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叩问自由与真诚

2021-09-24红鲤鱼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5期
关键词:克利斯朵夫

红鲤鱼

一、重视自我,追求自由生命

《约翰·克利斯朵夫》展现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其中对自由生命的向往与追求一直贯穿于他坎坷的一生。

自由生命的重要特征在于发现自我,实现人格独立。克利斯朵夫的独立人格早在他7岁时就有了充分的体现。因为自小就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在祖父和父亲的极力攀附下,克利斯朵夫得以为贵族们进行表演。演出相当成功,全场掌声不断。这时,父亲让克利斯朵夫向台下飞吻,并向权贵所在的包厢致意。这在当时不过是演出后的传统环节,但出人意料的是,克利斯朵夫对此却相当抵触。因为他敏锐地感觉到人们鼓掌并不是因为喜欢他的音乐,而是把他当作“古怪的动物,跟亲王动物园里的珍禽异兽一样”。

为了“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克利斯朵夫一反家族的传统——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依附于当地权贵、以“侍奉贵人”为荣,勇敢地与他们决裂,挣脱了封建束缚,投身到了他想象中的民主自由的法国。然而,他到了法国才发现这里的一切都被金钱主宰着,包括艺术。这时,摆在克利斯朵夫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随波逐流,甘当金钱的奴才,听从资本的指挥,成为巴黎人心目中的有价值的人,实现奴才的但绝不是人的价值;一条是逆水行舟,同整个腐化的社会斗争,在改造社会、改革艺术中发挥才干,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克利斯朵夫坚决地选择了后一条路,为此,他得罪议员而被取消了演出;他的作品被别有用心之人故意演砸,招致了许多喝倒彩、误解和批评;他丢掉了几份教课的差事,生活又陷入了窘境。幸而,在志同道合的朋友奥里维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几年的艰难奋斗,克利斯朵夫的作品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他终于功成名就。

需要注意的是,克利斯朵夫对封建束缚的反抗、对自由的追逐,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一开始表现为横冲直撞地去征讨一切虚伪、矫饰的事物,但随着成长,他也由否定一切过渡到慢慢接受一些现实,并认识到人的自由不过是有限的自由,他只能在大自然的法则中做合乎情理的事。从这个意义来讲,克利斯朵夫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奋斗者,也是自我生命的体验者、思考者和追求者。

二、重构西方精神

《约翰·克利斯朵夫》成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这一时期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高度集中,贫富悬殊加剧,社会腐朽,艺术颓败,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人民斗争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企图瓜分世界,战争风云笼罩着整个欧洲……对此,罗曼·罗兰在这部作品中做了十分写实的描绘。

对于德国,他大胆地揭示并批判了其民族的矫伪和感伤性:“第一先得摆脱那种令人恶心的多愁多病的情绪,……总而言之,全是春花秋月,触景生情,无病呻吟的靡靡之音。……明明无话可说而偏偏絮絮不休!”对于法国,他揭露了其表面歌舞升平、实则喧嚣颓废的虚假文明:一般民众于昏昏沉沉中忙碌地求生活,而不少投机分子,甚至不法之徒却能够大发横财,飞黄腾达;政界肮脏混乱,艺术界利欲熏心,而人们之间的社交充满了虚情假意。此外,对于德、法、英等国的历史积怨和钩心斗角,罗曼·罗兰也以极其敏锐的笔触进行了揭发:“潜伏在欧罗巴森林里的火开始往上冒了。……在东方,前哨战揭开了国际战争的序幕。整个的欧罗巴,昨天还带着怀疑色彩而萎靡不振的,像死了的树林一般的,今天已经被大火包围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厮杀的欲望。战争随时可以爆发。”对战争的准确预言,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远见,也表达了他对人类处境的关注、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感到不安。

同时,作品也表现了“对于善的最后胜利的信念”。作品重点描写了德国人克利斯朵夫与法国人奥里维结下的亲密友谊,以及他与意大利人葛拉齐亚之间的爱情。这一微妙的人物关系,象征性地体现了作者反对军国主义、民族歧视,主张人类和谐一致的人道主义理想。此外,从人物所代表的民族性来看,克利斯朵夫勇敢坚毅,是德意志民族“力”的表现;奥里维是一个纯洁无瑕的理想主义者,具有法国人的广博的修养和洞察人类心理的本领;而葛拉齐亚“像一道清澈的阳光”,奉献给人类以和善、静谧的美。克利斯朵夫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优点,集“力”与“理性”与“美”于一身,从而成了“欧罗巴精神的象征”。

三、涤除虚伪,宣扬真诚

克利斯朵夫最重要的一项个人特征就是纯粹和真诚。他憎恨虚伪,最不能原谅的是不真诚,最不安的是自己替荒谬的剧本配音乐,最气恼的是谎话,最大的誓愿是为真诚而写作,最不满意的是虚假的恭维。就算人家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他不可能因为人家佩服他而对他们发生幻象”,相反,他苛求到有些不近人情,“别人佩服他的地方倘使跟他的真面目相反,他就不容许;凡是把他认识错了而做他朋友的,他差不多会认为仇敌”。

真诚的克利斯朵夫渴望真诚的社会,渴望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然而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人们都戴着伪善的面具,彼此互相猜疑、缺乏信任。德国到处泛滥着理想主义,神圣的艺术变成向权贵阿谀奉承的手段;法国的自由主义毫无约束,绝大部分人孜孜以求的无非是财产、享乐和荒淫。在看到自己所景仰的几位音乐大师的作品里竟也充满了虚伪和造作后,真诚的克利斯朵夫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环境,桀骜不驯的他随即像一颗炮弹一样去“轰击”了音乐宗师。他批评他们扯谎,批评他们缺乏自由和真诚:“德国艺术最要不得的虚伪还不在于艺术家想表现他们并不感到的情操,倒是在于他們想表现真正感到的情操,——因为这些情操本身就是虚伪的……”克利斯朵夫一系列的公开批评和指责,引得音乐界人士开始攻击他,给他的音乐生涯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麻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坚持自己的艺术观念,继续破旧立新。

一直以来,克利斯朵夫都渴望用自己的真诚奏响一曲改良社会的赞歌和凯歌。但在种种的尝试、努力和爆发中,他逐渐认识到改变社会的企求是非常难以完成的,现实不会因为他个人的努力而有所改变。他曾因此一度陷入困境和痛苦中。此时高脱弗烈特舅舅开导他说:“一个人应当做他能做的事。……竭尽所能。”“英雄就是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这为克利斯朵夫和读者都献上了安慰和希望。虽然社会的大环境并没有因为克利斯朵夫的个人奋斗而改变,但在微弱却真诚的实际行动中,我们看到了他与作者所期待的充满爱与美的人道主义之花。

猜你喜欢

克利斯朵夫
用善良的情感写出的好书
《约翰·克利斯朵夫》故事梗概
《约翰·克利斯朵夫》选文精读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
梨一样的苹果
达摩克利斯之剑
A Warrior as well as Idealist
克利斯朵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