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诊断及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颈部血管狭窄的效果分析
2021-09-25通讯作者
田 刚,王 丽(通讯作者)
(1孝感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湖北 孝感 432000)
(2孝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 孝感 432000)
缺血性脑卒中具备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经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效的血管诊断方案对患者预后及提高治疗效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纳入2018年1月—2020年2月接诊的64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采用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方法及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伴颈部血管狭窄患者64例,回顾分析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使用DSA诊断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的结果及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及狭窄率。患者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51.8±0.7)岁;男性34例,女性病3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临床诊断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伴颈部血管狭窄,所选患者均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肝、肾等疾病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瘤且无法同时或提前处理的患者;存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禁忌者;合并出血性疾病或严重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碘过敏患者[1-2]。
1.2 方法
DSA诊断方法:采用本院造影成像仪器,通过非晶硅型平板探测器开展蒙片采集(260),之后开展剪影采集,矩阵设置为1 024×1 024,重建3D-DSA,在患侧插入导管,使其在双侧椎动脉、颈内动脉,之后开展2D-DSA正侧位造影,并行DSA旋转检查,最后重建3D。
介入设备及材料。用本院大C臂血管造影机、1.5t磁共振、32层螺旋CT,选择300 mg/mL欧乃派克、溶栓药物选择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均为注射用,按照患者实际血管支撑力大小及情况选择8F导管或6F/8F导管。
介入手术方法:术前控制患者血压及心率,予以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片;术前予以患者3 mL/h尼膜同泵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麻处理,铺孔巾,常规消毒,穿刺部位使用1%利多卡因局麻,穿刺为右侧股骨动脉,选择8F动脉鞘置入,对患者予以3 000 U肝素,微量泵入10 mL/h尼膜同,颈部血管+主动脉弓造影,找到血管狭窄部位,之后将造影管撤出,沿着动脉鞘送入常规泥鳅导丝及8F导管,保证导丝置入在血管狭窄部位,进而释放保护伞,并将释放装置撤出,通过造影检查确定血管是否痉挛、血管壁与保护伞是否贴合,确定操作成功后将闭环自膨式支架送至血管狭窄处,并释放其支架,待支架张口后按照患者实际需要可将微导丝放置血管狭窄处,并使用加压球囊扩张,扩张完成后将球囊迅速抽瘪并撤出,通过造影对支架内流血情况进行多角度检查,确定机体血流改善后将引导管撤出,之后开展腹股动脉造影检查活动,对股骨动脉穿刺点使用缝合器缝合,加压包扎,完成手术。术后穿刺部位需使用盐袋压迫6 h,指导患者处于平卧状态,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口服300 mg/d阿司匹林,持续服用90 d,之后改为100 mg/d[3]。
1.3 观察指标
分析64例患者使用DSA诊断及MRA诊断的结果及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症状评分及狭窄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
DSA诊断血管50%~99%狭窄率患者例数、病变血管条数及血管病变例数均优于MRA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诊断结果比较
2.2 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及狭窄情况
进行手术前,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得分(1.08±0.10)分,血管狭窄率为(81.40±11.40)%,进行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得分(1.01±0.02)分,血管狭窄率为(24.70±4.50)%,患者介入治疗后神经功能症状情况及血管狭窄率明显优于介入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前、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症状改善情况及狭窄情况对比(±s)
表2 术前、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症状改善情况及狭窄情况对比(±s)
分组 例数 神经功能症状改善情况/分 狭窄情况/%术前 64 1.08±0.10 81.40±11.40术后 64 1.01±0.02 24.70±4.50 t 5.4912 37.0103 P<0.05 <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也越来越高,生活条件与方式均有明显进步,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愈发明显。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进而导致人体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等,最终导致了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经临床研究显示,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有血栓、闭塞、椎动脉狭窄、颅内颈内动脉狭窄、动脉栓塞等,临床主要表征为感觉障碍、力弱、侧肢麻木、双眼黑蒙、复视、眩晕等,严重时还会诱发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等病症,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可见,有效的血管诊断方案对患者预后及提高治疗效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4-5]。
本文结果显示:99%~50%狭窄,DSA诊断61例,MRA诊断50例;DSA诊断病变血管有150条,MRA诊断病变血管有100条;DSA诊断血管病变例数有60例,MRA诊断血管病变例数有5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症状情况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技术,结合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是常规血管造影术,提升血管影像清晰度,可后续介入手术提供更精准的信息,进而有效促进患者预后[6]。经本次数据分析后可见:DSA诊断血管狭窄率、病变血管、病变例数均优于MRA诊断结果[7-8]。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采用DSA诊断的价值更高,可有效检出患者颈部血管状态,同时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症状改善情况及狭窄率,促进术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