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研究综述
2021-09-24裴学进佘超
裴学进 佘超
[提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培育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发表了很多重要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目前学界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丰富内涵、培育路径、培育意义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但还留下不少空间需要我们加以进一步探索,如要丰富研究领域、扩宽研究视角、深化研究层次等,以更好地“学懂弄通做实”。
[关键词]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
[作者简介]裴学进: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佘超: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和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发表了很多重要论述,为实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N].人民日报,2015-03-01(01).
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指引”。学界对其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将其做一简要梳理和评析,并展望其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渊源的重要论述研究
习近平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9.]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重渊源。
(一)源自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道德和经济两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沈壮海等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分别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描绘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理想目标;彰显着马克思主义致力解放全人类、建立公平公正社会秩序的美好愿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参见:沈壮海,段立国.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战略思想研究[J].东岳论丛,2017(06):15.]黄蓉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恩格斯所描绘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以及邓小平所提出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都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层面的本质要求。[参见:黄蓉生.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论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6.]
(二)傳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体来说,学者们主要从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这一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渊源进行了考辨。王学俭等认为,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思想根源,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根基和基本源泉。”[参见:王学俭,郭绍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重点问题 ———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讲话[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6(01):84.
而高艳杰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骨架由儒、佛、道三家撑起,这三家的思想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其共同构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参见:高艳杰.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73.]。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继着“仁义礼智信”“民贵君轻”“天人合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为公”“敬业乐群”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核心价值,彰显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为其奠定了民族认同的思想基石。[参见:沈壮海,段立国.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战略思想研究[J].东岳论丛,2017(06):15.]
(三)汲取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
当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黄蓉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以“和而不同”的精神广泛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它不仅在形式表达上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而且在内容上也汲取人类文明成果的有益养分。[参见:黄蓉生.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论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6.]石海兵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发展最坚实的灵魂,其培育和践行需要以宽广的胸襟、广阔的视野来看待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明,要善于从不同的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参见:石海兵,王苗.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图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7):25.]再如王学俭等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汲取和融入了人类普遍价值,并且显著地表达和彰显了人类普遍价值。更确切地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普遍价值观的一种科学反映和传承表现,也是人类特定发展阶段或特定社会形态的价值观的历史实现方式。[参见:王学俭,郭绍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重点问题——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讲话[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6(01).]
(四)彰显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高艳杰从价值和道德两个角度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时代进步的引领作用,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时代精神中引领时代进步潮流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里的重要内容。[参见:高艳杰.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75.]沈壮海认为,时代精神正是在回应、解决时代问题当中得到最生动最形象最有力的展现,核心价值观也只有与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时代问题紧密结合才能最真切地获得时代精神的滋养,更加凸显其时代价值。从时代精神中获得滋养并充分反映时代精神,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焕发时代感召力的基础和前提。[参见:沈壮海,段立国.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战略思想研究[J].东岳论丛,2017(06):16.]
二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的重要论述研究
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8],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学界围绕这个论域进行了多维度的阐释和解读。
(一)构成要素方面
学界对此问题的学术成果较为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有:石海兵等学者从“五个维度”的整体性要素来把握其结构:一项基础工程的历史发展维度;两个现实依据的现实挑战维度;三条培育原则的理论渊源维度;四个重点对象的对象维度;五条着力途径的实践维度。[参见:石海兵,王苗.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图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7):23.]韩振峰以“十个中观要素”概括了其框架,即重要意义论、重要地位论、基本内容论、思想渊源论、培育目标论、培育原则论、培育重点论、培育载体论、培育方法论、培育环境论。[参见:韩振峰.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个基本思路[J].今日浙江,2015(14):22-23.]
(二)核心要义方面
目前学界主要从两个维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一,核心思想方面。沈壮海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鲜明体现;是国家、社会与公民的价值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参见:沈壮海,段立国.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战略思想研究[J].东岳论丛,2017(06):16-17.]袁新涛认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重要论述,是“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和个人的德的有机统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参见:袁新涛.习近平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21.]其二,本质内涵方面。佘双好认为,从时代维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当代中国的价值观;从结构维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划分为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从思想资源维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的价值观。[参见:佘双好.构筑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学习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01):7-8.]王学俭等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是指其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标定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明确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推崇国家大德、社会公德和個人品德。[参见:王学俭,郭绍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重点问题——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讲话[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6(01):85-86.]
