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园林的山水处理手法对现代公园的启示

2021-09-24彭玮莹

艺术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在山水营造技法上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一池三山”的处理手法,它奠定了古典园林的基本模式。现代公园相较于古代园林,在功能上更加丰富,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但在山水协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古典园林的手法在如今仍具有极高的价值,对现代园林规划设计有借鉴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山水处理手法;杭州西湖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5-00-02

西湖作为以山水见长的园林,自宋代开始就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隋唐开始,西湖地区就得到了开发,加之佛寺等宗教建筑建置热潮,西湖南、北两山寺庙林立。西湖之所以成为风景名胜区,既有历代地方官员的整治建设的助推,也与寺观园林建设密不可分。到了南宋时期,西湖十景出现,西湖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其成为当时著名的公共公园。直到今天,西湖的山水处理手法对现代公园建设仍有重要启示,天然与人工结合,浑然一体。

1 西湖简介

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达6.38平方千米。西湖西、南、北三面环山,东临市区,湖上有苏堤、白堤、杨公堤等数个堤岸,把湖面分成了几个部分。西湖整体呈椭圆形,景区绕湖一周分布,包含湖面和中心小岛。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西湖是纯自然式的景观,殊不知西湖其实是人造景观。早在千年以前,人们就不断对其进行修整,在景观营造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据历史记载,从东汉开始,就有对“防海大塘”的考证,研究表明西湖在春秋时期已经沼泽化,经过人工修缮才变成了湖。因此,西湖其实是人造湖,在山水处理和景观空间营造上独具风格[1]。

西湖地理位置优越,周围有灵隐峰、宝石山等,群山环绕,水面上有湖心亭、小瀛洲和阮公墩三座岛,形成了“一池三山”的模式。“一池三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模式[2],最早可追溯到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工匠们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从造园的角度来说,可以丰富湖面层次,因此逐渐成为经典,为历代山水园林所用,至今传承了两千余年。西湖利用自然山脉和人工堆叠,形成了周围群山环绕、中部“一池三山”的景观。

2 山的处理

西湖附近的山数量众多,比较有名的有北面的孤山、飞来峰、仙姑山、宝石山等,总称北山,以及西南面的龙井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总称南山。西面以平缓的丘陵为主,海拔较低;东面地势较为平坦,东部为上城区,是杭州市的中心所在。南宋詩人林升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描写的就是西湖周边层叠的山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西湖具备了中国古典园林山水的基本形态[3]。其中,飞来峰有著名的灵隐寺,为西湖周边的山提供了景观视线轴,后来这里也成了香火不断的灵隐景区。西湖的山普遍不高,平均高度在180米左右,在地理上营造出了环抱西湖的观感,连绵不断。

3 水的处理

西湖水的处理方面,较于山的处理,更加自由灵动,也是西湖景观营造的一大特色。西湖湖面阔大,总面积达5.6平方公里,处于山地与丘陵、湖泊与海洋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与中国其他湖泊不同,如太湖和洞庭湖的湖面都是一望无际,而西湖却是群山环绕,具有温润恬淡、自然亲切的美。它的水面和人工结合良好,与整个城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被湖面的几座桥和岛分成了几个部分,形成了人工景观。

3.1 地形的打造

在地形的处理上,最值得借鉴的不是整个湖面,而是围绕西湖的众多小水面。花港观鱼是其中较有特色的景观,其地处苏堤的西南侧,是西湖中湖和南湖之间的一个半岛,是一个幽静的植物园。园中一条清溪流过,注入西湖,主要游览中心是南部的红鱼池,上面架设了桥,可供游人亲水、喂鱼等。溪水的堤岸旁边广植花木,微风拂过,花瓣纷纷落入水中,并伴随着大群红色锦鲤,动静结合,唯美动人。从各个感官的角度营造景观,给游人带来了多层次的体验[4],这是水景营造上的一大特色。

另一值得一提的是太子湾公园,它位于西湖南隅,因南宋皇室庄文、景献两太子葬于此而得名。太子湾公园原本是一处湖湾,因为气候,湖湾泥沙淤积,形成了沼泽地。在造园时,设计师因山就势,挖池筑坡,打造出了高低起伏的地形,从山坡树丛到流水瀑布,从落花潭水到小桥跨洲,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公园里引水的是西湖的一条明渠,设计师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处理,增加了高差起伏,丰富了景观层次,也给人们带来了多样的游憩体验。

