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宽体金线蛭作为药用水蛭基原的考证

2021-09-26何昶昊陈晓莹张晓萌胡素敏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4期
关键词:基原食性金线

何昶昊 陈晓莹 张晓萌 王 磊 胡素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2488

从1963 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一直以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 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 和 柳 叶 蚂 蟥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 作为水蛭的基原[1]。蚂蟥、水蛭和柳叶蚂蟥均为别名,据《中国动物志·环节动物门·蛭纲》[2]的描述,它们的学名分别是宽体金线蛭、日本医蛭和尖细金线蛭。其中日本医蛭属于吸食人畜血液的蛭类(以下简称“吸血蛭”),而宽体金线蛭和尖细金线蛭同属于以吸食其他较低等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生,而非以人畜血液为食的肉食性蛭类(以下简称“非吸血蛭”)。随着动物分类学的发展以及动物学家对蛭类动物科属研究的深入,《中国药典》中药用水蛭品种存在部分争议,有学者在品种考证过程中对宽体金线蛭作为水蛭基原提出质疑。本文通过查阅本草及博物学专著,就宽体金线蛭是否可作为水蛭基原进行探讨。

1 关于宽体金线蛭的争议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考证水蛭的基原,认为宽体金线蛭不宜作为药用水蛭。如来复根等[3]认为,从《本草经集注》以后,本草专著中的药用水蛭专指各种吸血蛭类,并且根据《新修本草》内容推测医家有使用非吸血蛭入药的可能,但这种情况属于误用;宋金斌等[4]进一步指出非吸血的金线蛭入药可能是因为产量高、易捕捉,被误采混充为药用水蛭;张卫等[5]认为,在南北朝以前只要是生于水中的蛭类均可入药,而南北朝以后则选用生于水中,但个头较小且能吸血的蛭类,而宽体金线蛭等非吸血蛭仅是水蛭的补充代替品种。上述学者主要基于水蛭的食性标准,以确认何种蛭类可作药用,其均认为《中国药典》中应保留水蛭,收载的宽体金线蛭属于非吸血蛭类,不应作为药用水蛭的动物来源,不应根据商品的使用情况来确定水蛭的药用品种[5]。如果宽体金线蛭等非吸血蛭确有疗效,也应作为其他中药收载。

2 宽体金线蛭的考证

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宽体金线蛭显示出活血通经的功效,药理研究也证明其具有抗凝血、抗纤维化、抗炎等作用[6]。目前我国中药市场上绝大多数水蛭药材是宽体金线蛭[7],在临床用药和基础研究中使用的水蛭也以宽体金线蛭为主。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当前药用水蛭品种考证的基础上,对宽体金线蛭的药用历史进行溯源,从而统一人们对药用水蛭基原的认识。

2.1 基于生活环境的药用蛭类考证

博物学家和医家通过对蛭类动物不同生活环境的区分,将各种蛭进行分类。因此通过研究蛭类的生活环境,可以大体明确新中国成立以前“水蛭”所指的品种。

《尔雅》的《释虫》篇和《释鱼》篇中分别记载了“蛭蝚”和“蛭”的条目,其中《释虫》中的蛭蝚属于陆生动物,而《释鱼》中的蛭则是水生动物[8]。《论衡》中,“楚惠王食寒菹得蛭”的蛭属陆生蛭类,而“下地之泽,其虫曰蛭”中的蛭则是水生蛭类[9]。另外《本草图经》记载了多种蛭类的生活环境:“水蛭,生雷泽池泽,今近处河池中多有之。一名蜞。此有数种:生水中者名水蛭,亦名马蟥;生山中者名石蛭;生草中者名草蛭;生泥中者名泥蛭。”[10]《本草崇原》[11]则指明“在泥水中者,名水蛭”。可知泥水和泥为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而“泥蛭”应指陆生蛭类。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指明药用的水蛭生活在“池泽”[12]。《本草汇言》[13]也明确指出“盖种类有三:曰山蛭、草蛭,入药宜水蛭也”。现代学者发现,我国近海水域中有蛭类寄生在鱼、虾、海龟等动物中[2],但这些蛭类在古代本草书籍并未涉及。由此可见,历代本草专著记载的药用蛭类生活在淡水环境中,而宽体金线蛭生活于田埂水沟的淡水环境中,与药用蛭类,即水蛭的生活环境相同。综上,入药的蛭类必须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宽体金线蛭属于淡水生的蛭类,符合历代药用蛭类的生活环境标准。