三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重要论述研究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这“指明了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举措和路径遵循”[王易,田雨晴.习近平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贡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1):45.]。学界就此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阐释:
(一)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着眼点
自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以来,这个问题便成为习近平关于社会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翁铁慧指出,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时代命题,把价值观的培育同“培养什么样的人”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在学生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立足点和着眼点。[参见:翁铁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任务和关键抓手[J].思想理论教育,2018(08):45]韩震等进一步揭示了培育时代新人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认为,培育时代新人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这不仅体现在培育时代新人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和目标,直接影响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成效;更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时代新人确立了坚定的政治原则,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明晰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参见:韩震,王临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演进与现实路径[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24.]戴木才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影响的角度指出,“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更加入情入理、可亲可信、具体实在、深入人心,充满时代特点和生活气息。[参见:戴木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J]道德与文明,2017(11):7.]此外,张兴华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一重要思想对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参见:张兴华.培养时代新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37.]。
(二)重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功能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67.]学界对此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其一,重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功能。肖贵清指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落脚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上来。[参见:肖贵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9.]陈泽环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使其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又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参见:陈泽环,马天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讲话的体会[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07):59.]其二,注重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熔铸功能。李安林指出,文化熔铸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实践途径的整合、内化和外化的联结以及社会整合与建构功能的发挥。[参见:李安林.文化熔铸: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04):36.]李安林观点中所指的文化主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重视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
习近平指出:“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5.]不少学者就此提出了很多独到见解。韩震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不但对于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度化、长效化的科学路径。[参见: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意义及其进路[J].行政管理改革,2017(08):4.]辛向阳认为,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参见:辛向阳.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01):25.]孙伟平也提出,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清除封建专制和“人治”观念的残余,弘扬现代法治精神,厉行法治,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对于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用法律的权威增强广大民众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意义重大。[参见:孙伟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中国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8(12):48.]
(四)注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8.]围绕这个问题,学界从不同视角就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阐述。陈士宏认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是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要在不断追求崇尚道德、敬畏道德风范、遵守道德底线、践行道德实践的过程中,使人民群众自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见:陈士宏.习近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05):14.]沈壮海等提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家教家风、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治理、融入党风、政风与官德建设、贯穿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参见:沈壮海,段立国.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战略思想研究[J].东岳论丛,2017(06):17-18.]
(五)要抓好“四类”重点人群
针对这一重要论述,学界提出的观点主要有:其一,抓好领导干部。黄坤明认为:“要推动党员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做表率,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以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用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黄坤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7-11-17(06).]其二,抓好公众人物。董静认为,作为公众人物更要修身律己,不断校准人生航向,担当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承载者、宣传者和践行者,为社会传播正能量。[参见:董静.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76.]其三,抓好青少年。陈赵阳认为,要引导少年儿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着力于发挥少先队的影响。[参见:陈赵阳.引导少年儿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着力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论述[J].教育探索,2017(05):74.]其四,抓好先进模范。沈壮海等学者认为,加强对模范人物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模范人物学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意识,引导模范人物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积极传播者和有力带动者。[参见:沈壮海,段立国.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战略思想研究[J].东岳论丛,2017(06):20.]
四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的重要论述研究
习近平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3.]基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习近平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做了多方面阐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24.]学者就此做出以下阐释:其一,接续民族“血脉”。民族“血脉”承载着每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最终汇聚为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张智提出,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接续民族精气神之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接续中华民族精神血脉、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选择和重要部署。[参见:张智.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70.]其二,构筑民族力量。黄坤明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铸魂工程;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挺起民族精神脊梁的战略支撑。”[黄坤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7-11-17(06).]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3.]学者围绕这一重要论述做了深入研究。张国祚等指出,新时代提升文化软实力要全面融入核心价值观,要将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的生命力。[参见:张国祚,刘存玲.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软实力提升[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09):88.]李凤亮等指出,这一论述表明为了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及塑造大国强国形象,我国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和功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参见:李凤亮,杨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安全论述的哲学底蕴探析[J].学术研究,2021(01):2.]还有汪信砚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无非就是其文化的对内吸引力和对外吸引力的统一,而要提升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对内吸引力和对外吸引力,都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见:汪信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N].光明日报,2019-03-04(15).]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
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3.]“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2.]针对该论题,学界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一,筑牢共同的思想基础。陆卫明等认为,一旦离开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失去科学合理的价值导向,社会成员就会失去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社会发展就会陷入混乱状态。[参见:陆卫明,曹芳,吕菲.论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阐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100.]其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李益杰等提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是应对西方国家价值观渗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参见:李益杰,郭华鸿,李泳璇.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J].党史文苑,2017(08):66.]其三,为日常生活工作提供遵循。张智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建构了意义系统,为人们日常思维确立了价值范型,为人们日常交往提供了价值准则。[参见:张智.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71.]
五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理论品格研究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1.]这赋予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和实践特征。
(一)强烈的时代特征
习近平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随时代的情势变迁而创新。有学者提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开放的包容性、崇高的道德性、广泛的大众性等时代特质。[参见:江舶诚.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8:12.]此外,李益杰从“新时代发展的新指向”的角度提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要求,彰显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时代使命,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参见:李益杰,郭华鸿,李泳璇.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J].党史文苑,2017(08):67.]
