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寺观园林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09-26邓影李永蝶段雅菅玉亮许耘红

西部林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佛寺云南省云南

邓影,李永蝶,段雅菅,玉亮,许耘红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

寺观园林包括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自然环境,是指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1]。它是珍贵的文化景观遗产,蕴藏和呈现中国深厚的宗教文化与瑰丽的造园艺术[2]。云南是我国宗教种类最多的一个省,具有多种寺观园林类型,其空间分布格局带有显著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近年来,GIS在宗教场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中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如:探索某一时期宗教场所时空特征及原因[3-4];宗教场所时空演变特征[5-7];宗教类遗产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的探究[8-9];空间格局研究[10-11]。GIS的广泛应用为寺观园林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与思路,ArcSDE for Oracle 存储数据库兼容了 GIS 程序与数据库程序,对数据进行合理、规范、系统性的管理,支持海量级数据的存储与多源异构数据集成[12]。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边境线长,自然环境差异大,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和宗教类别最多的省份。其中,佛教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云南特有的阿吒力密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13],具有佛教语系齐全,宗支繁多的特点。因其宗教种类的多样性造就了云南寺观园林的丰富性,具有汉传、南传和藏传佛寺园林以及道观园林4种不同类型的寺观园林,这在全国范围是十分罕见的。截至2020年,云南寺观园林中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寺观园林12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个。因此,将云南省寺观园林的分布格局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的意义。本研究通过ArcSDE for Oracle 模式构建云南寺观园林数据库,以此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对云南省2 828个寺观园林的地理空间分布结构进行研究,并探索地形、水系、交通、历史、民族等因素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以期为寺观园林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依据国家宗教事务局官网检索得到云南佛教与道教名录,结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和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整理得出云南寺观园林名录,其中汉传佛寺911处,南传佛寺1 709处,藏传佛寺41处,道观167处。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获取云南省DEM数据和市级行政矢量图,使用“谷歌地球”对2 828个寺观园林进行地名检索获取坐标位置,具体分布见图1;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2020年云南省统计年鉴》和云南省统计局。

图1 云南省寺观园林空间分布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依据寺观园林的宗教属性和空间位置属性对寺观园林进行编码处理[14-15],采用ArcSDE for Oracle模式构建云南寺观园林数据库对寺观园林专题数据、栅格数据、矢量数据以及文本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16]。并以该数据库作为后续数据应用与分析的基础平台。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块,从分布类型、集中程度、分布均衡程度(数)、分布密度4个方面对云南寺观园林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

(1)最邻近指数 从宏观角度看,寺观园林属于点要素,在空间上呈现离散、随机和集聚三种分布模式。可用最邻近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布类型,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Υi为寺观园林实际最邻距离,ΥE为寺观园林理论最邻近距离,m为云南省寺观园林的个数,A为研究区域的面积,D为寺观园林的点密度。当R=1时,Υi=ΥE,说明寺观园林要素为随机分布,当R>1时,Υi>ΥE为均匀或离散型分布;当R<1时,Υi<ΥE为集聚型分布。

(2)地理集中指数 寺观园林存在分散和集聚现象,可以用地理集中指数研究寺观园林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其公式如下。

式中:G表示云南省寺观的实际集中指数,云南省第i个市内寺观数量用xi表示,t为寺观园林总数,n为云南省内州市的总数。G介于0~100之间,若G指越接近100,说明寺观园林分布越集中,G值越接近0则越分散。

(3)不平衡指数 用于反映区域要素均衡程度的不平衡指数,能体现寺观园林在省内各市区分布的均衡性,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表示寺观园林不平衡指数,取值范围为0~1;n代表云南省的市区总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云南省各市区寺观园林进行排序,其在全省占比第i位的累计百分比为Yi。

(4)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估计是一种可以有效反映热点与冷区的方法[17],可以用于分析云南寺观园林在空间上的密集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i表示第i个(i=1,2,…,n)寺观园林的位置坐标,n表示寺观园林数量,K为核函数,h表示为搜索半径。

2 结果与分析

2.1 寺观园林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1.1 空间分布模式

根据理论最邻近距离公式,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块计算云南寺观园林的最邻近指数,得出ΥE为8 055.014 7 m,Υi为2 061.139 4 m,R=0.255 883(R<1),Z得分为-75.702 802,显著性水平P<0.01,说明云南寺观园林表现为集聚型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对不同类型寺观园林的最邻近指数计算,结果显示云南省不同类型的寺观园林均表现为集聚分布的特征(表1)。

