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泪写世纪绝恋,毕加索名画背后的爱情传奇

2021-09-25听那片海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1年8期
关键词:贝蒂烟斗幅画

听那片海

《手拿烟斗的男孩》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在24岁时创作的油画,画的是一个正值青春期的男孩,身穿蓝色服装,表情略带忧郁,头戴花冠,手里拿着一支烟斗。整个画面的色彩都清新明快,笔法细腻,人物和景致栩栩如生。然而就在这幅世界名画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融合了漫长岁月的爱情传奇!

美好初恋

20世纪初的奥尔格家族是德国境内有名的犹太商,在金融、股票和运输业方面,可以说是经营得风生水起。斯帝夫作为这个家族的未来继承人,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精心栽培,特别是在他17岁那一年,开始喜欢上收藏事业。经常在父亲陪同下,到欧洲各地的艺术品交易市场浏览参观。

一个暖意融融的春日里,斯帝夫和父亲来到了慕尼黑市欧洲油画展出中心。看到上千幅画工精美的作品,斯帝夫深深陶醉于其中。尤其是一幅名为《手拿烟斗的男孩》一下子吸引了斯帝夫的眼球,就连卖画的商人打量起眼前的斯帝夫,也惊奇地睁大了眼睛。

因为斯帝夫和画中的少年简直太相像了,彼时的斯帝夫同样拿着个烟斗,无论五官外貌还是神态表情,就如同与画中的少年属于孪生兄弟一般。

无独有偶,就在斯帝夫眼皮不眨地盯着《手拿烟斗的男孩》一直欣赏时,身旁一个陌生女孩的目光也投射到了这幅画上。女孩叫贝蒂,也是同父亲来慕尼黑油画展出中心参观的。而且偏偏碰巧的是,当斯帝夫的父亲和贝蒂的父亲四目相对时,两个人竟然惊讶地笑起来:“老朋友,没想到在这里见面了呢!”

就这样,随着两个老朋友的愉快交谈,斯帝夫和贝蒂这对金童玉女也相识了。通过谈话,斯帝夫和贝蒂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儿时的两家曾是邻居,都住在柏林老街,只是斯帝夫3岁那年,贝蒂一家去了美国。

如今为了经营生意,贝蒂和父母又重新回到了德国。在斯帝夫父亲的盛情相邀下,贝蒂一家仍旧选择在柏林老街居住。

而且在贝蒂支持下,斯帝夫用不菲的价格购买了《手拿烟斗的男孩》。贝蒂告诉斯帝夫,这幅出自毕加索的画作非常精美,也许将来有着非常大的增值空间!

贝蒂比斯帝夫小一岁,自然称呼斯帝夫为哥哥。作为家里独生子的斯帝夫把美丽大方的贝蒂视作亲妹妹,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地照料她。两个人当时都在读高中,只是学校不同。每天都是斯帝夫先把贝蒂送到班级里,然后才蹬上车子赶往自己的学校。每到休息日的时候,斯帝夫则会陪同贝蒂到柏林各处景点古迹参观游玩。

一天下午,斯帝夫和贝蒂来到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圣母大教堂。看着教堂周围分布着一片片花园,里面的鲜花开得姹紫嫣红,贝蒂感到心情非常愉快,就对斯帝夫含情脉脉地说:“这么美丽的花,能采集一些为我编织一个花冠吗?”斯帝夫微笑着点点头:“当然能啊!”斯帝夫仅仅用了小半天工夫,一顶绚丽多彩的精美花冠就编好了。

当他親手把花冠戴在贝蒂头上时,贝蒂脸颊不禁泛起两朵羞涩的红云。在当地习俗传说中,如果哪个男孩为女孩编织花冠的话,那么就意味着两个人是恋人了。

从这天以后,斯帝夫和贝蒂美好的初恋开始了。说来有趣的是,两个年轻人传递信息的工具居然就是挂在斯帝夫家中的那幅名画《手拿烟斗的男孩》。每当贝蒂邀请斯帝夫外出时,都会提前写好一个小纸条,然后把纸条贴在《手拿烟斗的男孩》的后面。

而斯帝夫对贝蒂有所求时,也是提前把自己的留言放到这幅画后面,隔三差五贝蒂会以做客为名来到斯帝夫家里,当然就发现斯帝夫写给自己的文字了。

贝蒂很喜欢让斯帝夫模仿画中的少年,拿着烟斗站在画像前。那副与众不同的神态表情,简直把贝蒂迷恋得如痴如醉,甚至在恍惚间,贝蒂都把画中的少年看作了斯帝夫。

斯帝夫不在家里时,贝蒂会一个人悄悄同画中的少年说起话来:“亲爱的斯帝夫,你知道吗,这些日子,我总会梦到你……”

等到斯帝夫的父母看到这种情形时,简直哭笑不得,同时也为这个痴情女孩深受感动。

泪染名画

1935年,战争的乌云开始笼罩着欧洲大地。德国法西斯分子在战争魔王希特勒的指挥下,实施大规模迫害犹太人的行动。贝蒂一家决定去美国避难,但是斯帝夫的父母不舍得放弃产业,结果错过了逃离德国的机会。

