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胆化痰活血方对代谢综合征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肥胖和糖脂代谢的影响

2021-09-24尚浩南刘凯利肖铁刚陈珺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利胆腰围脑血管病

张 强,阮 君,尚浩南,刘凯利,张 力,肖铁刚,陈珺明,王 兵

(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082;3.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上海 201318)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与心脑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的临床症候群,其中包括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和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1]。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有逐渐增高趋势[2],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预防并积极治疗代谢综合征能有效减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症状,减少脑卒中的发病[3-4]。本研究基于对代谢综合征“少阳枢机不利为发病之本,痰瘀为重要病理基础”的中医学认识,观察了利胆活血化痰方对代谢综合征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肥胖和糖脂代谢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①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依据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修订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具备以下3项或更多项即可诊断:中心性肥胖[腰围(中国人)男性≥90cm,女性≥85 cm];高血糖:空腹血糖(FPG)≥6.1 mmol/L或餐后2 h血糖(2hPG)≥7.8 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高血压:血压≥130/85 mmHg及(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空腹三酰甘油(TG)≥1.70 mmol/L;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②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脑梗死者。

1.2入选标准 ①符合上述代谢综合征及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患者;②年龄在18~70岁,男女不限;③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受试。

1.3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者,继发性高血压和(或)高血脂症者;③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精神病患者。

1.4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代谢综合征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联合组91例,男43例,女48例;年龄(60.3±6.7)岁。西药组89例,男40例,女49例;年龄(58.0±8.1)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CTR20170973)。

1.5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健康的生活行为干预,处方参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5]和《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中医诊疗标准》[6]制定。西医组:针对代谢综合征组分疾病进行治疗。如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钙离子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等,控制目标低于140/90 mmHg,合并糖尿病时低于130/80 mmHg,并低盐饮食;糖尿病患者予合理的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控制FPG≤7.0 mmol/L,2hPG≤10.0 mmol/L;如TG≥1.70 mmol/L,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并口服降脂药如他汀类、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贝特类、降脂中成药等,控制TG<1.70 mmol/L。联合组:西医治疗同西医组,同时给予利胆化痰活血方口服,组方:玉米须30 g、虎杖15 g、制半夏6 g、陈皮9 g、丹参15 g,每日1剂,由医院中药房统一煎汤剂400 mL左右,分早晚2次服。2组疗程均为6个月。

1.6观察指标

1.6.1肥胖相关指标 2组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称量体重、身高,计算体质指数(BMI)。测量腰围:患者直立,测量患者髂嵴上缘与肋缘最低点间中间线的长度,在平静状态下脱去外套和鞋帽测量,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1.6.2糖脂代谢指标 2组治疗前后空腹用抗凝管抽取肘静脉血,立即送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常规离心后分离取得血清,应用707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FPG、TG和HDL-C水平,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严格按照说明书测定,根据FPG和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IRI=FPG×FINS/22.5。

1.6.3安全性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记录2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肥胖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体重、BMI、腰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体重、BMI、腰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西医组(P均<0.05);西医组仅体重明显降低(P<0.05),BMI、腰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代谢综合征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肥胖指标比较

2.22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FPG、FINS、I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个月后,2组FPG、FINS、IR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均明显低于西医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代谢综合征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

2.32组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TG、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T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西医组(P均<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西医组(P均<0.05);西医组T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代谢综合征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比较

2.4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且治疗后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

3 讨 论

现代医学对于代谢综合仅是针对其各个组分疾病选用相应的药物分别治疗,这种单一途径、单一靶点的药物治疗很难对于这样多因素影响、机制复杂的疾病产生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现代医学无疗效确切的特效药。因此,针对多途径、多靶点的中药复方便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势。

中医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涉及气血、津液、脏腑,气血津失调,热、湿、痰、瘀互结,致脉络不通,脏腑阴阳耗损,最终导致虚实夹杂之代谢综合征[7]。仝小林教授将代谢综合征归为“脾瘅”,并以郁、热、虚、损四态和肥胖阶段(脾瘅前期)、脾瘅阶段(脾瘅期)、并发症阶段(脾瘅后期)三期来描述这一疾病[8-9]。中医典籍中“凡十一藏取决于胆”的理论认为,少阳胆腑的疏泄功能与全身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具有密切关系。刘渡舟教授认为“凡十一藏取决于胆”的内涵有两方面:一方面对五脏而言,其神志活动取决于胆;另一方面胆又疏泄五脏六腑气血,胆腑疏泄异常,枢机不利,可致机体气血津液输布、运化失常,引发气滞、痰阻、血瘀[10]。本课题组综合各家研究及临床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认为少阳枢机不利为本病发病之本,痰瘀为重要病理基础[4],故采用清热利胆、化痰活血之利胆化痰活血方治疗。方中玉米须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减轻体重、降压、降糖和降脂作用,可防治代谢综合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11-13]。虎杖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降血糖等作用[14]。半夏和陈皮配对合用,功在化痰,动物实验证实二者可能通过PI3K和p-Akt通路调控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β-半乳糖苷酶水平而起延缓衰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5]。丹参活血化瘀,有明显扩血管、降血脂、降血压和降血糖作用,可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后中医组体重、BMI、腰围、FPG、FINS、IRI、TG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西医组,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西医组,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提示利胆化痰活血方对代谢综合征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具有减重及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利胆腰围脑血管病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利胆退黄夸茵陈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的影响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