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09-24潘慧锦

艺术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装饰设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摘要:隨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装饰艺术品成为环境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其质和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导致当下市场对装饰艺术设计高端人才的需求较大。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较强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学生,以满足装饰艺术品市场的人才需求,是艺术类高校该课程的新课题。本文基于对该课程当前教学情况和效果的研究分析,围绕现有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实施效果,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改革,以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方法等改革措施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教学改革;装饰设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5-0-02

0 引言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和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装饰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著名的知觉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提出,“不可以把装饰艺术解释为一种不再现任何对象的视觉样式,因为世界上能见到的事物无不出现在装饰艺术中”。原始社会时期,装饰艺术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产生,经历了历史的积淀和时代的渲染,如今在审美情趣、艺术理念、人文思想等方面的影响下,在与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融合中逐渐演变,形成了独立、实用、艺术性很强的艺术门类,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市场对于装饰艺术设计人才有较大的需求,同时对人才质量和培养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培养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装饰艺术设计人才成了当前艺术人才教育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课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充分了解我国传统装饰艺术风格特色、价值理念的基础上,使其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当代文化的发展,贯彻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号召。正所谓“思源寻根”,只有对民族地域文化和传统艺术进行深刻的了解和领会,以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理念和姿态对待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推陈出新,让民族文化脱颖而出,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好作品[1]。第二,强化环境设计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装饰艺术设计制作是环境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以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研究,能够真正对接专业市场需求,凸显环境设计专业方向特色,达到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第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市场需求。从教学环节强调装饰艺术课程教学与市场紧密衔接,了解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其就业能力。

装饰艺术设计制作是经济、文化、科技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所涉及的行业广泛,如美术绘画、平面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工业设计等。而高校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较高艺术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前,课程教学整体虽然较以往有了实质性的改进,但在课程定位、实践环节、教学模式、创意思维训练、动手能力提升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改革空间。

1 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

1.1 现状

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课程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的必修专业课,特点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中主要包含两大模块: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理论内容的讲解主要包括中西方装饰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中西方装饰艺术的特点和不同,需从色彩、造型、材料、形式感、设计方法和规律等方面剖析学习,掌握设计方法和手段。实践环节则是学习和掌握装饰工艺的制作流程、艺术材料和制作方法,将设计理念立体化,通过试验和制作的过程达到知行合一。课程教学强调对学生获取知识、转化知识能力的培养,强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其能通过视觉语言和造型手法对形式美感进行多元化探索和创造性表现,培养其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力。

1.2 存在的问题

第一,当前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课程通常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形式,但课堂理论教学内容部分还较为笼统,未能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细化。第二,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在作业完成方面缺乏创造性、务实性。第三,教师布置的作业在形式上偏概念化的艺术表现,对设计作品的装饰性、思想性和功能性缺少有针对性的要求和定位。第四,学生未能在作品中将前期所学的艺术设计基础知识进行较全面的融会贯通,未能完全对平面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等设计原理进行综合运用,创新意识相对薄弱。第五,源于对装饰艺术概念的理解和认知的不同,专业建设构架中的课程设置存在误区,课程仅在园林专业(选修模块)、环境设计专业开设,偏重美化室内环境的装饰类设计,设计作品形式相对单一,忽视了该课程具有的学科综合特点。第六,缺乏与实际项目的对接和实践,缺乏对多种创作类型的驾驭能力,缺乏对各种装饰材料、工艺制作的实验和操作能力。

