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差异 善追问 辨关系
2021-09-24罗桂珍
罗桂珍
摘 要 近两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出现了有主题的材料作文,这类作文题的审题要注意三点:一是把它同无主题的材料作文区分开来;二是用追问主题的方法从材料中找到写作的抓手;三是如遇到关系型的主题还要揭示二者的有机联系。掌握以上审题要点可以有效提高审题的准确性,但高考作文题目千变万化,要注意甄别,灵活處理。
关键词 材料作文;全国高考卷;写作教学
近两年来全国高考作文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出现了有主题的材料作文。2021全国高考语文甲卷的“可为与有为”、2021八省联考的“铭记历史,迎接挑战”、2020年全国卷Ⅱ的“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2020全国卷Ⅲ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都明确出现“主题”的字样。有主题的材料作文的出现,给作文带来了更多的规定性,如仍沿用原来的没有主题的材料作文的思维方法去审题,会因为审题不当而失分。
有主题的材料作文题审题,有几个审题要点:一是要认清有主题和没有主题的材料作文的区别,即识差异;二是要通过对主题进行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发散思维,在材料中找到写作的抓手,即善追问;三如果主题是关系型的,要揭示两者的有机关联,即辨关系。
一、识差异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高考作文是考场的作文,为了防“套作宿构”,有主题的材料作文比无主题的材料作文规定性更多。如果无视二者差别,会因为审题不当而失分。
没有主题的作文材料没有明示中心,题目自拟。这种材料作文的审题往往是整体理解材料,找准材料的核心观点,材料不必成为论据,论证时可以灵活处理材料,旁征博引材料以外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例如 2021年的全国新高考Ⅰ卷: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材料作文题要求谈启示,没有确定主题,材料共有166个字,材料两句话分两层,结论强调的是强弱会转化。接下来的行文围绕从材料中提炼的这个中心来写就可以了。论据没有规定性,自由选择。
再看有主题的材料作文,以2021年八省联考为例:
①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②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③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④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⑤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⑥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⑦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⑧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个作文已经有了“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但是如果仅仅抓住主题,抛开材料写中国的各个阶段的历史是不合符要求的,因为材料里还提了一个要求“结合上述材料”,可见不是什么历史都可以写,要写的历史应该是材料里的抗美援朝的历史。材料的最后一句结论告诉我们,铭记历史,是要铭记历史中的精神,这个精神要从材料提供的事实中来。材料中蕴含了写作的方向与思路。
通过比较可知,没有主题的材料作文,材料是用来提炼中心观点的。有主题的材料作文主题和材料都给了,两者都要用上,材料要成为论据。
不弄清有主题和无主题的材料作文的区别,容易把两者混为一谈,误以为有主题的材料作文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可用可不用,结果导致离题。事实上,有主题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规定了论证该主题的角度、方向,甚至包含了论证的框架。有主题的材料作文规定性更大,高考作文犹如带着镣铐跳舞,无主题的材料作文要戴的是材料这一个镣铐,有主题的材料作文则像是戴上材料和主题两个镣铐,切不可无视材料的提示,导致失分。
二、善追问
有主题的材料作文,有主题,有材料作为论据,似乎作文就很容易了,原材料都有了,组合一下就可以,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因为要解读出材料的背后含义,需要比较强的阅读理解的能力。不过,由于论证问题往往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的角度,因此,可以用多角度追问来解读材料。这样能弥补阅读能力的不足,助力从材料中找到写作的角度、思路、乃至写作的框架,从而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例如2021年八省联考的作文题,主题是“铭记历史,迎接挑战”,可以追问:①铭记什么历史?②为什么要铭记历史?③要迎接什么挑战?④怎样迎接挑战?
材料共8句(见上文)可分两层。第一层是前七句,第二层是第八句,即最后一句。第一问,铭记什么历史?材料里的讲是抗美援朝的历史,可见第一问铭记的是抗美援朝的历史。第二问为什么要铭记历史?材料的第二层告诉我们要铭记的是历史中的精神,具体是什么精神?要从材料中去找。我们通过细读材料可以发现,材料的每一句蕴含了抗美援朝的精神:第①-③句可知,当时困难很大,敌强我弱,但是我们不怕困难,坚决保家卫国,显现了中华民族有担当,热爱和平的精神。第④句,在前线的情况,用三个数字突出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人数之多,英雄人物之多。这个事实,体现了中国人民勇敢无畏的精神。第⑤⑥句,是后方的情况,材料里面有点出“万众一心”,体现了中华儿女团结的精神。第⑦句,讲的是抗美援朝的结果:保了家卫了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中国人民奉献精神,热爱和平。第三问要迎接什么挑战,这就要调动平时的积累,疫情的挑战,国家贸易摩擦的挑战,世界和平的挑战等等。最后一问,怎样迎接挑战,自然是用材料中分析出来的精神去应对。
又如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试题:
①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②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③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④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⑤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可以向主题追问:什么是“可为”?为什么“可为”?如何“有为”?
