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应用
2021-09-26王丽卓
王丽卓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医院医务科,山东枣庄 277200
分化型甲状腺癌属于甲状腺癌的一种,较为常见,由遗传、化学物质、放射、内分泌异常等共同影响,导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生。在临床上将分化型甲状腺癌分为乳头状癌以及滤泡状癌,近些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恶化程度较低,对于该类型的癌症一般采用全切手术和次全切手术联合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在术后采取有效措施对于疾病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1]。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作为术后常用的治疗方式,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研究发现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生存率达到了90%以上,预后效果较为理想[1]。因此,本研究选取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6 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实施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6 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常规组,每组各33 例。研究组中,男20 例,女13 例;年龄47~77 岁,平均(62.31±15.00)岁;开展全切手术15例,开展次全切手术18 例。常规组中,男21 例,女12 例;年龄48~77 岁,平均(62.45±15.26)岁;开展全切手术17 例,开展次全切手术16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过诊断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2]。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存在其他癌症的患者;存在全身免疫性障碍等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和次全切手术,对于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开展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3]。
常规组患者实施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在清晨口服50 μg 的左甲状线素钠片(德国默克Merck KGaA,国药准字H20140051,生产批号:19073101)[4],1 次/d,连续服药2 周后,将剂量调整为100 μg/d,一直服用到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到0.03~0.50 mU/L。
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后4 周即采用大剂量碘清除剩余的甲状腺和杀灭剩余的肿瘤,清扫甲状腺成功后无转移,再实施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采用的药物同常规组,常用的剂量为每天75~150 μg,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的治疗标准为:采用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国际抗癌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UICC)进行分期,Ⅰ期血浆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和正常值低限0.1 mU/L 相同或者小于0.3 mU/L;Ⅱ~Ⅲ期血浆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为0.05~0.01 mU/L;Ⅳ血浆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小于0.5 mU/L。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监测血清甲状腺的水平,用以指导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的使用,若发现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即需要立马停止用药。
两组均需要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记录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震颤、发热。②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和分析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转移率。③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及转移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复发率及转移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含量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含量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含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甲状腺素含量高于治疗前,常规组患者的甲状腺素含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含量的比较(pmol/L,±s)
组别例数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甲状腺素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研究组常规组t 值P 值33 33 4.76±0.29 4.77±0.25 0.1500 0.8812 4.40±1.23 3.72±1.30 3.1827 0.0327 3.4547 4.5563 0.0010 0.0001 12.76±0.20 12.70±0.10 1.5414 0.1281 14.42±0.25 10.92±2.22 8.9998 0.0001 29.7853 4.6013 0.0001 0.0001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含量的比较(pmol/L,±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含量的比较(pmol/L,±s)
组别例数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游离甲状腺素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研究组常规组t 值P 值33 33 104.95±3.40 104.82±3.25 0.1587 0.8743 73.00±7.50 69.00±6.30 2.3459 0.0221 22.2885 29.0271 0.0001 0.0001 17.66±0.45 17.69±0.52 0.2506 0.8029 9.85±0.85 7.03±0.88 13.2406 0.0001 46.6484 59.9097 0.0001 0.0001
3 讨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甲状腺癌中的占比达到了90%,患者的病情发展较慢[7],对内分泌,循环系统等造成的影响较大,需要尽早地开展治疗。甲状腺全切手术和次全切手术、碘治疗技术等能够清除剩余的甲状腺,减少对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但在术后仍然有较高的并发率,若病情再次复发,治疗的难度也就增加,预后效果更差,所以在术后必须要做好术后治疗,减少复发和转移[8-9],提高生存质量。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以及分泌主要是依靠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反馈环路,甲状腺激素对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的合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甲状腺的释放[10],且释放的甲状腺激素可以利用负反馈的形式阻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通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是用以监测甲状腺功能的指标,患者体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含量一旦出现细微的变化,就会造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分化型甲状腺癌可以作为甲状腺激素受体[11-12],和甲状腺激素进行结合促进了细胞核的大量复制,以及提高了细胞生长速度,有利于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过氧化物的合成。
分化型甲状腺癌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对术后进行综合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减少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有利于延缓以及控制甲状腺肿瘤的快速发展,维持甲状腺各项功能的正常以及阻抑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根据相关的资料可知,采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对于病情有着理想的改善,其能够减少术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也能够延缓或者控制病情复发。该治疗法主要是让垂体对患者血液中含有的促甲状腺激素不产生反应[13],从而阻抑垂体甲状腺的作用。通常采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的时间在进行根治术后的第4 周开展,能够杀死甲状腺内剩余的癌细胞,阻抑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利于甲状腺功能的恢复。采用左甲状线素钠片进行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左甲状线素钠片是以T4 左旋体为主要成分,不同分化型甲状腺癌对于T4 左旋体耐受性不同,所以在治疗中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治疗[14],定期观测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和甲状腺功能,为患者执行下一阶段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一直到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得到有效阻抑。需注意进行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会造成患者出现高代谢的情况,导致骨质疏松、心律失常以及焦虑、震颤等,另外在用药的过程中还会出现皮疹、瘙痒、轻度的白细胞减少的情况等,尽管较为少见,但都会对患者造成影响,所以在治疗中需要动态监测甲状腺激素的水平,适当调整甲状腺激素的剂量,减少不良事件的产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含量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含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甲状腺素含量高于治疗前,常规组患者的甲状腺素含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可以提高手术效果,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治疗效果显著,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本研究结论和曹佳[15]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一文中所得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应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可改善患者体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含量,减少不良反应和疾病复发,转移率较低,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更有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