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2021-09-26孙顺礼刘凯辉李志彪

北方药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华法林肝素患肢

孙顺礼,刘凯辉,李志彪

(梅州市铁炉桥医院内二科,广东 梅州 514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指的是下肢深静脉管腔中大量血液异常凝结,对深静脉管腔部分阻塞或者是完全阻塞,进而使得静脉无法正常回流所致[1]。现阶段,临床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患肢适当抬高、静卧、溶栓、服用抗凝药或者是穿弹力袜等[2]。但是对于术后、外伤所致的下肢静脉血栓,常规溶栓具有极大的治疗风险,而且还会增大出血风险。基于此,积极探索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积极防治下肢静脉血栓,以此来降低患者治疗负担、减轻其身心痛苦,显得很有必要。故而本研究特此以4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着重分析了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4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纳入时间为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入组标准:通过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确定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已经签署研究同意书;患侧静脉压明显上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热、疼痛、肿胀表现。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妊娠或哺乳;对研究用药过敏;病历资料不全而影响临床统计。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予以分组探讨,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另一组名为研究组。每个小组分别20例。研究组包括11例男性和9例女性,年龄53-78岁,均龄(65.4±2.7)岁;病程1~4d,平均(2.6±0.8)d。常规组包括10例男性和10例女性,年龄55~79岁,均龄(65.6±2.9)岁;病程1~5d,平均(2.8±0.6)d。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P>0.05。

1.2 方法

将患者接待入院之后,将其患肢适当抬高30°,与床面相距25cm且必须高过心脏水平;叮嘱患者卧床静养,多饮水,促排便,穿弹力袜;与此同时,积极对症处理原发病,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常规组20例患者经过上述常规干预之后,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2次/d,每次用药需间隔12h,一个疗程为期10d。坚持治疗3个月。而研究组20例患者则在常规组之上加用华法林,即:每日口服2~8mg华法林,每日1次,一个的疗程为期1个月,坚持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临床症状彻底消退,下床活动之后无疼痛不适感,彩超提示血栓完全消除、溶解,血流信号丰富,视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减轻但是尚未完全消退,下床活动后下肢略微疼痛不适、麻木、肿胀,彩超发现微弱的血流信号,侧枝循环形成或者是部分静脉血管再通,视为有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彩超未发现血流信号,静脉血管未通,视为无效。总体疗效=显效+有效。(2)治疗前后测量每位患者的患肢直径缩小幅度,即治疗前患肢直径-治疗后患肢直径=患肢直径缩小幅度。(3)治疗前后检测每位患者的凝血功能,包括PT(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范围11~13s,APTT参考范围31~43s。

1.4 数据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治疗前后患肢直径缩小幅度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患肢直径缩小幅度对比

2.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对比

3 讨论

临床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建议以抗凝药物、溶栓药物为主,但是大部分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不明显,故而极易错过最佳溶栓时间;且溶栓需要患者承担巨大的治疗风险,溶栓治疗过长,有可能会引起广泛出血[3]。就算成功溶栓,也难以减少临床发症,故而临床比较青睐药物抗凝治疗方法[4]。抗凝可以遏制血栓增大,与此同时,还可以促使内源性溶栓,且出血风险低,安全可靠,故而备受临床青睐。低分子量肝素就是临床中一种常用的抗凝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作用持久、突出,不会严重影响到凝血酶;还可以降低血黏度,促使血液良好循环,进而提高血细胞表明、血管内壁的负电荷,增强抗凝、抗血栓效果[5]。故而低分子量肝素成为了临床防治下肢静脉血栓的一种安全、高效的干预措施。而华法林也是一种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肝内维生素K由环氧化合物转化成氢醌型,以免维生素K重复利用[6];虽然华法林见效缓慢,但是具有较长的作用时间,尤其是2~5个月后,临床疗效更加突出;通常被用来防治心脏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引起的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医师对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时,一般会先应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然后再给予华法林序贯维持治疗[7]。本研究通过对照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组总体疗效90.00%高于常规组70.00%(P<0.05)。充分证实了华法林+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优越性。研究组治疗后患肢直径缩小幅度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华法林+低分子量肝素有助于患者减轻患肢重症,使其皮肤颜色以及皮温恢复正常,极大的减轻了患者身心痛苦。研究组治疗后凝血指标PT、APTT长于常规组(P<0.05)。表明华法林+低分子量肝素共同作用,可获得更好的抗栓、抗凝作用,虽然延长了凝血酶原时间,但是其凝血功能依然在安全范围之内,并没有因此增加出血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总而言之,对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建议临床首选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联合治疗,不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突出,而且还可以显著缩小患肢直径,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猜你喜欢

华法林肝素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与健肢体温、血压差异的研究
低分子肝素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0例临床观察
华法林抗凝:警惕不当的中西药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