表1 云南寺观园林宗教类别空间统计及最邻近指数

2.1.2 空间分布集中程度

通过地理集中指数统计模型的计算可分析云南寺观园林的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云南省寺观在各市区中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云南寺观园林的总数t=282 8,云南省省内的市区总数n=16。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公式计算出所求的地理集中指数G=36.73,若这些寺观在云南省内各市区平均分布时,G0=176.75(G

表2 云南寺观园林市域分布

2.1.3 空间分布均衡程度

云南寺观园林不平衡指数S=0.57,即云南寺观园林市域分布不均衡。通过分析云南寺观园林空间分布洛伦兹曲线(图2),结果得出:56.2%的寺观园林分布在德宏(24.2%)、西双版纳(19.77%)、临沧(12.31%)这3个地区中,而怒江(0.25%)、文山(0.42%)、迪庆(0.95%)寺观园林则分布较少。这与民族分布以及当地的宗教信仰有关,这6个地区均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德宏、西双版纳和临沧有傣族、布朗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该地区信仰的宗教主要是南传佛教,几乎每一个村寨都会有一座南传佛寺园林;怒江地区民族族别众多,宗教信仰多样,基督教较多[18];文山是壮族苗族自治州,以自然和祖先崇拜为主要宗教信仰;迪庆藏族聚居地,信仰宗教为藏传佛教。

图2 云南寺观园林的空间分布洛伦兹曲线

2.1.4 空间分布密度

运用ArcGIS平台中的核密度估计模块,依据核密度计算公式对云南省2 828个寺观园林进行计算和绘图(图3)。由图3可知,云南寺观园林的市域分布格局与核密度分布格局相一致,均呈现滇西南、滇中地区聚集的空间格局,主要是在德宏、临沧、西双版纳一带,在这3个地区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密集区,该聚集区呈现块状分布;其次在保山、大理、普洱、昆明、曲靖等地区形成较小的块状密集分布区。不同类型的寺观园林均有其对应的高密度聚集区,如汉传佛寺园林主要分布于滇西和滇中地区,南传佛寺园林主要分布于滇南和滇西南地区;藏传佛寺园林主要分布于滇西北地区;道观园林主要分布于滇西和滇中地区。

图3 云南寺观园林的整体核密度分布

2.2 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分析

2.2.1 地形因素

地形地势主要由海拔和坡度体现[19]。依据云南省地形差异特点,将高程和海拔进行分类,通过统计汇总得出云南寺观园林所在地的地形条件统计表(表3)。不同类型的寺观园林选址时,高程的选择有所差别,占比超过一半(65.99%)的汉传佛寺园林分布于海拔1 000~2 000 m的地区;55.06%的南传佛寺园林分布在500~1 000 m的地区;97.56%藏传佛寺园林分布于海拔2 000 m以上的地区;有76.04%的道观分布在1 000~2 000 m的地区。总体上超过半数的寺观园林分布在海拔高于1 000 m的地区。寺观园林所处地区地形坡度在低于5°的数量占比为80.12%,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分布很少。

表3 云南寺观园林地形与数量的关系

云南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悬殊异常,不同的海拔所带来的地形起伏变化,导致自然环境的不同,影响着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产生与当前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寺观园林景观。而且地形因素的天然隔绝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也使得各种类型的寺观园林各自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形成寺观园林总体上分散,单一类型寺观园林集中分布的空间分布模式。

2.2.2 水系因素

云南具有江河纵横、湖泊棋布的特点,通过对云南寺观园林空间分布图(图1)可知,汉传佛寺主要分布在大盈江、洱海、滇池、南盘江等流域;南传佛寺主要分布在瑞丽江、南汀河、澜沧江流域;藏传佛寺主要分布在澜沧江、金沙江、泸沽湖等流域;道观主要分布在龙川江、西沙河、盘龙江等流域。寺观园林大多沿主要河流分布,与河流走势基本一致,具有沿河分布的趋向。这是由于水域不仅可以满足云南人的生活需求,还是一种天然的文化纽带,连接沿途的文化区,加强云南与中原内地、中南半岛以及青藏高原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云南寺观园林多样化的发展。

2.2.3 交通因素

使用土地评价中关于线状要素的影响半径计算方法[20]:R=S/2L,测定公路对寺观园林的影响范围(S为云南省总土地面积,L为线性要素总长度),制作寺观园林与公路Buffer距离关系表(表4)。