贝蒂临走时拉着斯帝夫的手,含着泪水叮嘱道:“亲爱的,尽快去美国吧,我会在美国一直等着你的!”斯帝夫依依不舍地连连点头:“等把父母的工作做通了,我会尽快去找你的。”

令贝蒂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分别竟是长达半个世纪。因为就在贝蒂一家到达美国后,有消息骤然传来,德国法西斯严密封锁边境,禁止犹太人外逃,并且把境内的犹太人全部抓捕起来服苦役,甚至进行集体屠杀。

这使得贝蒂同斯帝夫之间彻底失去了联系。贝蒂想方设法打听消息,就是无法知道斯帝夫准确的下落,有人告诉她,斯帝夫家族作为德国境内的富裕犹太商,是无法逃脱厄运的。贝蒂为此忧心忡忡,不知偷偷哭了多少个晚上。

在漫长的煎熬等待中,十几年过去了,而贝蒂迟迟未能等到斯帝夫的任何消息。家人们都认为斯帝夫没能逃脱厄运,肯定在德国法西斯的排犹狂潮下遭遇不测,再加上贝蒂已经人到中年,于是在1949年嫁给了一个来自美国波士顿的外交官格鲁尼。婚后,贝蒂跟随丈夫以美国驻英国大使夫人的身份去了伦敦。

站在敦伦的泰晤士河码头,贝蒂远眺茫茫大海对面的欧洲大陆,禁不住心潮起伏。因为那里有她少女时期美好的初恋时光,只是那个叫斯帝夫的男孩音容笑貌已经成为过去永恒的回忆。

贝蒂把自己和斯帝夫之间的故事讲给丈夫格鲁尼时,他非常大度,安慰妻子说:“别难过,既然一直没能收到斯帝夫的任何信息,那么说明事情还有转机,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们能够久别相逢的。”格鲁尼不仅百般宽慰妻子,而且还抓住一切线索帮助寻找生死未卜的斯帝夫。

这让贝蒂深受感动,她告诉丈夫,无论如何,她和斯帝夫在以后只能做朋友,因为她现在有幸福的家庭,更有一个深爱她呵护她的好丈夫。

格鲁尼通过外交信息渠道,得知就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区,准备举行一场由犹太商人举办的古董艺术品拍卖会。有许多犹太人为筹备战后重建家园的资金,打算把家族珍藏的艺术品廉价出售,据说还包括当年柏林的犹太富商奥尔格家族留下的不少油画!

格鲁尼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妻子贝蒂,贝蒂怀着一丝侥幸心理,如期赶到了巴黎的艺术品拍卖会场。可是一连几天过去了,被拍卖的油画达到上千幅,仍然没能听到关于斯帝夫下落的任何消息。就在拍卖会的最后一天,盟军把从德国缴获的一批战利品也拿到会场上出售,而且所得款额全部交给世界犹太人基金会。贝蒂无意间看到这批战利品拍卖清单时,一颗心不禁怦怦狂跳起来。因为上面赫然有一幅画的名字《手拿烟斗的男孩》!

就在拍賣会上看到这幅画时,贝蒂的泪水无声息地流了下来。无比熟悉的画面,把她的记忆一下子拉到许多年前。即使经过残酷战争的洗礼,整幅画依旧完好无损。

画中的男孩依旧那么忧郁,那么俊朗:头上的花冠熠熠闪光,背景的花束娇美鲜艳。初恋的记忆鲜明无比,可是只有她还独自活着,而另一个让她苦苦寻觅的少年去了哪里呢?

几经竞拍后,贝蒂以2.8万美金把《手拿烟斗的男孩》买了下来。贝蒂捧着这幅画回去的路上,心情一直很沉重。她觉得捧回的不仅仅是一幅画,也是当年那个手拿烟斗的少年一颗心。

从此贝蒂把《手拿烟斗的男孩》珍藏在书房。五年后,格鲁尼结束任期回到美国波士顿老家,这幅画也跟着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再接下来,贝蒂的三个孩子先后问世。贝蒂的人生开始变得充实而快乐,战争的阴影正一点一点地从她的心里驱散。虽然在梦里她依旧会见到昔日恋人,但是,她更希望斯帝夫在天国里能够幸福快乐。

晚年相逢

1965年10月里的一天,正在花园中修剪花草的贝蒂看见仆人带着一位陌生客人来到了面前。对方用大海一样深情的眼睛看着贝蒂,然后缓缓摘下帽子,轻声说道:“你好吗?我的小贝蒂!”