2.2 基于食性的药用水蛭考证

在古今的博物学和本草专著记述中,大多数水蛭的食性是吸血性的,因此现代学者对水蛭进行考证时更专注于其食性。

在汉代,首次记载水蛭入药的《神农本草经》没有提及水蛭食性;《尔雅·释鱼》中的蛭,解释为“蟣”。而关于“蛭”的食性,晋代郭璞在“蛭,蟣”后加注“今江东呼水中蛭虫入人肉者为蟣”,现代学者认为进入人体的水蛭是吸血蛭的可能性大[14]。所以笔者认为蟣很可能就是吸血食性的水蛭。梁代《本草经集注》中水蛭“以啮人腹中有血者仍干为佳”[15];宋代《本草图经》记述“水蛭……并能著人及牛马股胫间,啮咂其血,甚者入肉中产育”,其中“并能”一词,苏颖考证在《政和本草》中为“并皆”,另外在《新刻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16](图1)中则为“皆能”,都指出了水蛭吸血的食性;一直到清代《本草求真》[17]中的“善食人血”,也是对水蛭吸血食性的描述。古时的人们一般是在被吸血蛭吸食血液的过程中才接触到水蛭,例如《尔雅正义》[18]有“蛭入人肉而咂其血……耕者苦之”之述,历代各类专著中缺少对水蛭非吸血食性的描述。然而实际上,并非所有的水蛭都以人畜血液为食,水蛭既有吸血食性的品种,又有非吸血食性的品种,而且《蛭纲》记载吸血食性的水蛭在缺乏人畜血液来源时,会选择吸食其他动物甚至是非吸血蛭或同类的体液。

图1 《新刻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水蛭皆能吸血的阐述

随着近代生物分类学的传入,水蛭中非吸血蛭的种属逐渐被人们关注。《博物学动物篇》[19]中有“医用水蛭”“马蛭”的介绍,前者能“破动物之皮肤,而吸吮其血液”,后者“大而不吸血液”。这是我国各类专著中首次记载水蛭不吸血的食性。我国生态地理分区中水蛭种属丰富,吸血蛭与非吸血蛭均广泛分布,据此推测,近代以前的医家和博物学家难以区分水蛭具体的食性,很可能混淆了宽体金线蛭的食性。

综上所述,在近代生物分类学传入国内之前,无论是中医书籍还是博物书籍,有关水蛭食性的描述都集中在吸食人畜的血液上,缺乏对水蛭非吸血食性的描述,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药用水蛭的食性,所以学者不应仅根据宽体金线蛭非吸血食性这一项将其从药用水蛭中剔除。

2.3 基于形态特征的水蛭的考证

我国水蛭种属丰富,除了《中国药典》的宽体金线蛭、日本医蛭以外,菲牛蛭Poecilobdella manillensis Lesson 在我国南方地区也作药用[20]。其中宽体金线蛭是金线蛭属,日本医蛭是医蛭属,菲牛蛭是牛蛭属。医蛭属与牛蛭属同为医蛭科,都有吸血的食性。宽体金线蛭、日本医蛭、菲牛蛭的形态特征各有不同。根据《蛭纲》记载,日本医蛭(图2A)体长3~6 cm,最大长达8.3 cm,背面灰绿色,有5 条黄白色纵纹,腹面黄白色;宽体金线蛭(图2B)体长6~13 cm,最大可达25 cm,背部为暗绿色,稍隆起,有5 条黑色间杂淡黄色的斑纹,腹面棕黄色,身体两侧棕黄色;菲牛蛭(图2C)体长4.0~11.3 cm,背部黄褐或橄榄绿色,背上有1 条蓝灰色纵纹,腹面淡灰色或灰绿色。