(二)浓厚的民族特征
王永贵认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既承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也批判地吸收了国外核心价值观的可取元素,彰显了历史的传承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参见:王永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定位、精神实质及着力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6):3.]黄蓉生等指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论述,很好地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思想理念,汲取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体现出浓郁的民族性。[参见:黄蓉生,石海君.论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鲜明时代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18.]
此外,马忠等学者认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其德性特征与中国传统道德政治观具有一致性,其建构与“修齐治平”思想具有契合性,与民族文化紧密关联。[参见:马忠,周洲.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3.]
(三)显著的实践特征
黄蓉生等指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贴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大理论成果,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价值引领,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推动力量,这充分展现了其广泛的实践性特征。[参见:黄蓉生,石海君.论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鲜明时代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19.]郝潞霞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各项工作的实际落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实践性思维的重要体现,由此,实践性也成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显著特征。[参见:郝潞霞,韩建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研究[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5(05):07.]
六 评论与展望
学者们从不同维度和视角阐释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并取得了丰富成果,广大群众通过这些阐释,深化了对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理解与认识,坚定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信仰,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但是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学界对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过于集中几个方面探讨而导致对其研究的广度不够,侧重单一方面阐释性研究而导致对其整体性把握不够等。另一方面,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无止境,这就预示着理论阐释也是无止境的。伴随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的深入推进,表征着对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理解读也提升到了新阶段,这两个方面都呼唤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一)要丰富研究领域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新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新境界。学界对此做了深入阐释,当前已有的研究领域多集中于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要义内涵、路径培育、重要意义等方面,而对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几个方面重要论述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
1.习近平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背景”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指出:“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进一步凸显了思想文化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07.]
2.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条件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16-117.]
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蕴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蕴从此前侧重意识形态方面提升到整个国家精神和人民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上来。
4.习近平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要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重要论述等,都是未来我们研究上需要丰富和拓展的领域。
(二)要拓宽研究视角
从研究视角的广度来观照目前的研究成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目前的研究成果多数是从静态的、实体的视角进行的,相对来说,只有少数是从动态的、关系的角度来把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这也正是学界未来努力的重要方向。
1.要把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放到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发展史中来凸显其创新性。正如习近平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8.]习近平的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把“人民”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8.]这表明,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是占统治地位思想的主体,而核心价值观是占统治地位思想的“内核”,也就说明统治阶级是核心价值观的“主体”。这是在此前关于占统治地位思想主体(也即核心价值观主体)的基本认知。而习近平首次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各族人民”,从而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主体地位相结合。
另一方面,把“认同”提升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回顾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从中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把“灌输”作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列宁的“灌输理论”。“我们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列宁.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9.]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延续了这一传统,在不同场合多次论及“灌输”。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在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中,曾经在中国军队中灌输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改造了中国的军队。”[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1.]江泽民也指出:“一定要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并真正深入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的头脑之中。”[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33.]同时,习近平在此论断中,也把“认同”提升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之一,实现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路径从“灌输”扩容为“灌输”和“认同”。
此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党章和宪法修正案之中,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重大创新。
2.把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和当代西方国家价值及其治理理论进行横向比照,以彰显其对当代西方价值及其治理理论的超越。如习近平关于“价值观最大公约数论断”同西方的重叠共识理论都蕴含着用“异中求同”的思维方式来培育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但二者在具体运用上有很大差别。
西方“重叠共识”的中心课题是如何确保不同或对立之学说的公民不致因其所持的学说或观点的不同而出现对民主政体的意志冲突?答案只能是,在各不同学说(它们是支配公民们不同社会立场的基本学说)之间寻求互相间的重叠共识面。[参见:万俊人.政治自由主义的现代构建——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读解[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584.]因此,“重叠共识”中内蕴的“异中求同”思维方式在实践中的体现、外化就是“在现代多元社会中,尊重主体意识和利益意识日益凸显的公民在各自认同互不相容的完备性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的基础上,寻求他们一致认同作为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正义”(即“先认异”,“后求同”)。在习近平提出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论断中所包含的异中求同思维方式,在具体运用上则是“先求同,后认异”,即在引导民众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尊重民众认可其他价值观。
(三)要深化研究层次
目前研究中多数停留在对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某一方面阐释型研究,像如何培育、培育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的重要论述等。应当客观肯定這种单一阐释性研究的积极意义,但随着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推进和对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研究的推进,都需要我们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研究的层次,如要揭示出习近平在不同阶段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内在理路和主线,尤其要从对其单一方面阐释性研究转向对其作整体的建构性研究,要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即从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学理渊源、主要内涵、逻辑结构、理论品格、创新之处、时代价值和实践指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学理上揭示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已经形成了一个逻辑周密、结构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此才能在新时代为广大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