贝蒂手中的花一下子掉到了地上。那声音虽然已经不是她熟悉的少年的嗓音,但是那种称呼她的方式,只属于一个人的!只有斯帝夫才会这样叫,这是只属于他们两人之间的秘密。

对方确实就是斯帝夫!当年纳粹杀死了斯帝夫的父母,并把斯帝夫关在集中营里服苦役。为了能等到心爱的恋人贝蒂,斯帝夫咬牙活着,直到盟军打败德国法西斯,斯帝夫才获得自由。他一边同德国政府交涉,试图挽救家族在战争中失去的巨额财产,一边准备去美国寻找贝蒂。

但是就在无意间,斯帝夫在《泰晤士报》上看到了美国驻英国大使格鲁尼夫妇的照片,才痛苦地知道贝蒂已经有了丈夫,而且生活得美满幸福。

熬过了一段痛苦不堪的灰色日子后,斯帝夫没有再去美国寻找贝蒂,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家族事业的振兴上来。他联合与自己有同样遭遇的人们同德国政府交涉,以获得战争赔偿。但是诉讼之路漫长而又坎坷,就在斯帝夫举步维艰之时,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了美国有一对曾经做过英国大使的格鲁尼夫妇,正致力于帮助犹太人重振事业。同时,那位朋友在闲聊中透露了格鲁尼夫人曾经收藏了一幅毕加索的名画《手拿烟斗的男孩》。

斯帝夫万万没有想到,凝聚自己所有珍贵的初恋记忆的那幅画竟然被贝蒂珍藏着,这说明在贝蒂的心中一直珍藏着有关自己的记忆。斯帝夫再也按捺不住相思之苦,第二天就办理了去美国的签证。

几经辗转,斯帝夫终于找到了贝蒂的住处。仆人领着他去见贝蒂时,从住处大门口到花园的一段路,斯帝夫几乎是颤抖着一颗心走完的。尽管路程短短,但是他觉得走了整整28年。

贝蒂认出眼前的客人就是斯帝夫后,顾不得仆人在场,一下子扑到斯帝夫怀里。一时之间,压抑许多年的悲哀、痛苦和迷茫都在泪水中尽情释放出来。之后,贝蒂带着斯帝夫来到了书房,指着《手拿烟斗的男孩》说:“看,那幅画就挂在那里。”斯帝夫站在油画前,一双眼睛再次模糊了。许久,他像少年时期那样习惯性地翻看油画的背面,看看贝蒂是否给他留下什么纸条。瞧着曾经无比熟悉的动作,最后两个人都会心地笑出了泪水。

在贝蒂的介绍下,斯帝夫见到了格鲁尼先生。别看两个男人第一次见面,却有一种老友相逢的感觉。他们只是稍稍迟疑一秒钟,然后就紧紧拥抱到了一起。

格鲁尼对斯帝夫说的第一句话是:“要是没有那场可恶的战争,该有多好啊,你和贝蒂一定会幸福地走到一起!”而斯帝夫惭愧地摇摇头:“我当年的心愿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希望贝蒂一生幸福美满,而你做到了,我却没做到,所以我想说,真的感谢你!”

格鲁尼夫妇热情地挽留斯帝夫在家里多住几天,但是被斯帝夫笑着拒绝了:“你们有你们的生活,我有我的事业,我和贝蒂之间只能是两条平行线,是绝不可能相交的。”

临行前,贝蒂坚持把《手拿烟斗的男孩》那幅画交还给斯帝夫,但是斯帝夫再次谢绝道:“你有两个理由必须拥有这幅画,第一,你替我的家族保全了这幅画,使它避免落入他人手中;第二,因为关于这幅画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美好记忆,而它在你的手中,意味着你没有把我忘记,对于现在来说,这份深厚的友情更会让我以后好好生活和奋斗下去。”

贝蒂答应了斯帝夫的请求,永远保留了这幅画。斯帝夫则回到柏林,继续为振兴家族事业而奋斗,直到他快50岁时,才娶了一位奥地利女士为妻,并生下了属于他们的孩子。

在随后的岁月里,格鲁尼夫妇不遗余力地投入战后犹太人受害者赔偿等问题,最终使得斯帝夫获得了一部分战争赔款。虽然两家分隔在大洋彼岸,但是书信电话往来不断,亲密得简直跟一家人一样。

1996年,格鲁尼先生病故。几年后,贝蒂的健康也严重恶化,她再次致电斯帝夫,希望他能够在她活着的时候,收回属于他家族的画。

斯帝夫亲自到美国看望了贝蒂,并且说服她打消了这个想法。贝蒂由此留下遗嘱:如果在她死后,斯帝夫先生依旧拒绝接受这幅画,那么她的儿子们可以将这幅画拍卖。拍卖收入三分之一留给她的子女,三分之一捐给世界残疾儿童基金会,三分之一则捐给以斯帝夫命名的慈善机构。

2004年,贝蒂辞世后,她的后人决定拍卖此画。此消息一经传出,就引来了世界媒体的强烈关注。在拍卖会上,《手拿烟斗的男孩》以一亿零四百万美元的天价成交。但是竞拍这幅画的幕后收藏者却一直是个神秘人物。

直至两年后,斯帝夫安详地走完整个人生,他的后人才向媒体公布真相——收藏者正是斯帝夫本人。而且在斯帝夫临终之际,眼神一直凝视着这幅画,看着画中手拿烟斗的男孩,最后微笑着永远闭上了眼睛。

编辑/征 贞

猜你喜欢

贝蒂烟斗幅画
你的名字是幅画
爷爷的烟斗
百变猫咪
遇见大师
猜画
烟斗疑案
上帝的手艺
价值连城的烟斗
贝蒂的项链
金钱买不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