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影响
2021-09-26古毅娜戚建萍
古毅娜,戚建萍,晁 静,王 娟
(三门峡市中医院 河南三门峡472000)
尺桡骨双骨折多因直接、间接或扭转的暴力所致,损伤后易造成骨骼重叠旋转、错位及成角畸形,引起骨折部位局部肿胀、疼痛、臂旋转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手术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方式,但术后上肢肌力改善是臂功能恢复的关键,故加强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既往研究指出,康复训练护理应用于骨折患者可促进肌肉力量提升,提高关节活动度;同时,康复训练刺激可加快骨折处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组织肿胀、疼痛症状,进而达到并发症预防效果[3-4]。目前,康复训练护理已得到临床青睐,是否适用于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需要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护理有效率、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术后护理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8月1日~2020年8月31日在本院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5]中的尺桡骨双骨折诊断标准,经X线辅助检查确诊者;②存在明确外伤史者;③术前血常规、凝血及肝、肾功能均正常者。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肝、肾等疾病障碍者;②病理学骨折者;③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畸形者;④恶性肿瘤者;⑤血液系统疾病者;⑥合并感染性、炎症性疾病者;⑦存在智力障碍或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本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男48例,女33例;年龄18~76岁,其中≤20岁12例、21~50岁61例、>50岁8例;体质量指数(BMI)18~28(23.12±3.36);骨折部位:中上段31例,中段25例,下段25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9例,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型骨折61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6例,砸伤12例,摔伤58例,其他5例。对照组男51例,女30例;年龄16~72岁,其中≤20岁10例、21~50岁64例、>50岁7例;骨折部位:中上段33例,中段26例,下段22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10例,开放性骨折8例,闭合型骨折63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例,砸伤15例,摔伤55例,其他7例;BMI 19~28(23.42±3.19)。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征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消肿、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指导患者术肢握腕、张手、手臂缓慢旋转等功能锻炼。
1.2.2 观察组 采取康复训练护理。①心理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尺桡骨双骨折疾病知识教育,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树立康复信心,提高其配合度和参与性。②体位护理:护理人员科学指导患者进行术肢适度握拳、张手运动及肩关节活动训练,以促进术肢肌肉收缩。以上训练每个动作保持10~15 s,每次训练时间15 min。若训练过程中患肢肿胀、疼痛明显,则应暂停训练。③臂功能训练:患者卧床期间可进行主被动功能训练,轻柔患侧前臂,指导患者患肢腕关节、肘关节缓慢旋转,关节活动度从小到大逐渐递增,逐渐增加各关节抗阻运动,增强关节被动训练,肘关节中立时逐渐增大肢体前臂旋转度,使用康复运动器械,开展患肢抗阻运动。以上训练每个动作保持10~15 s,每次训练时间10~15 min,3次/d。康复训练以适宜为原则,不宜过度劳累。④感觉刺激运动:指导患者患肢进行不同温度、湿度及硬度的物质感觉刺激,并增加手指、手掌掌握运动、肌力训练,调节指关节活动度,进行实物抓握训练,训练以适宜为主,若训练过程中肿胀、疼痛明显,则应暂停训练。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效果: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尺桡骨双骨折疗效评定标准。显效:骨折处完全愈合,对位好,肘关节屈伸正常,臂旋转功能正常。有效:骨折处逐渐愈合,对位良好,肘关节屈伸受限<15°,臂旋转功能正常受限<45°。无效:骨折处未愈合,对位不佳,临床症状未改善,臂功能障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臂功能: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6个月对患者臂旋前、前臂旋后、腕背曲、腕背伸、腕桡偏及腕尺偏等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恢复情况越好。③并发症:随访期间,分别记录两组患肢功能障碍、筋骨膜室综合征、骨折愈合不良、关节粘连、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例(%)]
2.2 两组护理后臂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臂功能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尺桡骨双骨折多见于青少年,其局部解剖结构特殊且复杂,骨折后伴有骨折错位、肿胀、疼痛,可造成前臂活动受限,引起前臂旋转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已得到临床肯定[7]。但骨折后存在重叠移位、旋转的可能,使得手法复位及固定维持较困难。且尺桡骨双骨折断裂形式复杂多样,若治疗不当,可造成骨折部位愈合延迟,延长前臂旋转及腕关节活动受限时间,继而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机体肾上腺素、血液黏稠度,进一步造成血管痉挛或血栓发生,影响臂功能恢复[8]。故围术期加强患者康复训练及心理教育至关重要。
尺桡骨在前臂旋转中的作用明显。相关资料显示,尺挠关节、肱挠关节及肱尺关节均为前臂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两骨之间多为膜纤维,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因此需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进行专业化训练[9]。康复训练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的一种护理方式,其为术后治疗的延续,是创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有研究指出,科学合理康复训练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功能障碍恢复[10]。康复训练护理包括疾病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康复评估及康复训练指导等方面,不仅提高了医、护、患之间的配合,增强了患者康复训练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利于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加康复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臂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①康复训练心理教育缓解了骨折患者不安、焦虑及抑郁等消极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加强了医患之间的交流,促进良性循环。②尺桡骨双骨折患者骨折后臂功能活动虽受限,但经护理人员对骨折部位、前臂、腕关节、肘关节等进行专业化康复训练指导后,提升了患者肌肉力量,提高了关节活动度,促进愈合。③患者患肢臂功能的专业化训练指导及感觉刺激,加快了骨折处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组织肿胀、疼痛症状;同时,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过程,促进了患者腕关节、肘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改善,也避免了因高强度、高频率训练引起的骨折部位医源性损伤。
既往研究指出,尺桡骨双骨折术后护理不当易引起诸多并发症,延缓患者术后康复进程[11]。本研究中,两组均伴有功能障碍、筋骨膜室综合征、骨折愈合不良、关节粘连、神经麻痹并发症发生,但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分析原因可能为康复训练护理对患者腕关节、前臂活动度进行专业化、科学化训练,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组织肿胀、疼痛等症状,进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护理对促进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康复训练过程中,训练强度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宜进行较大强度训练,以免造成患肢肿胀、疼痛及骨折愈合困难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