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脂异常不同证候患者血清NF-κB、ET-1特点及与证候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1-09-24安炤泫杨惠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25期
关键词:阳虚证内皮证候

安炤泫,赵 颖,杨惠民

(1.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2.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体力活动的逐步减少,血脂异常的患病人群出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和特点[1]。血脂异常通常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也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异常[2],该疾病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血脂代谢异常过程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而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内皮素-1(ET-1)均参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发生发展[4-5]。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血清ONOO-浓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痰浊阻遏证及脾肾阳虚证血脂异常患者的证候程度,与证候程度呈正相关[6],说明从内皮损伤角度进行血脂异常不同证候特点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本研究应用横断面现场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研究了血脂异常状态下痰浊阻遏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血清NF-κB、ET-1表达特点及与中医证候评分的相关性,旨在为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血脂异常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7]中所制定的相关标准:血清TC>5.18 mmol/L,或TG>1.7 mmol/L,或HDL-C<1.04 mmol/L,或LDL-C>3.37 mmol/L。

1.2血脂异常状态下中医证候的辨识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章节所制定的相关标准。①痰浊阻遏证:主症为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麻沉重;次症为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滑腻,脉弦滑。②脾肾阳虚证:主症为畏寒肢冷,眩晕,倦怠乏力,便溏;次症为食少,脘腹作胀,面肢水肿;舌淡质嫩,苔白,脉沉细。

1.3研究方法 纳入2018年1—7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住院且符合上述诊断及中医证候辨识标准的血脂异常患者78例,年龄27~79岁,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肾阳虚证组39例和痰浊阻遏证组39例。收集2组患者人口学资料;采用ELISA法测定2组患者血清NF-κB、ET-1水平;根据中医证候量表中条目对2组患者进行证候程度的赋分,满6分者为确定证候,根据评分量化患者证候的严重程度,分析血清NF-κB、ET-1水平与中医证候评分的相关性。

2 结 果

2.12组患者人口学资料比较 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血脂异常患者人口学资料比较

2.22组患者血清NF-κB、ET-1水平比较 痰浊阻遏证组患者血清NF-κB、ET-1水平均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血脂异常患者血清NF-κB、ET-1水平比较

2.32组患者血清NF-κB、ET-1水平与中医证候评分的相关性 脾肾阳虚证组和痰浊阻遏证组患者血清NF-κB水平均与各自中医证候积分呈正相关(r=0.340,P<0.05;r=0.682,P<0.001),血清ET-1水平与各自中医证候评分未见明显相关性(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血脂异常血清NF-κB、ET-1水平与中医证候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相关报道显示,中国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1.9%[9]。血脂异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10],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中医药疗法由于具有综合调理和兼顾他病的特点,用于防治血脂异常有独特的优势[11],而证候辨识是应用中医药诊疗的核心过程之一。证候是疾病病因、病性、病位及正邪盛衰关系的具体体现,是制定立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因此对于血脂异常不同证候的深入研究,对于中医药防治血脂异常是大有裨益的。

血管壁和血液之间的通透性屏障是血管内皮,其发生损伤时可释放细胞因子,诱导白细胞黏附、渗出以及促进血栓形成。血脂异常时可以出现脂质分子积累,诱发炎症、氧化应激反应[12],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紊乱[13],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性疾病的发生[14]。Gimbrone[15]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展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较明确的相关性。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痰浊阻遏证和脾肾阳虚证是血脂异常患者的主要证候,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部分指标可以反映证候的不同,ONOO-浓度升高可能导致脾肾阳虚证血脂异常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16-17],证实血管内皮紊乱与血脂异常不同证候特点有关。

NF-κB在炎症、细胞增殖与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18]。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刺激时,NF-κB被激活,其可通过调控泡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从而引发级联炎症反应,加剧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基底膜的破坏[19-20]。ET-1是血管收缩肽的一种,广泛存在于血管内皮中,具有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黏附分子释放的作用[21];高脂状态下内皮细胞功能出现障碍后,其大量释放,可致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引起血管痉挛,其血清水平可以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22-24]。

痰浊是体内津液代谢障碍,脏腑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病理产物,痰浊形成之后又可转为致病因素。痰浊作为有形实邪,其性黏滞,易凝结于血脉,损伤脉道,变生他病。《诸病源候论》中指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本研究发现,痰浊阻遏证患者血清NF-κB、ET-1水平均高于脾肾阳虚证患者,说明痰浊阻遏证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程度重于脾肾阳虚证患者,且NF-κB、ET-1水平变化特点与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的中医病因病机相一致,从新的角度阐发了证候特点,同时为“有形实邪”在物质学基础研究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

痰浊性黏,凝滞成癖,随着痰浊阻遏证候严重程度的增加,痰浊对于血脉的影响逐渐明显。脾肾阳气亏虚,运化无权,阳气的固护功能失司,随着脾肾阳虚证候严重程度的增加,阳气对于脉络的保护作用出现减弱。本研究相关性分析显示,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血清NF-κB水平随着中医证候评分的增加而增高,提示血清NF-κB水平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和脾肾阳虚证的证候严重程度。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血脂异常脾肾阳虚证向痰浊阻遏证发生转化的情况。脾肾阳虚,脾阳虚无力化水饮,引发膏脂的化生、输布、运化障碍;肾阳虚无力温津液,运化和温煦的功能衰弱,引发命门之火不足,津液气化功能不及,清从浊化,湿聚成痰,津液成饮,发为痰浊阻遏证。故在治疗血脂异常脾肾阳虚证时,建议加用温化痰饮的药物,防止“因虚致实”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血脂异常患者的血清NF-κB、ET-1水平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各自证候特点,NF-κB水平能反映患者的证候严重程度,但血清NF-κB、ET-1水平逆转程度是否能反映中医药疗法治疗血脂异常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阳虚证内皮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实脾散治疗脾肾阳虚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肾阳虚证小鼠附睾P34H、Prdx6的影响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