3.2 植物景观营造

曲院风荷是西湖西侧的一处小景,与花港观鱼同为“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风荷在水的处理上,主要运用的是植物景观营造。平静的湖面上种植了大量的荷花,白莲、红莲、洒金莲、重台莲[5]等上百个名贵品种。碧波荡漾,菡萏妖娆,莲叶摇曳。游人可以走过湖面上造型各异的小桥,走走停停,夏天可以欣赏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冬天亦可以观赏大片残荷,感受凋零的美感。曲院的“曲”意为酒,相传南宋时期这里有宫廷酒坊,湖上种植荷花,夏日里微风徐来,酒香与荷香四散飘逸,游人闻到后,身心清爽,不饮而醉,曲院风荷也因此得名。

位于清波门附近的柳浪闻莺公园种植了大量垂柳,配合紫楠、雪松、广玉兰等大乔木,以及海棠、碧桃等观花植物,让人忍不住临水眺望。柳浪闻莺在南宋曾是帝王御花园[5],这里视野开阔,春季蜂围蝶阵,杨柳依依,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3.3 建筑的设置

西湖水面很广,在景观的设置上常使用景观节点[6]吸引视线,各色建筑因此被广泛建造。无论是古典园林的传统元素,如亭台轩榭,还是文物古迹,如寺庙古塔,都与自然景观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三潭印月在建筑设计上独具匠心,作为西湖最有代表性的景点,有“小瀛洲”之称。三潭印月是西湖最大的岛,从平面上看形似一个“田”字,小瀛洲处于田字的中心,与外部一圈陆地凭借堤坝相连,做到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三潭印月最令人惊叹的就是利用建筑节点划分视线轴,由南向北的我心相印亭—迎翠轩—木香榭—开网亭—九曲桥,以及由西向东的木香榭—花架亭,组成了两组景观轴,分割水面。在我心相印亭中凭栏远眺,可以看到水面上的三座石塔,相传是苏东坡所建,优美典雅。我国将这一美景放在了1元人民币背面,也证明了它的魅力。亭子的设计也十分巧妙,一面是粉墙,一面是走廊,其余几面用立柱支撑,人站在走廊上可以欣赏到整个湖面,没走到亭子也能通过漏窗看到几分框出的景。这个设计在整个西湖景区内独此一处,湖光山色以建筑为画框[7],这在古典园林中也是常用的手法。从我心相印亭到北面的先贤祠,中间建造了数个亭台轩榭,几乎包含了所有园林建筑形式,大量漏窗的使用让游人移步易景,景观视线变得更加丰富。九曲桥等园路连接增强了游赏的趣味性,景观面疏密有致,宛转曲折,这也是古典园林含蓄之美[8]的体现。

说到建筑,与水景关系最紧密的就是桥。在西湖众多桥中,断桥最为著名,据说它在唐朝就已建成,一端跨在北山路上,一端连接白堤,人在断桥上漫步,可以直接看到孤山公园的景色,如果在天气较好的秋季,还能欣赏到平湖秋月的湖光山色之景。桥在大部分现代公园中起的都是连通空间的作用,而断桥还有观景平台和聚集人群的作用[9],这是十分难得的。

4 西湖景观空间的营造

景观空间[10]是园林景观艺术形式的一个基本概念,主要类型有植物、建筑、水体和地形。西湖自身优越的山水条件,加上历代人的修建雕琢,如今的景观值得现在的公园学习和应用。在历史上,西湖的开发就是为了水利建设,直到近代才将城市逐步搬到沿河的陆地,建立了自然历史相统一的名胜景区。西湖边有大大小小的历史建筑、碑刻、遗址等,都与自然景观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在现代公园的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规划与设计分离,建筑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等。像西湖这样的大尺度绿地,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西湖整体的景观布局很有韵味,湖面虽然阔大,但能看到尽头,水边不设置围栏,增强了游人的亲水体验感[11]。大大小小的景观分布在岸边,湖中间是传统园林“一池三山”的形式,加上几条堤岸的连通,整体上给人是一个公园的游览感受。在平面上,人无论位于西湖的哪一点,都能够欣赏到眼前和远处的景致。在高差上,雷峰塔、保俶塔、城隍阁等建筑塑造了一个个节点,丰富了纵向景观空间。巧妙的是,這些塔依山而建,塔的高度与山的走势基本也是协调的,在视线上不会给人太突兀的感觉。雷峰塔、保俶塔和城隍阁在位置上构成了三角形,两座塔形成的制高点统领整个湖面,在平坦中有了小高潮。水面是西湖面积最大的部分,古典园林讲究“大水宜分,小水宜聚”[12],西湖将大周边的小水面整合规划,建立了各色小公园。中国山水景观格局受山水画影响很深[13],建筑只是其中的点缀,存在的意义也主要是衬托山水,而西湖的建筑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比如东面的集贤亭、北面的镜湖厅[14]、南面的西泠亭,它们的周边多为植物组团,少有其他人工元素,在亭中观景,视线也变得更加开阔。