2 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课程创新培养的教学改革

2.1 课程教学改革整体思路

多元整合,传承创新。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综合性较强,除了环境设计专业和景观设计专业之外,还涉及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通过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改革,以及具有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辅材料的编写等手段的实施,更好地推动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不仅体现在现代多元化装饰艺术题材和形式的设计表达中,更体现在保护、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综合艺术素养的过程中。传统装饰艺术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可提炼为“物我合一”的审美观念,是中国人文化意识和形态哲学观念的体现[2],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增强设计体验、丰富学习渠道、拓宽设计思路,以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课程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阵地,成为中国创造的实践先锋。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课程具有艺术性、技术性、科学性、综合性、广泛性与系统性的特点,是一门集基础与专业、设计与创意、技术与操作于一体的综合专业课程。教师要积极转变固有的课程教学观念,优化理论与实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前期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和吸收程度,更能够拓展创意思维训练,激发学生对专业设计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2.2 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第一,完善教学模式。从教学体系构架出发综合研究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各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并把握教学的规律和本质,同时加强对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设计和研究,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与学的效果转化,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意识,使之能对课程的内容和目的有深层次的理解并能熟练运用。总结出更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模块(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教学内容(理论知识—作品创作)、教学方法(集中授课—优秀案例赏析—随堂辅导—课下参与)、作业布置(自选课题—真实项目)、评分方法(教师评分—过程评分—师生共评)等方面对教学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第二,丰富教学手段。根据環境设计专业的特色,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课程可采用以课堂教授、随堂辅导为主,课下学生自主学习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讲授装饰艺术设计制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创意,分门别类地一对一进行设计草稿分析与修改。在随堂辅导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通过操作示范、实例拆解、创作陈述等手段,强调知识的纵横交叉,将动态的教学方法和措施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以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及创作欲望。在课后要加强与实践项目和竞赛的对接,引导学生在功能、结构和艺术形式等方面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设计研究精神,使其进一步理解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各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在专业方面树立相对成熟的装饰艺术设计理念,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素质与能力。

第三,优化课程内容。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扩大课程专业覆盖面,关注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潮流,紧密联系市场供需形势,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效衔接,充分融合基础理论体系相关知识,并将其贯穿于专业创意设计,明确设计理念和意识,规范创意、设计与表达的设计程序。课程教学内容共分8个部分:装饰的定义、装饰艺术的功用、装饰艺术的发展简史、装饰艺术的特点、装饰艺术品的分类、装饰艺术的构成要素、设计程序与方法、加工制作。教师应针对不同专业和设计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解和细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教学,如将本课程与环境设计专业环艺方向——软装设计紧密结合,同时也与景观、园林专业等其他专业课程相关联,可以分为软装系列、传统手工艺系列、新材料系列、装饰画系列等不同研究方向。学生应学习和掌握不同的设计理念与创作技法,甚至可以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创作,在“专业理论学习+设计课题实践”的交叉融合过程中,实现设计思维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第四,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课程的重要特征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时充分运用成果案例配合实物展示,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模拟项目或引入真实项目,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图书馆、摄影工作室、机房、实验室等,从资料搜集到实地调研,再到项目实操,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实践能力的环境。例如,依托艺术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室——文创设计工作室,利用大量优秀作品和获奖作品为学生带来启发和灵感,同时积极搭建教学实践展示平台,采取展览、竞赛等多种交流互动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五,积极探索试验方法。装饰艺术设计作品方案的实施,不应局限在传统工艺的方法和手段上,新材料新技法的试验和研发能为作品的创意表达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以及加工工艺的特点,融合材料、工艺与设计,使设计作品具有立体三维空间感的同时更具有材质感与品质感[3]。试验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如偶然效果的锁定、旧材料新构成形式的运用以及传统艺术表达手法的选择等。另外,数字化技术能让装饰艺术的设计制作更现代化、智能化,将数字化技术用于装饰艺术设计中,能够拓展设计师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完成许多人类无法完成的设计工作[4]。以试验探索的方式对装饰艺术设计进行学术研究与思考,是从审美、文化传承和设计思想等方面对当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有力推进。

第六,创新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设计类课程传统的作业成绩评定方式是以作业最后效果评分,即结果评分,但这种方式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考查其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过程评分是对学生从始至终的表现进行综合考察,成绩评价相对科学合理,同时师生共同参与,评定也更公平公正。在成绩评定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设计和制作全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参与度、表达力,更重视学生设计的原创性和思想性,主要评价指标是设计创新思想和思维能力的体现。

第七,加强校企联合。进行校企合作,努力创造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实现设计团队到输出项目一体化,进而实现教学成果转化。

3 结语

实施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研究改革计划能带动课程教学的良性发展,培养学生驾驭多种艺术形式语言的能力、专业知识延展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较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对艺术设计市场行业的发展形成导向作用,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中国创造潜力,增强民族自信和实力。

参考文献:

[1] 王玮,申辉.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11):22-23.

[2] 宗砚毅.论研究中国装饰艺术传统的现实意义[J].颂雅风,2019(06):131-132.

[3] 卢博川.装饰艺术+项目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数码世界,2019(10):151.

[4] 李文玉.数字化背景下的装饰艺术发展趋势[J].现代装饰(理论),2016(08):37.

作者简介:潘慧锦(1974—),女,山东临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装饰设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探讨优化中职建筑装饰设计课程教学
浅析新形势下室内花艺绿植装饰设计
浅析平遥漆画中花卉元素的造型装饰设计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