图2 水蛭种属以及外观

古代专著对水蛭形态特征的记载丰富,学者通过梳理历代著作中水蛭的形态特征可以区分其类别。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中首次提出“此用马蜞……诸小者不用”,从此体型也成为历代学者对水蛭进行区分的重要标准。唐代《新修本草》中的水蛭“大者长尺,名马蛭,一名马蜞……今俗多取水中小者用之,大效”,这表明虽然唐代主流的药用水蛭体型较小,但“马蛭”仍然有使用的可能。其后《蜀本草》[21]中提出“惟采水中小者用之”,但宋代医家又重新纳入了大型水蛭的记录,如“水蛭有长尺者”[10]、“大者,京师又谓之马鼈”[22],说明医家有使用“长尺”水蛭的可能。清代《本草崇原》介绍水蛭“大者谓之马蜞,今名蚂蟥”,也表明体型较大的水蛭并没有被淘汰。1935 年的《药物图考》[23]中,药用水蛭体长2 寸8 分,但实际售卖的水蛭有大小两种。药铺的大水蛭药材长2~4 寸,这说明民国时期也有使用大型水蛭的习惯。同年的《中国药学大辞典》[24]节选了《和汉药考》对水蛭的描述:“蛭有数种,一为马蛭,躯体肥大,长四五寸,行动缓慢。”也说明了大型水蛭的实用性。当时日本1 尺的长度相对于与唐代1 尺,换算可知“马蛭”长10.0~12.5 cm,而最长可达1 尺,约为25 cm[25],而《蛭纲》中体长与此接近的水蛭,只有宽体金线蛭和部分牛蛭。

关于“马蛭”这种大型水蛭究竟是宽体金线蛭还是牛蛭,医家还通过形状和体表颜色来进行区分。体形上,《本草汇言》描述水蛭外形“背高腹平腰阔两头尖”,说明水蛭体形略呈纺锤形。《和汉医考》中“马蛭,躯体肥大”的描述也对应了“腰阔”的特点。体表颜色方面,《本草汇言》中记载水蛭“色黄褐,间黑纹数道,腹微黄”。水蛭中背上有数道深色条纹的特征的是宽体金线蛭,而牛蛭主要为中央一条纵纹。由上可知,“马蛭”的形状和体色大致是体形呈纺锤形,背高腹平,色黄褐,腹面黄色,背部有多条深色纵纹,而这个特点符合宽体金线蛭的特征。而且在《蛭纲》和《中华大典》[26]中宽体金线蛭的别名中有“马蛭”,所以古代的“马蛭”“马蜞”“马鳖”应为宽体金线蛭。另外作为非吸血蛭,宽体金线蛭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不如吸血水蛭敏感,捕食策略上也不激进[27]。在《中药志》[28]中记载日本医蛭行动非常敏捷,所以宽体金线蛭与吸血蛭相比,活动较为缓慢,符合《和汉药考》中“马蛭行动缓慢”的行为学特征。

综上所述,形态特征是辨别水蛭的重要标准。通过考证可知“马蛭”既要满足体型上最大体长约25 cm,平均体长10.0~12.5 cm 的标准,又要满足体色形态上背面黄褐色、腹面黄色、背部有多条深色纵纹、体形呈纺锤形、背面稍高、腹面平坦的特点。符合这些形态特征的就是宽体金线蛭,即历代的“马蛭”“马蜞”,所以从《本草经集注》至今,宽体金线蛭作为“马蛭”一直是药用品种。

2.4 基于水蛭现代药理、有效成分的研究

水蛭抗凝血作用的机制目前仍在探索,学者曾认为水蛭的有效成分是具有极强抗凝活性的水蛭素,但实验表明水蛭干体均不含水蛭素[29]。虽然与日本医蛭、菲牛蛭的粉末和水煎液相比,宽体金线蛭在抗凝血酶的作用中较弱,但在动物实验与临床试验中,宽体金线蛭不仅有一定的抗凝效应,而且有较强的纤溶作用[30-31]。程珊[32]发现宽体金线蛭的抗凝成分能与凝血因子FⅩa、FⅨa 结合,在抗凝效应上可能有更好的潜力。由此可见,虽然宽体金线蛭与日本医蛭、菲牛蛭的抗凝途径不同,但在抗凝抗血小板效应上也与水蛭活血化瘀的功效相近。

3 小结

综合上述生活环境、食性、形态特征等因素考证及分析,笔者认为宽体金线蛭应为《本草经集注》中的“马蜞”,即“马蛭”,符合历代本草专著中药用水蛭的标准,从南北朝时期有记载以来就是药用水蛭的基原之一;结合现代药理、药化研究成果及临床应用,宽体金线蛭科可以作为《中国药典》水蛭基原,不应被剔除。

猜你喜欢

基原食性金线
埋下一根神奇的金线
浅析小龙虾的食性、养殖生产中水生植物的选择及作用
多基原藏药“唐冲”名称、品种、药性和植物亲缘关系相关性考证研究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淀粉基可食性包装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花叶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
HPLC法同时测定金线莲中6种成分
金线莲抗肿瘤活性部位的体外筛选及对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
败酱及墓头回基原的沿革与变迁
褐藻胶提取及制备可食性膜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