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体小说与象征手法

2021-09-24尼卡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5期
关键词:克利斯莱茵河朵夫

尼卡

一、音乐小说:音乐家主人公和交响乐曲式结构

罗曼·罗兰曾写信告诉友人:“我要写一部音樂小说。”这部音乐小说指的正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纵览这部作品,无论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篇章结构的布局,还是在语言节奏的把控以及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音乐性。

从人物原型来看,克利斯朵夫身上有着贝多芬的影子。贝多芬除了是音乐大师,还被萧伯纳称为“反抗性的化身”。而罗曼·罗兰也将其坚毅勇猛的性格,以及不向贵族低头的反抗精神,融入了克利斯朵夫的形象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具体感受一番。

首先,克利斯朵夫的家族虽然祖孙三代都是音乐家,却一直依附于当地的大公爵。克利斯朵夫对这种难堪的地位从小就表现出抗拒:6岁时,他挥拳反击贵族少年的欺辱;11岁时,他因为要给不懂音乐的贵族们表演,还必须亲吻他们的手而感到屈辱;14岁时,他被贵族夫人奚落,写了极具反抗意识、十分大胆的回信……

其次,克利斯朵夫对音乐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万事万物在他心中都能变成音乐。一次,年幼的克利斯朵夫因不愿练琴,被父亲赶到了又脏又暗的楼梯上。悲伤使他的感觉变得格外敏锐,屋外莱茵河的水声由此激发了他的音乐灵感。小说中这样写道:“克利斯朵夫简直看不见那片水了;他闭上眼睛想听个清楚。连续不断的澎湃的水声包围着他,使他头晕眼花。……波涛汹涌,急促的节奏又轻快又热烈地往前冲刺。而多少音乐又跟着那些节奏冒上来,像葡萄藤沿着树干扶摇直上:其中有钢琴上清脆的琶音,有凄凉哀怨的提琴,也有缠绵婉转的长笛……”克利斯朵夫的音乐天分,使他能够明白学者所说的“宇宙空间包含着音乐”,而这部小说则是用文学的形式,将音乐“镶嵌”在文字之中。

小说的结构也极具音乐性。罗曼·罗兰独具匠心地采用了交响乐四乐章的曲式结构来构建小说的框架。具体而言,整部作品一共分为四册,相当于交响曲的四个乐章:第一册由《黎明》《清晨》《少年》三卷组成,犹如交响乐的序曲,描写了主人公少年时代的生活以及他的感官与感情的觉醒;第二册的《反抗》《节场》二卷,构成交响乐的第一乐章,表现了主人公与社会的激烈冲突;第三册包括《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三卷,可视为交响乐的第二乐章,其氛围和第二册的热情与憎恨形成对比,“是一片温和恬静的气氛,咏叹友谊与纯洁的爱情的悲歌”;第四册的《燃烧的荆棘》《复旦》二卷,采用了交响乐中“快板”和“急板”的节奏,“写的是生命中途的大难关,是‘怀疑与破坏性极强的‘情欲的狂飚,是内心的疾风暴雨”;此外,小说的结尾部分可视为末乐章。

在这种结构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成败得失等各种对立的因素搭配组合在一起,彼此冲击应和,形成交响乐旋律的“激流”,最后趋于和谐与统一。整个作品气势浩荡,浑然一体,鸣响着人道主义与英雄主义的强音。

二、心灵小说:以情感推动情节的发展

作为一部独具特色的音乐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区别于其他作品的显著艺术特点还在于:一般的小说是由情节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而这部小说则是由人物的心境变化带动情节的发展。

罗曼·罗兰曾表示:“音乐小说的材料应该是情感,而且首先是那种最具人性、最普遍的并尽可能强烈的情感。人物的存在实在只是为了成为这种情感的载体,情感在他身上体现,他生活在情感中,主宰它或为它牺牲。……音乐小说应该是来自心灵本质的情感的自由盛开。”《约翰·克利斯朵夫》正是这样一部具有强烈音乐性的抒情史诗。小说讲述了克利斯朵夫的一生,但实际上他的人生经历并不离奇复杂,小说的情节也较为简明单一。克利斯朵夫的少年、初恋、家境、出逃、遇友、作曲、演奏等经历,小说固然都有清楚地交代,但它们都不是表达的重点,小说所着力刻画的是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他对一切遭遇的内在感受才是故事的内核。譬如情感、考验、启示、热情、憎恨、反抗、温和、恬静等复杂的心理感受,才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作为音乐小说,着重描写和真正想要表现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几次重要的情节转折点,如克利斯朵夫逃亡法国、隐居意大利等,都是主人公的心境发生了变化而引发的行动。

三、长河小说:篇幅宏大、象征意蕴丰富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另一独特的艺术成就,还在于它的“长河小说”的结构形式。在法国文学中,“长河小说”原本仅指篇幅浩大的长篇小说,但因为这部作品宏大的篇幅和恢弘的气势,这一名词从此成了一个赞语。

此外,这部作品中也有许多与“河”有关的意象,如“生命之河”“音乐之河”“自然之河”“思想之河”“心理之河”等等,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生命之河”。河与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河的流动性能够很好地表达生命的自由涌动,以及人生的坎坷曲折、跌宕起伏。于是,罗曼·罗兰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生命之河的意象:“生命的狂流”“力的巨潮”“灵魂随波逐流”“像在岩石中间奔泻的急流”“生命的大河”“悲惨生活的浪潮在生命的底下流动”“灵魂在无垠的太空游泳”这样的短语在书中比比皆是。生命之河,既象征着主人公不断反抗的一生,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生命价值的不懈追求。

著名翻译家傅雷在本书的《译者弁言》中表示:“莱茵这条横贯欧洲的巨流是全书的象征。所以第一卷第一页第一句便是极富于音乐意味的、包藏无限生机的‘江声浩荡……”书中的莱茵河便是自然之河的象征。在小说的开篇,在写克利斯朵夫的出生前,作者首先描写了莱茵河的声响:“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而在小说的结尾,濒临死亡的“克利斯朵夫看到自己肘子靠在楼梯旁边的窗槛上。他整个的生涯像莱茵河一般在眼前流着。……”可以说,莱茵河伴随了克利斯朵夫的一生,他出生在莱茵河畔,结识朋友在莱茵河畔;身处异国时,眼前浮动的是莱茵河;临终弥留时,耳边听到的仍然是莱茵河的涛声。这些亘古不绝的江河“断片”,形成了一条贯穿故事始终的自然之河,象征着克利斯朵夫奋斗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充满张力的心理能量,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深情。

猜你喜欢

克利斯莱茵河朵夫
用善良的情感写出的好书
《约翰·克利斯朵夫》故事梗概
《约翰·克利斯朵夫》选文精读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治黄的挑战和对策:来自欧美治河史的启示
穿紫河:常德的“莱茵河”
达摩克利斯之剑
A Warrior as well as Idealist
莱茵河治理
克利斯朵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