然后细读材料,找到写作抓手:
按时间为序,材料可以分两层,第一层是1-4句交代了背景、观点,第二层为最后一句是结论。第一问:什么是“可为”。“可为”是可以有所作为,外部条件允许“为”。材料最后一句明确“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第二问:为什么“可為”。因为“我们心中有阳光”,先进文化的引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因为“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立足于先辈创造的好时代,我们立足于伟大复兴新征程的路上,时代给了我们舞台。第三问:如何“有为”。前辈的榜样有很多,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将和他们一样“有为”。以前人为榜样,我们应该勇敢踏上新征程。选择“有为”而不是“无为”。
通过追问,就找到了主题和材料的关系,为写作找到了抓手,也梳理了思路。
有的时候,主题不是一个完整的观点,依然可以用追问法,例如2020全国Ⅲ卷作文: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这个主题是一个问句,看似没有明确的观点,实则答案隐藏在材料中。可以追问为什么要画像,如何画像,怎样的像是好的像。然后细读材料,找到写作抓手:第一问为什么要画像是因为“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要寻找“镜子”;第二问如何画像,方法是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第三问:怎样的像是好的像?要自我剖析,找到答案。通过对主题追问,能从材料中找到写作的抓手。
善于多角度追问主题,能弥补阅读能力的不足,助力从材料中找到写作的角度、思路、乃至写作的框架,从而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三、辨关系
关系型主题是由两个词语或词组组成,例如“可为与有为”“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铭记历史,迎接挑战”存在有机联系,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容易从中选择一方来写,造成偏题失分。
“可为与有为”,因“与”是连词,可能会误以为“可为与有为”是并列关系,但“可为”是前提,是外部环境允许,而“有为”是实践、结果,故二者不是并列关系,“可为”在前,是前提、基础。“有为”在后,是行动的结果。先有条件,后有结果,因此作文中要先证明大环境“可为”才能顺理成章谈个人怎样“有为”。
“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因为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所以他国面对的威胁也可能是本国将面临的挑战。困难是共同的困难,倾巢之下没有完卵,所以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要携手共创共赢的未来。这两个短语隐含了因果关系。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铭记历史”是基础和途径,只有铭记历史中的精神,才能帮助我们从容“迎接挑战”,可见“迎接挑战”是目的,二者是途径和目的的关系。二者也有时间的顺序,从过去到现在、未来。
类似的还有“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是因果关系,探索是因,超越是果;“拒绝俯视,共创未来”是条件关系,只有平视才能携手共创未来。
关系型的主题或者是互为因果,或者是前提条件和结果,或者是相辅相成等等,要注意揭示二者的有机联系。
四、例外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高考作文题目千变万化,不同的问法就有不同的答法,可以比较不同,提炼要点,但是不可以总结出所谓的“套路”,妄想拿着一个金科玉律去“套”,那是非常冒险的做法,例如这个作文题:
2020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但这个画面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很多车辆堵在路口,一辆卡车的捆绑绳掉了下来,这么拖着走的话,很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一个外卖小哥看到了,他小心地靠近大车,快速把绳子捆绑成团,扔回了车上。一个小小的举动,一份浓浓的善意,感动了许多人。
其实卡车出不出事,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完全可以视若无睹地走开,但是,他心里过不去,而他的“多此一举”,很可能就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大安中学校团委的名义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以“小举动,大温暖”为主题,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个作文题有材料,有主题,但是并不是上面讨论的有主题的材料作文的类型。因为这是写倡议书,材料只是倡议的由头、背景,这与上面分析的高考真题并不是一种类型。写倡议书就要按倡议书的要求来做。
高考要选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高考的题目也是时时翻新,千变万化,用套路往往会被套牢,作文是全卷分值最大的阅读理解题,总结提炼要点只是“治标”,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才是“治本”,“标本兼治”才能无往不胜。
[作者通联:广州市协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