播模式。据此,本文以文创角度,探讨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尝试借助文创产品的推动,展现历史价值、传递文化精神,使以非遗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回归民众生活,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关 键 词: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创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存,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最好的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明确界定,即被各社区、群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文化象征,更是人类技艺、经验、精神等载体的活态流变。党的“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如今,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文化生态环境也产生极大改变,面对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使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艺术和技艺濒临失传。因此,博物馆必须更好地发挥其在“非遗”的保护、开发与传播方面的作用,尤其是需要结合现代文化创意理念,通过挖掘非遗的文化价值,拓展其文化和时代外延,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文化审美和需求。

一、博物馆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的可行性

博物馆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性机构,并具有极强的社会公益性文化服务性质。而面对日益复杂的文化发展形势,必须要敢于和善于创新,以更契合于时代特点的方式,推动非遗的保护和开发,让更多的人关注非遗问题,切实提升博物馆的文化服务水平[2]。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丰富人们对文物文化内涵的认识,与博物馆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工作相辅相成。博物馆肩负着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使命,拥有管理、资源及技术、人才等天然优势,可以更好地发挥文创产品职能,既可以扩大非遗文化的覆盖,又能够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实现博物馆与非遗文创产品的双赢。另一方面,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需求也是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一部分。物质生活的满足,让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非遗与现代生活依然存在一定的隔阂,人们对非遗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和浅显,对非遗的价值维度和程度的认识较缺乏。需求是无形文化遗产得以存在、延续和传承的现实社会基础。[3]因此,在人们有着高质量、差异化与个性化文化需求的时代背景下,文创产品的开发可以赋予非遗全新的形态,在现代生活中体现其价值,并达到文化传播的需求,这本身也就是对非遗的一种保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现代工业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与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下,面对非遗传承中的生存危机,更应该改变其传承形态,通过文创逐步拉近非遗与生活的距离,全面展现非遗在生活中的传承价值。

二、 文创视角下博物馆非遗保护与开发

(一)突出传统文化元素与非遗技艺精髓

在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博物馆+非遗”文创产品无疑是一种创新,通过对传统非遗文化内涵的提炼,强调与现代文化审美之间的融合,打造出全新的非遗文创产品结构,不仅适应了社会对文化创新的需求,更满足了非遗文化转型变革的条件。在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准确把握非遗的特征与内涵,结合非遗技艺的精髓,更加深刻、全面、具体地展现出其独特性、文化性和历史性,赋予非遗以特殊的吸引力和文化魅力。另外,在与现代时尚功能结合的同时,也要使之成为具备时代特征的文博创意品。如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中,既要保证文化传承与开发的原生性,也要注重对其蕴含亮点的挖掘,不失本真,不变内涵,借助现代全新技术的支持和传承思维的应用,使文创产品兼顾文化与技术特点,全面实现传承与开发的平衡。比如,岭南醒狮文创作品方面,舞狮属于中国的传统艺术,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寓意雄伟、威猛与吉祥,因而获得雅號“醒狮”。广东醒狮在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此,在文创作品设计中,将醒狮与石湾陶艺进行碰撞融合,制作出小巧精致、萌态可掬的岭南醒狮作品,充分利用石湾陶艺的独特技艺生动塑造南狮的特征,传达了文化内涵,又推动石湾陶非遗技艺的创新发展,将民俗文化与民族精神以新样态保护与传承。

(二)突出文创产品地域及融合特点

文化传承要注重地域性特点,尝试通过地方特色文物的魅力,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的关注。因此,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非遗文化保护与开发难题,同样需要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的挖掘,突出非遗的地域性特征,使其保持本土特色,同时具备创新思维,多方面满足公众的喜好和实际需求,让公众从多个不同的纬度欣赏文创作品,使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更加广泛和深入。比如,在岭南非遗文化传承中,文创产品开发领域方兴未艾,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获得全国百佳文化创意产品称号的“陈家祠积木”高度还原陈家祠建筑,并且在石狮子、大门、屋檐、瓦脊等细节突出了陈家祠的岭南建筑特色,使观众可以在享受动手乐趣的同时,从细节体验陈家祠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精美,凸显了依托岭南传统工艺所诠释的岭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创新非遗文化趣味性解读和设计

在“博物馆+非遗”文创产品体系中,不仅要结合非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内涵,最大幅度地提升传承性和保护性,同时也要适应现代文化审美的特点,利用更加实用、趣味的创意题材,满足不同层面的文化需求[5]。一方面,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文博创意设计成为一种时尚,受到越来越多年轻群体的喜爱,而他们更加愿意接受个性化的作品,在感受和获取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可以从个性化、趣味化的视角,满足他们对国家传统文化的热爱,使非遗文化得到更全面的延续和传承。不同否认,基于文创视角下的博物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已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4]。但在文创作品的设计中也应注重,应谨慎进行现代元素的融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需要尊重传统,避免一味迎合市场而损害非遗形象,而是应真正使非遗文化得到沉淀和再创新,并建立起中国文化自信。比如,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在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如“麒麟送玉书”金属书签的设计,利用中国文化中的瑞兽、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寓意祥瑞降临与圣贤降生,传达古今不变的人们对生育贵子、孩子成才的心愿与祝福。将其设计为金属书签的形态,即展现了设计的美观性、实用性,又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大幅提升了文创产品的价值[5]。

三、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变革,博物馆所面临的文化传承职能愈发明显,如何帮助传统非遗文化应对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应成为博物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博物馆+非遗”文创产品的模式下,文创产品依托其良好的文化传承性和创意性,获得了市场的青睐,更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此,博物馆应全面融合文创开发,将非遗与文创紧密相连,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创新道路,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张琼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8):229-230.

[2]宋玫.非遗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J].神州,2019(15):28,30.

[3]宋向光.无形文化遗产对中国博物馆工作的影响[J].中国博物馆,2002(4):40-47.

[4]陈燮君.《上海宪章》的庄严承诺——博物馆应负起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重任[J].中国博物馆,2002(4):93-95.

[5]方云.试析“博物馆+非遗”模式下的文博创意衍生品开发路径[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1(6):92-98.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浅析传统工艺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启示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