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探究性教学的学生自主建构学习

2021-09-24赵敏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小学数学

赵敏芳

[摘 要]自主探究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发挥自身的主观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以“统计与概率”为例,文章分析探究性教学下的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模式,给出有效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自主建构学习;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3-0063-02

探究性教学方式,重视以学生为核心,通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探索、自主发现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在本质的理解,实现学生主动建构的目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应重视探究性教学的应用,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达到自主建构学习的效果,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更新教学认知,探究教学新方法

为了实现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推动学生自主发展,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更新固有的教学认知,学习现代化教学理念,率先为教育主体做出示范与演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接受能力,构建平等、公平的师生关系,引用探究性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趣味化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以“统计与概率”的条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应用探究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显示2019年7月某地的天气情况统计表(如表1),从而利用探究性教学方式,让学生思考“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回想之前所应用的方法,立即想到利用画“√”“○”等方式统计不同天气。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不同形式的统计图。有的小组利用画“○”的方法(如图1),有的小组利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如图2)。随后,教师让学生对不同的数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思考哪种方法表示得更加清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出利用条形统计图可以将各种数据的多少體现出来。

探究性教学方式不但使教师的教学认知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课堂氛围得到良好改善的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愈发高涨。此外,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能够轻松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实现自主建构学习。

二、重视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建构学习方法

学生对于某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疑问时,往往为了解决心中的困惑,急于向教师寻求答案,此时教师不能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利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学习,让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大胆猜测、推理验证的方式,得到想要的答案,从而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体验学习的空间,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建构,使学生的自主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以“统计与概率”中的折线统计图为例,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可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的统计表准确画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分析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内容,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首先,教师可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如表2所示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该数据进行整理,并让学生分别运用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将数据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总结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在呈现数据中有哪些优势。其次,教师引出折线统计图教学主题,让学生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对折线统计图进行深入分析,思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学会通过对比认识到“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都可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与少,条形统计图只能体现数量多少,折线统计图还能呈现物体的变化趋势”。接着,分析与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最后,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之中,使学生更加主动,从而掌握自主建构的学习方法。

在探究性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主观性不断增强,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表达相应的意见与言论,学习也由过去“被动式”向“主动式”发生转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分析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得到良好提升,进而实现自主建构学习的预期目标。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情境的创设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方法,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互融合,将抽象、烦琐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现实存在的,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数学探究热情,为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建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为此,教师可通过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究与解决四个环节,创设多元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建构学习之中,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喜爱数学。

以“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为例,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构建“学校组织运动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学会统计分类。譬如,在多媒体平台上为学生呈现情境“学校组织运动会,小明报名参加跳远、长跑运动项目。小刚报名参加铅球、铁饼比赛等,小红作为运动会的后勤人员,需要为运动员准备食材,食材包括面包、泡面、水等”,让学生根据生活化问题,对学校组织运动会、食材准备等内容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

师:你们知道了哪些已知条件?对已知条件展开划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生1: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运动项目与食材准备。

生2:也可以将运动项目进一步划分,譬如分成长跑、跳远、铅球、铁饼等。

生3:还可以把食材准备进行细致划分,分为食物、水果等。

……

师:同学们的分类标准都十分清晰,接来下自主制作统计表。

生活化情境可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通过对数学问题中已知条件的分析,学生找到运动项目与食材准备的区别,进而在探究性学习中根据自己的统计思路展开自主建构学习,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最终,教师对学生制作的统计图进行评估,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并找到自己学习的侧重点,对此可进行专项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发挥自身的引导与促进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建构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学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