西湖山水格局的另一大成功之处在于它与城市的融合。西湖的东面是杭州的城区,临湖的是湖滨银泰,繁华的商业区近临湖水,中间设置了一处广场分隔,供附近的居民日常活动。这种规划方式在中国城市中十分少见,在商业区的高楼上可以俯瞰湖面的美景,夜间更加精彩,湖上昏黄的灯光配着商业区闪耀的夜景,不仅不显得突兀,甚至有一种自然与城市、现代文明与古典园林的共生共存、在矛盾中统一的韵味。

提到古典园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苏州、扬州的各类名园,如拙政园、留园、个园等一些小的私人宅邸,它们“巧于因借,精在体宜”[15],堆山叠水,小中见大,内涵丰富,秀丽典雅。与北方园林相比,南方园林虽然没有那么气派和宏大,但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运用。西湖作为一个古典园林营造集大成的公园,它的山水体量比一般的南方园林更大,文化建筑、古迹是它塑造文化景观的一大特色。在西子湖畔分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古迹遗址,如苏小小墓、秋瑾墓、湖心亭等,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显得如诗如画,吸引着行人前去游玩欣赏。

5 结语

西湖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典园林,山水处理别具一格,景观空间与城市规划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现代的城市公园在借鉴古典元素和自然式的造景模式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考虑景观格局与人的活动是否协调,一味地照搬优秀案例是不可取的。必须在前期对地块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只有了解周边环境和地形特征,考虑到人性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才能设计出更适合城市的现代公园。如今,我们的公园设计的理念和水平比千年以前更加自由和先进,对于前人留下的优秀造园手法要学会借鉴,要将其与当代人的审美结合起来,以丰富现代园林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 徐利平,孙曙焰.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分析——以杭州西湖郭庄为例[J].农业与技术,2021,41(03):142-144.

[2] 刘聪,祝遵崚,马朋.古典园林的空间思维意识——大观园景象构成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78-79.

[3] 陈晨,祝遵凌.声景在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91-92,95.

[4] 张知祺,耿植荣.镇江“城市山林”景观设计的运用——以南山绿道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1):181-182.

[5] 陈晨,祝遵凌.自然元素在城市建筑艺术中的应用——以南京桦墅为例[J].设计,2018(09):141-143.

[6] 祝孔熙,圣倩倩.舟山新木姜子幼苗在室内外生长节律的对比分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8,37(05):69-72.

[7] 圣倩倩,祝遵凌.南京市7种适生彩叶植物抗NO2能力研究及其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38(8):81-88.

[8] 圣倩倩,徐晶圆,宋敏,等. NO2胁迫下38种园林植物的形态伤害指数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0,40(12):151-158.

[9] 圣倩倩,何文研,刘宇阳,等.植物生理信息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6):8-15.

[10] 圣倩倩,戴安琪,宋敏,等. NO2胁迫下两种鹅耳枥的光合生理特性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5(2):10-16.

[11] 圣倩倩,高顺,顾舒文,等. 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西部林业科学,2021,50(3):171-176.

[12] 李丰旭,祝遵崚.“嬗变”——古典园林意境影响下现代景观的继承与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66-67,70.

[13] 史欣冉,祝遵凌.南北山水画地域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54-55.

[14] 张丹,圣倩倩.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泰州梅兰芳公园为例[J].设计,2018(22):96-97.

[15] 孙逸凡,祝遵凌,孙威.关于当今城市景观建设中场所精神的探索——以西安城市景观的营造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84-85.

作者简介:彭玮莹(2000—),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景观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园林
从古到今,浅谈风水理论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漏窗的艺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