表4 云南寺观园林数量与公路Buffer距离的关系

由表4可以看出,4种类型的寺观园林大部分分布在公路要素缓冲区距离为0~500 m的范围内,在此距离范围内寺观园林数量占到总数的38.37%,随着缓冲区距离的增加不同类型的寺观园林的数量明显减少,仅12.8%的寺观园林分布在距离公路要素缓冲区3 000 m范围外。寺观园林需要对其信众和游客产生影响,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方,方便信众和游客到达。整体上云南省4种类型的寺观园林分布与交通有着密切的关系,即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加数量减少。

2.2.4 历史因素

不同区域的历史文化对宗教文化的形成起着引导作用[21]。云南地处多文化结合部,北部和东部与汉文化相连,南部与东南亚上座部佛教文化区接壤,西北部则是藏文化区[22]。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寺观园林的传播与发展造就了便捷的条件,使得云南具有多类型寺观园林共存的特点。唐朝时期中原汉传佛教开始传入云南,15世纪以后南传佛教开始大规模传入云南,公元7世纪初随着吐蕃势力增强及影响,藏传佛教传入滇西北地区,道教在其创立之初云南就有了道教的活动足迹[13]。与道观园林相比,佛寺园林遍布全省,数量多影响深。这与云南佛教文化区密切相关,特别是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具有全民信仰的特点。然而,腾冲道教宫观居多,这与其在腾冲发展历史有关,道教园林数量超过了大理巍宝山。寺观园林的分布还与政治势力密切相关,例如滇池、盘江、洱海和昆明4个地区曾作为云南政治文化中心[23],汉传佛寺相对聚集分布于此。在文化、政治、经济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多种寺观园林的共存,而又相互区别的格局。

2.2.5 民族因素

云南自然环境多样,历史上社会形态复杂,民族众多,使得佛教和道教自传入云南这片多民族地区后,迅速实现了本地化和民族化[23],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宗教派系的传承通常依赖于信仰它的主体民族,其中有些民族几乎全民信仰宗教,比如白族信仰汉传佛教,傣族信仰南传佛教,藏族信仰藏传佛教[21]。正是由于这种特色,使佛教在当地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造成了汉传佛寺园林除保山和昆明地区以外,在大理地区数量也较多;南传佛寺园林在西双版纳、德宏、临沧和普洱这些傣族聚居的地区集聚分布;藏传佛寺园林集聚分布于迪庆和丽江地区的分布格局(表2)。而德宏地区由于汉族人口众多,还具有较多的汉传佛寺园林,并且南传佛寺园林与汉传佛寺园林具有相融合的色彩,而产生有别于西双版纳地区南传佛寺园林的景观。汉传佛寺园林与道观园林在云南地区广泛分布与汉族的迁入有关。元明清时期,大批汉族移民的迁入,促进了汉传佛教和道教在云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复杂的自然环境形成云南多民族立体交叉分布的态势[24],这种地缘的隔绝,形成民族语言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类型的寺观园林在云南长期共存但不能融合现状:汉传佛寺园林分布区域广,风格多样;南传佛寺园林集中分布,村寨均有佛寺,数量多;藏传佛寺园林分布区域小;道观园林分布广,但其数量少。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以ArcSDE for Oracle 模式构建云南寺观园林数据库,运用ArcGIS对云南省寺观园林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来看云南寺观园林空间分布为凝聚型,形成整体上分散式分布,同一类型集中分布的空间分布模式,形成以滇西南和滇中为核心的两大集聚区。(2)云南寺观园林在市域上分布不均衡,在德宏、西双版纳、临沧这3个地区就有56.2%的寺观园林分布,而怒江(0.25%)、文山(0.42%)、迪庆(0.95%)寺观园林则分布较少。云南寺观园林核密度分布与市域分布具有一致性,不同类型寺观园林具有不同的聚集区域。(3)超过半数的寺观园林分布于海拔大于1 000 m的范围,由于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使得各类型云南寺观园林的发展相对独立,集中分布在不同海拔的平缓地区。有明显的沿河流和交通要道分布的趋向,在一定的范围内,主要分布于瑞丽江、澜沧江、西沙河、滇池、洱海等流域范围内。(4)云南处于多文化交界处使得云南具有多种类型的寺观园林,全省各州市具有广泛分布的空间格局特点,特别是南传佛寺园林在全国范围内仅云南省独有。(5)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不同类型寺观园林的交流与融合,形成汉传佛寺园林多分布于滇中和滇西区域,南传佛寺园林多分布于滇西南地区,藏传佛寺园林多分布于滇西北地区,滇东北地区分布有道观园林的格局,这与云南民族分布格局相一致。

猜你喜欢

佛寺云南省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古交千佛寺戏曲碑刻浅论
意静不随流水转,心闲还笑白云飞——佛寺山水楹联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